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其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人才不仅具有一般继承性的知识和能力,而且拥有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创新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作为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现代体育高端人才的重要来源,也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和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志。在多年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基础上,依据现阶段研究生培养实际,提出体育学科研究生"一个平台三种模式"多层次学术交流体系和工作模式,旨在为体育学科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现状、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建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以创新培养为导向,设计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高校正在逐步探索产学研合作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产学研结合模式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有效协调,这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然而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笔者提出采取人才培养倒逼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改进措施,通过健全创新型教育激励机制,修订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创新型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素质工科综合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21世纪"高师"体育专业创新教育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龚德贵  毛治和 《体育学刊》2002,9(3):92-94,98
根据21世纪人才结构和创新教育理论及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功能特性,采用问卷调查,阐述了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内含,分析了影响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主要因素,从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到改革课程、考评体系和教师的授课方式,论述了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对现有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设计基础最基本要求,为此要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综合素质创新体系并行与交融的体系为基本框架,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1]。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良好个性形成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表明,体育教育专业无个性化、特色化、和谐化的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发掘个性潜能优势。对如何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层次的标志,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旨在为提高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大学体育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就必须使全社会进一步明确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就是教育。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因为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误。反思我国大学体育的发展,长期以来比较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没有重视创新教育。二、创新教育及其意义1.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  相似文献   

10.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工作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本文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及有效途径作了有意义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培养武术散打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培养武术散打创新人才为目标,以课程设置为切入点,以武汉体育学院等院校武术与民族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创新人才的内涵、目前武术散打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培养武术散打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改革建议,以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意义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要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模式,它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和教育创新,其核心是人才创新,培养创造型人才。通过人才创新满足知识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通过知识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通过教育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并形成新的教育模式。学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经济的持续增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健康体魄是青少年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阵地,健康体魄是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物质载体,学校体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这就是体育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意义。2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措施2.1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通过“三改一补”等途径改制而成的新建院校,起步较晚,困难很多,教师的问题尤为突出,学历达标率全国平均只有40%,教师不但数量不足,质量也较差,中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不少教师不思进取,多年沿用同一本教案,教学缺乏启...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培养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4.
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与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颖川  吉建秋 《体育学刊》2001,8(6):126-128
运用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篮球联赛的开展及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高校高水平篮球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办队指导思想不明,缺乏推动篮球运动发展的氛围以及在人才培养上的运行机制等问题;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与发展,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以人才的培养过程为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改革高校篮球竞赛体制,引进高水平教练员等7条培养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邹超 《体育风尚》2023,(9):134-136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体育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国内外对体育界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体育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体育人才,促进我国体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在以往的人才培养中,注重的是体育专业人才的技术培养,忽视了体育人才其他方面的发展,没能对教育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针对这样的情况,体育职业院校就要积极地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技术型”转变为“创新型”,实现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体育职业院校重人才技术培养,轻教育模式创新的具体表现,进一步提出了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从而为我国体育职业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不仅仅只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活力与灵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心,鼓励多样性,尊重特殊性,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标新立异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塑造健康体质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重任。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创新教育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时代对创新人才渴求的发展趋势,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列举了我国现行的五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即:体育运动学校模式,试点学校自办模式,单项俱乐部模式,教体结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制度创新;走“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路;建立适合运动员学习训练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体育人才的交流市场的对策和建议,以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新教育的目标.也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对人才培养模式理论进行综述研究,明确体育休闲娱乐和人才概念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同时构建体育休闲娱乐人才的培养类型目标和培养规格目标体系,再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现代体育休闲娱乐课程体系,主张实行以学分制为主的培养制度,强调合理的教学原则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来确保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从而构建起富有“通识教育”精神的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体育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是它当今所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在强调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对现行教育模式中压抑学生创造力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并时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初探,以期为体育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