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男女混合编班教学在体育院系健美操课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院系术科教学中,一般都是男女生分班进行教学,主要是由于男女生教学内容、器材以及体能上差异的原故。本文试图通过男女混合班的健美操课教学对比实验,探讨男女混合编班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儿童体育道德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亮锋 《体育学刊》2003,10(2):94-96
采用较好信度和效度的量表对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6个班的300学生(其中男161人,女139人),进行测量,其目的是探明体育道德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便在体育教学中对男女学生采用不同道德教育手段和方法,结果表明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得分存在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2008年9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就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提出意见,其中第6条规定:"初中学段要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确保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本栏目在2008年11期开辟了关于"初中体育课男女分班"的专题讨论,刊登了《推行男女生分班教学,确保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实效》、《对中学体育课男女生分班上课的探讨》、《初中生男女分班上课好处多》等文章,学者、教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他们对男女生分班上课的看法,文章普遍持肯定态度,主张推行初中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的模式。其实,男女生分班、分校上课的讨论由来已久,许多中学相继试行了男女生分班上课的举措,学者、教师、家长、学生包括媒体等众说纷纭,《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作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欢迎广大读者开展讨论分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五华区东风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小学,现有学生六百九十八名,教师四十人,专职体育教师二人。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于今年初成立了昆明市五华区东风小学乒乓球班,在业余训练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九七二年在全市小学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男女团体第一名,一九七三年在全省少年乒乓球比赛中,我们又有四名小运动员代表昆明市代表队,获得男女团体第二和男女乙组单打第二名,同时还为省市体委和省市少体校培养输送了十四名运动员,其中省体工队七名,业余少体校四名,羽毛球、游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9月,北京市教委下发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初中学段体育课要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学阶段体育课实行男女生分班上课好处多。好处一:有利于教师选择教材、编写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运动处方的干预下的减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7~9岁年龄段的男女学生在实验前后均表现出体脂%和体重的减少,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变化幅度最小;男女生体脂%和体重变化最大的年龄段不同,男生在13~15岁,女生是10~12岁,之后逐年降低;各年龄段男女学生体重的变化与体脂%的变化相符舍.在对教学过程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设计后的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减肥处方运用的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中阶段是正确的社交观念、积极的交流心态和良好的社交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平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方法:以男女分班和混班两种教学组织形式为背景,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探讨不同的分班组织形式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的关系。结果:混班学生与分班学生在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班学生比混班学生有着更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显著性差异体现在女生中,分班女生比混班女生有着更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结论:混班教学组织形式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社交问题;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到分班形式的影响,混班教学更有利于改善女生的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规定学生在校每日一小时体育活动,目前已在各级学校广泛开展。我市和平桥中心小学自1978年起就组编“小学体育班”进行每日一小时体育训练的教学试点。我们于82年5月对部分体育班学生进行了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和文化学习情况的调查,小结如下: 调查方法和内容: 调查体育班学生13人,其中男8人,女5人,平均年龄为12.5岁。他们每日除晨训外,进行一课时体育锻炼。运动密度经多次测定,男生为  相似文献   

9.
"一刀切"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很难兼顾每位学生,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分层分组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在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水平、选课动机以及对篮球的认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设计的.在我校篮球选项班分层分组实验教学中,我们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结果表明:分层分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水平,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推行男女生分班教学,确保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的背景"初中学段要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中提出的,制定这个文件的基本思想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北  相似文献   

11.
中学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三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体育教学虽然同样是双边活动,但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与课堂教学有很大差异。女生是学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如何上好体育课,提高女生运动技能等问题,急待解决。下面是笔者对男女生分班上课,对女生运动技能的影响所作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视力不良有碍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改善眼的调节功能和预防近视是每个学校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从1982年9月开始,我们对成都市第十三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四个班进行了对照实验。其中一个班(二十二人)为实验组,由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定向锻炼,其他三个班(八十六人)为对照组,由各班自行组织安排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凤英 《冰雪运动》2009,31(2):88-91
以北方冬季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及动机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影响冬季男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影响因素、行为及锻炼的项目,目的是为了加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更好地对大学生实施全民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使大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运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乐趣,以便提高冬季体育教学效果及其运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男女大学生在锻炼动机、锻炼行为、锻炼项目等方面有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并提出增强男女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体育教学模式中,部分高校还在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模式。这种体制已无法实现发展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观、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的高层目标,也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结合本校体育教学改革情况,针对性的对排球专项课男女生分班、合班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比,认为排球专项课实行男女生合班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不少,但总的来说,主要来自主、客观两方面。而客观因素又是通过学生主观因素起作用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由于学生心理因素(心理活动的特点)引起的。为了探素学生上体育课究竟表现出哪些心理状态,给体育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我们随机抽样调查了山东省泰山中学和泰安师专的高中及政史、数学系学生各两个班,共计200人。主要通过问卷法,并辅之以教学观察、随机提问和问题谈话等形式进行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现只有5所师范设置了体育班,最近又有舆论,在仅有的5个体育班中又要砍掉几个,这不禁使人震惊、惶然。众所周知,中师办体育班为解决奇缺的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合格的师资,这本是件大好事。然而,何以又有欲改弦更张呢?有人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简单,不需要专职体育教师,学校教师都能上体育课;也有人认为,现在小学都有体育教师,体育班的毕业学生分配不下去;还有人认为,体育班学生难管理,影响普师班等。根据以上的种种非议,我们对本地区5个县81个乡镇的947所小学体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较快。但通过资料分析对比来看,我国中学生与国外(日本等国)同年龄学生在身体素质(形态)和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指标上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寻找缩小这一差距的有效途径,从“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选择了“开设田径基础训练课”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一、实验对象与方法(一)实验对象从本校初一年级中随机抽出两个班。初一3班(男女各18人)为实验组;初一1  相似文献   

18.
<正>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堂教学基本都是以原有的教学行政班为基本教学单位来开展。对于在初中学段实行男女分班教学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合班教学和分班教学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解读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其"知人、分类、因材施教的过程"在当代学校教育中仍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反思当代学校体育教学在"因材施教"方面存在的不足,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面对学生身心状况差异应采用保健康复班教学;面对运动技能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采用"等级教学";面对身体素质和兴趣差异明显的学生采用"兴趣班"教学;面对性别差异的学生采取"男女分班"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为确保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008年初,许多中学相继试行了男女生分班上课的举措,专家、教师、家长、学生,包括媒体等众说纷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他们对男女生分班上课的看法。其实男女学生分班、分校上课的讨论由来已久,早在几年前上海八中和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就在高中一年级进行男女生分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