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写作界对写作学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建设,深入探讨和把握写作活动的规律,并形成带有新生代特点的理论体系,宣告了“写作无学”时代的终结。写作行为中的“感知——内孕——外化”的规律得到普遍认同;写作理论研究与其它学科(如方法论、文艺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思维学,哲学、传播学等)交叉、比较、综合的动态研究方法也获得一些初步成果;新近提出的文化写作学与写作文化学为写作理论更展示出广阔博远的前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写作学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写作学科的理论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者们在“振兴写作学科,为四化建设服务”(邓颍超1984年8月20日为《写作》杂志题词),“走现代科学宏观综合之路”的旗帜下,更新了研究观念和方法,以一种现代意识和全新的视角,对现代写作现象和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和深入探讨,对传统写作理论作批判的继承,重新勾画出现代写作学理论的总体框架,使写作学的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论,《现代写作学新论》以普通写作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力图建构一个科学的现代写作学的新体系。重在揭示写作活动的动态性程序规律,把握住师范教育的主体性角色转换,研究写作学科理论的科学性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4.
《基础写作学》二人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写作学》是刘锡庆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第一个以“写作学”作为书名,对写作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讨,构造起一个新的写作理论框架,作了有说服力的阐述,是一部守正出新的理论层次较高的现代写作学杰作。《基础写作学》突出地论述了写作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写作学的内涵和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具体阐发了写作过程各个阶段的实际内容、操作要领和方式方法;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又有条分缕析的微观研究,具有鲜明的汉语写作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采,使全书有了堪称为“学”的品位和规模,被誉为“当代写作学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5.
写作规律是现代写作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现代写作学研究的专门课题.研究这一课题的根本目的,在于从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上解释写作活动,进而寻找到一条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但这一研究并非始于现代写作学.自“写作”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起,就开始了对写作规律的探究.《尚书》中的“诗言志”之说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6.
从以文章为对象的静态研究转向以写作行为过程为对象的动态研究,是现代写作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关于写作行为过程,能否用一个准确、简洁的“模型”予以理论概括,则更是人们尽心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自八十年代迄今可以看到的研究成果不少,但较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林可夫主编《基础写作学概论》中的观点,认为写作行为过程是“生活——大脑——文章”。第二种是刘锡庆在《基础写作学》中提出的“双重转化论”,他把写作行为过程的这一本质属性抽绎为“物——意——文”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自从邓颖超同志发出“振兴写作学科,为四化建设服务”(裴显声《写作学新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的号召以后,全国写作的教学和科研有了很大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写作学界的专家、学者们普遍意识到:传统的写作理论已显得软弱无力,要避免安于现状,必须突破原有体系,走现代化、科学化之路,建立起科学的写作学理论体系。于是乎,新的写作理论著作如雨后春笋,相继问世。朱伯石的《写作概论》,饶鹏飞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路庆德的《写作救程》,林可夫《基础写作概论》,裴显声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写作学的学科理论观杜福磊近十年来,写作学科的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写作学界同仁在“振兴写作学科,为四化建设服务”(邓颖超1984年8月20日为《写作》杂志题词),“走现代科学宏观综合之路”(裴显生《写作学新稿》绪论)的旗帜下,更新了研究观念和方...  相似文献   

9.
在对“现代写作学体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之前,我以为首先要对“现代写作学”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代写作学是研究运用现代汉语进行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写作的基本原理、技能技法,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现代人的写作行为和写作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总结及应用写作规律、技能技法为其研究任务。它充分吸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写作学理论研究由轰轰烈烈的大发展步入了深沉的思索阶段,人们都在思考着、寻觅着、探索着写作学理论研究的突破方向,以期建立现代写作学的殿堂。从科学发展的观点来说,寻求学科发展的思考和探索是很有意义的,它是现代写作学求得理论研究的突破、发展和崛起所必需的准备、积累和过渡。 从现实写作学研究的状况来讲,理论研究的“基本建设”确实还是比较薄弱的。写作学科从文章学中衍生分化出来,借用的东西很多,许多方面还没有完全从写作学科自身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一、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人”而不是在“文”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人,是由写作的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其一,从写作的构成看,传统的观点认为,“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是写作构成的中心,因而研究写作就是研究文章,写作学就是文章学。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写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谢克明 《今日教育》2006,(12S):37-37
一、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人”而不是在“文” 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人.是由写作的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其一,从写作的构成看。传统的观点认为,“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是写作构成的中心.因而研究写作就是研究文章.写作学就是文章学。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写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创造性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3.
“写作”,在我国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说它古老,是从有文字起,我国就有了写作,4000多年留下了浩繁的文字典籍。公元3世纪出现了讨论写作法规的《典论·论文》(曹丕),五世纪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文学集《文选》(肖统编选),出现了第一部全面地研究文学创作和研究文章写作的《文心雕龙》(刘勰),以后历代文人又写了许多“诗话”、“词话”、“艺概”、“剧论”、“评点”等,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总结了写作的法则和经验。说它新兴,是因为写作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解放前虽有人研究写作,著有《作文法讲义》(陈望道)、《文章作法》(夏丐尊)、《文章讲话》(叶圣陶)等,但仅是专家著作,还未形成学科。当时的高等学校,也不开设这门课,当时的“大一国文”,抓阅读,抓鉴赏,也兼顾作文,但不专门讲授写作知识。解放后,开始还有“大  相似文献   

14.
从认识论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写作行为并对其生成转化机制进行研究,标志着现代写作学诸现象理解与把握的深层次化,亦即在宏观的维度上写作学研究已发生了由“认识——状态”到“认识——过程”的根本转变。从写作行为为切入点进而探讨与之相关的各种写作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应当说是拨开写作神秘迷雾求理性飞跃津梁的可喜而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林可夫是现代写作学学科建设的放手。他以发展的观点解释写作活动,为现代写作学作了基本定位;他构建的以智能—技能为中心的写作能力训练体系成为现代写作学建设的标志性理论;他对写作规律的揭示既是对以往写作界探求的总结,更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揭示写作规律开拓了道路。林可夫对现代写作学的理论建设所做的独树一帜的贡献为学术界所公认,研究林可夫的贡献,实际上就是研究现代写作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成就。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写作论稿》是一部富有现代观念、充满学术智慧的理论著作,在众多同类著作中显示出独特的新意。其主要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视点之新,由通常的写作学研究的“旁观者视点”转变为“当事人视点”;二是观念、见解之新,全书每章几乎都有创新之见;三是材料之新,真正从写作学角度展示和剖析了他人未曾道及的许多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长期以来将《文心雕龙》作“文学理论”著作的定性提出质疑。认为该书研究的是一切文章的写作规律,其中可归入今日‘’文学”范畴的只占一小部分;刘勰对文体只作“文”与“笔”(有韵与无韵之文)的区分,根本就没有当今所谓的“文学”这一概念。因此,该书存在“文学理论体系”只能说是一种主观臆想,《文·心雕龙》当属文章写作学论著。本文的研究力求从文本规定出发,从《文心雕龙》的写作目的和性质、写作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及具体写作规律的揭示等方面,对中心命题作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确的思维向度是科学地描述与概括写作规律的前提。写作规律研究从现代哲学观念、相关学科成果和写作学自身发展态势中获得了宽广的理论背景。它的思维向度可确认为“普通形式”、“内在动力”、“目的指向”三个维度,而据此概括的相应写作规律是“主、客、受、载四体化意”、“物意文三级循环”、“质料、主旨、结构、语言四因合体”三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一个必答而难解的热门话题 从事写作教学以及写作理论研究的人们,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奋斗,终于创建起一座宏伟壮观的现代写作学“希望大厦”。 人们喜欢用“古老而年轻”来介绍写作学。“古老”是因为写作理论研究历史悠久,源  相似文献   

20.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