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心理问题与体质健康及体育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建忠 《体育学刊》2004,11(5):102-104
通过对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中小学校体育整体改革,构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模式的研究”实验学校心理健康学生与心理问题学生的体质健康与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心理问题学生无论在体质健康方面,还是体育活动方面都不如心理健康学生。因而体育教学要做到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目标,就必须首先从学生心理方面着手,重视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反思与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对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进行分析,并重建了体育教学方法体系:主要包含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术理论教学方法,运动技术教学方法,发展学生身体体能方法,激励与评价“运动参与”方法,发展学生心理方法(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学体育教学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入新的世纪后 ,我国的学校体育进行了重大改革 ,主要体现在体育课的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 ,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使体育教学从以前只注重“三基”的基本技术教学转到了以人为本的健康知识、健康技能、保健方法等的教育上来。通过体育教学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健壮的体魄、健美的体型、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而这一目的正是与“人文精神”所追求的“人自身”的生存发展目的、意义和价值是一致的。从另一…  相似文献   

4.
短跑教学如何提高放松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距离跑是中小学田径教材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成绩,同时可以为进一步掌握其它运动项目奠定良好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跑起来很用力,脸部与全身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成绩反而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短跑的自然放松能力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项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短跑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学生在进行练习与比赛时无论从生理与心理方面都承受着极大的刺激和负荷,因而容易引起紧张,为此,应从生理与心理两方面来提高跑的放松能力。从生理学方面分析,肌肉的紧张与放…  相似文献   

5.
研究的前期研究确定了4种体育学力内容,即体育健身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观赏能力和体育学习能力及其要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这些能力因素在不同个体中的等级秩序,概括出4种体育学力的层次水平。研究表明:体育学力在体育健身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观赏能力、体育学习能力维度上均可以分为"不会"、"基本会"、"会"、"很会"4个层次,且不同层次个体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种层次的差异主要是由个体对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不同造成的。在体育学力监测过程中,可分别从体育健身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观赏能力、体育学习能力的"不会"、"基本会"、"会"、"很会"层面对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程度进行测量与评估。  相似文献   

6.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过去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向“树立‘健康第一’,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方向发展。北京大学1994年提出教改方案,基本内容是“凡高考进入北大的本科学生,在校四年期间,除完成所学的体育基础课和选项课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外,还必须达到这样的目标——男生学会太极拳和游泳,女生学会健美操和游泳”。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健康达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正确的健康概念,是指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表现在身体、心理和社合适应能力各方面保持良好状态。因此,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必须由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强调学生身体素质达标传统的技术观念,向三维健康观念转变。体育课程应正确处理发展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的关系,使学生正确树立体质健康的自我概念,以全面促进学生健康达标。  相似文献   

8.
第一,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我们在教学中从根本上把单纯的技术传授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健身的方向转变。把在体育课中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会自我评价作为体育教育的首要目的。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结合起来。第二,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五个领域即: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确实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应贯彻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建立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与培养学生体育“求知创新”和“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教材内容的配置、体育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并阐述对学生多元化能力培养方面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正>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结合技术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旨在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育体育心双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评价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的知识理论,对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评价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中专学生自我评价的心理结构,自我评价的心理功能对促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体育锻炼能力、促进学生心理个性健全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自我评价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体育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高效地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点拨式”教学法适应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客观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科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其实,在小学到初中,直至高中阶段,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教师的教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如果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体育",仅仅是一些技术动作,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更多需要教师培养的是体育学习中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们真正能够自主学习,能够和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适度的比赛法,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力与智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而且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但如果比赛法用得过多、过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产生以下几种消极影响。1.比赛过多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会并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促使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就体育教学评价与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养成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室内体育课可选用的教学资源1.体育理论与健康知识:各地体育与健康教材不甚相同,但都有一定比例的体育理论知识、健康知识以及安全常识,这些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通过室外课的技能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室内从理论的角度对技能进行阐述,让学生懂得使用的原理和方法。如,某些技术动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教学内容丰富程度来讲,我们还要适当增加一些民族的、校本的、地方特色的、新兴的、季节性的教学内容。如,地方特色教材的历史和传承、防暑降温与游泳防溺的知识等。2.运动损伤与疾病预防处理:根据学生运动中经常发生和遇到的运动损伤,教会学生学会保护、预防和处理。让学生了解原因,提高预防和处理能力。同时,常见  相似文献   

17.
心理训练对提高武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竞技体育强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身体能力和心理能力的高度统一。在这种因素当中,运动技能和身体能力一旦达到某种水平就会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而心理能力不同,它往往容易变化,特别是未经过专门心理训练的运动员在面临比赛时,其心理状态就有可能起伏不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20,(8):71-72
<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需要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健康实践中的问题[1]。也就是说,学生能在篮球比赛中灵活运用行进间投篮,该学生则具有了行进间投篮的能力;相反,另一名学生也会行进间投篮,但在比赛中却未使用或者运用得不好,那么他就没有具备行进间投篮的能力。因此,在真实的情境下,设计练习内容时,让学生学会技能、运用技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刘伟一  熊佳英  辜德宏 《体育科技》2013,(6):147-149,152
通过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考察了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念在价值认识、判断、取向三个维度上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维度都存在年级、学科和性别的群体性差异.在体育价值认识维度,二年级学生、理科生、男生更注重体育课的教育功能,二年级学生更注重体育知识和行为的内化,理科生更注重操作层面的学习目标,文科生更注重文化层面的学习目标,男生乐于对体育进行全面了解,女生则偏重于关注体育对自身的效用;在体育价值判断维度,理科生更注重体育课带来的身体舒畅度,文科生更重视体育知识的获取度,男生更重视体育知识的获取度与集体参与度,女生更重视身体舒畅与精神愉悦度;在体育价值取向维度,一年级学生、理科生、男生更能习惯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二年级学生、文科生、女生则更期望有一种相对松散的组织形式,一年级学生、女生的课堂行为更容易受同学的影响,二年级学生、男生则更容易受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黑龙江科技学院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认识、参与状况及高校体育教学状况的调查,发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发展是主流,忽视体育科学和健康知识、技能教育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教学目标的正确建立,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程度非常肤浅,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建议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