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杨拥军 《广东教育》2006,(12):48-48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构建和谐课堂、活力课堂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而我们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本人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牢固树立动态教学观,注重教学的双主体地位,围绕中学生的智能水平和心理特点,运用“导读——导疑——导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上述目标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学政治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政治教学目标应 是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为落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课前导读——重点精讲——随堂小结——复习巩固——练习反馈”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学的启发性,通过精讲精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课前导读:把握教材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前导读就是在每节课开始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注意:(1)引导学生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线索,帮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疑点;(2)引导学生比较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初步弄清概念的内涵,此概念与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等;(3)引导学生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  相似文献   

3.
“语文导读法”旨在达到“不待老师讲而学生自能读书”的目的,其核心是“导”。叶老说过:“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侍教师教授之调也。”因此,导读教学应在“导之趣,导之思,导之法”等环节上下功夫。下面以《我要的是葫芦》为例,谈谈导读法的教学实践。一、设置悬念诱“导”以“趣”导读,首先要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迅速  相似文献   

4.
庄荣凤 《成才之路》2013,(23):91-91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让学生每节课的课前都做好预习。上课时,通过让学生阅读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自己动手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整本书导读课教学是在学生接触一本新书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在学生面前开启一个新的阅读世界,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期待为最终教学目标。导读课更注重的是"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经验,可以按解读封面、阅读片段、朗读目录、问题探讨等教学环节,在导读课上"导"出兴趣,"导"出精彩。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致力于学生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有潜力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让学生在“积累与整合”、“感悟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形成学生的读写个性。要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最关键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自主活泼的语文学习环境。同时,处理好发展读写个性的五大关系。一、导读与自读的关系要使学生读写个性得到自主充分地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导读与自读的关系。导读是以老师的“导”为主,侧重于导趣、导向、导疑、导法等,要求老师着重在读…  相似文献   

7.
刘秀银 《江西教育》2022,(10):38-41
根据学生阅读的进程,整本书教学可分为三种课型:正式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的推进课、阅读后的展示课(或称交流展示课).从现下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许多导读课的痕迹过于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导读课没有准确的定位,很难做到导而有度,更谈不上导而有法了.  相似文献   

8.
目标教学语文“导读提纲”的设计江西省都昌县大树中小罗延龄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导读提纲”必须受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制约,就是说既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要注重优、中、差各类学生。-、“导读提纲”的设计要注意渗透四条原则1.“导...  相似文献   

9.
大同十一中的张宏老师在《窗》(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构建了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浸润着人文精神,真正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要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最根本的一条是教师要热爱学生。一上课,张宏老师就面带微笑谦和诚恳地和学生交心;学生的眼神中分明流露着对张老师的认同。在“导课”引发学生阅读期待、激发其学习兴趣时,张老师引用迪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让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热烈发言。他说:“用你的声音证明你的存在——我言故我在。”然后用钱钟书的话——“春天是可以在窗子…  相似文献   

10.
疑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差不多”。 A、三年级的“一课三议”活动,评课时,发现执教老师的备课上没有教学目标。老师说这是为上教研课而重新备的课,主要是把上课要讲的写下来,教学目标还没来得及从教参上抄上去。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课堂中,生物教师可通过导读、导做、启思、导议、导结、导练等方法对学生进行问题启迪导学1.导读(1)带问题导读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资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  相似文献   

12.
疑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差不多”A在三年级的一次评课时,我们发现执教老师的教案上没有教学目标。老师说这是为上教研课而重新备的课,主要是把上课要讲的写下来,教学目标还没来得及从教参上抄上去。  相似文献   

13.
实施素质教育 ,要求教学以实现人的充分和谐发展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加主体意识 ,运用主体型教学策略 ,把可能的主体转变为能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内在的探究启动 ,才能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因此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通过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一、导读导读 ,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导读提纲阅读教材。“导读”过程主要分三个步骤 :1.通读。其目的是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初步了解。 2 .…  相似文献   

14.
实施目标教学,优化单元阅读教学程序山东省莱州市教研室王春锡叶老曾提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性目标。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主要凭借是阅读教材。从高年级阅读教材的编排来看,每个教学单元都围绕着重点训练项...  相似文献   

15.
如何处理新编语文教材中两类自读课文呢?教材编者在说明中明确规定:“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自读。”又指出自读课应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并巩固和提高,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出发,精心设计导读。我认为自读课的导读应以“导”为核心,抓住五个基本环节。一、导之以向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学生自读一篇课文,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新教材对课内自读课文通过明确“学习重点’作了自读导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普高热”逐渐升温,因而导致中专学校新招学生的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素质的变化就必然对中专学校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中专教学,笔者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了一项新的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的尝试。导读教学法是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它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一、引导阅读引导阅读就是在上课前,由教师给学生指导性地引出难易不一的有关问题,让学生在上课前首先阅读教材,对所引出问题作出解答或引起注意。教师在引出问题前,要认真备课,对所引问题反复推  相似文献   

17.
鉴于当前文言文教学基本以讲读为主,学生学习方式枯燥,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开展“四导一评”(导读、导练、导议、导疑、评价)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导读。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督促学生分类作较为完整的课堂笔记。第二环节导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疑中探究和理解。第三环节导议。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深刻的思维品质。第四环节导疑。主要是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和对文本的鉴赏感悟,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最后,实施评价环节,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构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教材中每一课课文前都有“导读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明确文章主旨、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用好导读语,将为自己的课堂增添不一样的色彩,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最热门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 ,为此我摸索出“教师精讲与学生读、议、练、思相结合”的创新学习模式。该模式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导”主要表现在导趣、导读、导疑、导思、导创五个方面。一、导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兴趣的形式很多 ,可以是与教学有关的歌曲、诗歌、文学艺术作品、图片、影视片断、地方史志 ,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知识、焦点热点话题等。如在“神圣抗战的开始”一课我以图片导趣(多媒体出示《卢沟桥》图片 ) ,就收到明显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帮助制定明确的、高于教材的教学目标   “学长式教学”主张把制定目标的权利交给学生,制定目标时切实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并与学生共同商定课堂教学目标。这是让学生牢固掌握学习目标的好方法,而学生越是牢固地掌握学习目标就越能激起强烈的学习动机来促进自己的学习活动,所以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那么“学长”如何制定这一目标呢 ?请看一个初二作文指导课例:上课之先,胡老师问学生议论文“最感困难的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就一件事说看法,不知该怎样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于是教学目标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