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建立科学和正确的指挥决策,以提高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作战效果,对舰艇作战指挥建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神经网络的优点,分析了其在舰艇作战指挥系统中应用的可能性,提出了让神经网络较快地用于舰艇作战指挥系统所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宙斯是希腊神话里的“众神之神”,他手里除了有无坚不摧的投枪外,还有一面化险为夷的无敌盾牌。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海军防空预警系统也取名为“宙斯盾”,用意无外乎是,该作战系统能挡住从四面八方同时袭来的大量导弹,是砸不烂的盾牌。“宙斯盾”作战系统装备美国部队以来,一直与现代科技保持同步发展。它每套造价约2亿美元。工作是从一个叫作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开始的,该雷达能发射几百个窄波束,对以本舰平台为中心的半球空域进行连续扫描。如果其中有一个波束发现目标,就立即把数据传给指挥系统,并由该系统控制其它分…  相似文献   

3.
刘坚先生和曾广顺先生各发现1例“VO过”式,曹小云先生又发现了近20个例子。笔发现明清白话小说中还有一些例子。我且发现,近代汉语中有“V得O过”式,与“VO过”式有相似之处,一般是在南方方言区内流行;但有不同之处,近代汉族中还有“V得O着”式,只是不如前两种格式用得多。目前尚未发现有“V得O了”式,但据刘坚先生所说的时态助词的发展规律,应该也能从献中找到这种格式。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在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对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核型分析”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分析了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后取得的教学效果,阐述了作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代条件下“航母制胜论”的不足和海军作战实际,提出了潜艇制胜的理论。分析了海战的发展史与经验教训,论述了潜艇制胜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初步分析了潜艇制胜理论的基本内涵。对现代海军作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会出现“传声筒式教学”“打算盘式教学”“天女散花式教学”“开火车式教学”?关键是教师在观念上对师生这对主体的伦理关系认识不清,对基于这种关系的教学缺少机智.从生成课堂的“互联思维”入手,深入剖析“互联思维”的课堂意义在于指明教学机智的技术路径、走向对话生成的课堂高地、实现平等自由的教育伦理;确立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双主体地位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应然和必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7.
通信系统是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纵横交错的神经网络。使之实现上下左右实时的信息交换与情报共享,实现指挥系统与武器系统的无缝连接,大幅度提高作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提高部队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8.
培养新型作战力量指挥人才的领导力,必须努力构建提升指挥人才领导力的实践平台.为此,文章提出了“以打造世界一流军队为目标,让新型作战力量指挥人才在部队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磨砺领导力;以高新技术指挥系统为依托,让新型作战力量指挥人才在一体化联合作战军事演习中锤炼领导力;以遂行艰巨使命任务为牵引,让新型作战力量指挥人才在涉外非战争军事任务中考验领导力”等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日趋流行,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句式的产生,是历史地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吸收英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果,这种句式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是其得以流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从海军基地防御作战将是各军兵种的联合防御入手,对基地防御作战中建立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提高联合作战指挥系统的效率、理顺指挥关系、丰富联合指挥机构的编组形式及进行经常性的、近似实战条件下的军事训练等亟待解决的联合作战指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审美情调”是在对现代主义艺术进行鉴赏时经常会发生的现象。对此,应该重视客体的色彩、形状特征,以及主体的“回忆一联想”机制,因为正是两者之间的互联互动,使审美震撼力转化为艺术魅力,从而让“审美情调”得以缘发出来。  相似文献   

12.
舰艇指挥系统是一个机结合系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机关系,发挥人,机各自特长,对人员素质有何要求,怎样才能实现人机的最佳结合,充分发挥舰艇作战指挥的综合效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鼓作气”、“鸣金收兵”、“旗开得胜”、“旗鼓相当”,这四个成语可谓家喻户晓。但对成语里面的“鼓”、“金”、“旗”,很多人就不大了解了。其实,鼓、金、旗原来都是古代军队中指挥作战的工具,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从“圣经”到“材料”——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圣经式”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它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而且割裂了课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材料式”教材观的兴起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习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学质量,中国还缺少从整体上拒绝“圣经式”教材观的能力,但“材料式”教材观也有其发展的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15.
1951年12月~1952年10月,在中央和华东局的领导下,江苏地区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这既是一场经济斗争,也是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政治斗争。运动一方面对党政机关的贪污腐败现象有所制止,另一方面又严重扩大化,打击了私营工商业者,影响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回头”是学生作中的通病,严重影响了作教学。其弊端主要表现在:(1)“回头”是培养学生作兴趣,自信心的“最大障碍”;(2)“回头”是作茧自缚,缚了思,断了脉;(3)习惯于“回头”作,易造成思维迟钝、缓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呼吁“一气呵成式作”的回归,尤为重要。且“一气呵成式作”的回归,既符合作教学规律,也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还符合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1966年6月,自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兴起。随着“文化大革命”在自贡的展开,盐业管理机构受到冲击,大批革命干部和群众无端受到迫害,无政府主义狂潮泛滥,政治局面动荡,社会秩序混乱,产销指挥系统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自贡盐业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管理机构瘫痪,基本建设受影响,盐业生产下降,四是市场供应紧张。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帝制,而且在思想上也是一次划时代的启蒙。这集中表现在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理论传播和具体实践。所谓“民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民作主”,再具体地解释则有两层意思:一是国家属于人民;二是国家由人民来管理。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不仅对这两个重要问题首次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而且进一步回答了如何才能使“国家属于人民”,怎样才能实现“由人民来管理国家”。这较多地体现在他们对“民”的新思考,提出要将奴隶式的“臣民”转化成主人式的“国民”;对“国”的新构想,呼吁要将专制集权式的“皇权”转变为民主参政式的“共和”。这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电教》2004,(5):42-42
2004年4月,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大网络)开发的面向教育的综合性行业门户网站“教育互联”穴雪,正式与山西教育信息网()携手打造“教育互联”山西镜像网站。“教育互联”是浙江大学网络公司投资5000多万开发的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性教育门户网站。其针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群体的网络应用的特点,推出了教师频道、家长频道、学生频道、教育资讯、家校互联、在线学习、校园短信、教育求职、学校库、教育社区、网上寻呼、邮件服务、校友录等服务。“教育互联”提供了国内首个C2C教育资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倡导原创资…  相似文献   

20.
汉语普通话通常用“把”表示处置式,在襄樊方言中则有另外两种句式:“给”字句和“叫”字句。本文对襄樊方言中的这两个处置式来源进行简要分析,并与普通话的处置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