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这是《农村大众》报的一件季度好新闻:我最感兴趣的是:它是条“今晨电”!当红旗水库发生险情时,记者闻风而动,立即从费县赶到沂源(驱车150公里),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出现在抢险现场。记者在水库大坝上待了一夜,目睹甚至是亲历了这一夜水库抢险的全过程。于是,他们亲眼看到副省长在大坝上指挥,看到一队队抢险的农民向坝顶开进,看到解放军官兵在抢险,看到自己的村庄离水库很远却  相似文献   

2.
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20多天的灾区采访生活,对于我这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年轻记者来说,是够回味琢磨的了。更何况,还亲身经历了那个险乎“壮烈”的抢险之夜。 7月4日,报社派我到东台市灾区采访。那时,里下河水位还未超过3米,但与兴化、泰县交界的时堰、溱潼等乡镇,主要圩区形势已经相当严峻。护坝、固圩、封闸、抽水……,到处一派紧张气氛。下午半天,才跑了3个乡镇,耳听、目察、手记的,就够排几个激动人心的版儿。当记者3年,采访生活还  相似文献   

3.
我们记录历史,同时也记录我们。摄像机的眼睛,同时也是我们记者的眼睛。广大电视观众许多次地看到的兴化市周奋乡崔二圩抢险、保田乡前进圩抢险和扬州通运闸抢险等等震撼人心的镜头,都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20多天的灾区采访生活,对于我这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年轻记者来说,是够回味琢磨的了。更何况,还亲身经历了那个险乎“壮烈”的抢险之夜。7月4日,报社派我到东台市灾区采访。那时,里下河水位还未超过3米,但与兴化、泰县交界的时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15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和同事们亲眼目睹了一个乡镇领导为保护堤坝,跳入信江带领群众勇堵漏洞的惰景,摄下了200多名干部群众奋力抢险的镜头。15日上午,我和本台记者刘剑荣以及报社、电台的几个记者在鹰潭市防汛指挥部值班。大约11点半,突然传来消息,信江中潢圩堤徐杨段已经决口,带队抢险的市委副书记魏小琴与抢险队员至今未回,下落不明。得知消息后,我们立即收拾器材,与市委中心报道组的夏维纪,鹰潭日报社的周样波,还有鹰潭市水电局的同志驱车赶往大码头。这时,天仍下着雨。12点20分…  相似文献   

6.
<正>一是建立防汛领导小组,组建抢险队伍,全面梳理存在的相关问题,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全员档案安全度汛意识,确保出现险情及时、有效抢险。二是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各单位进一步明确汛期档案安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完善汛期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三是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对档案馆周围汛情进行巡查,尤其加大夜间巡查力度。畅通通讯渠道,接收各单位险情报告,及时上报险情。四是要求各单位对档案库房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大检查,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切实做好汛期档  相似文献   

7.
杜京 《传媒》2001,(7):58-59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我碰到最多的发问是:"你是做什么的?"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在隆重的国庆阅兵式上、在飞往大洋彼岸的班机上、在边远的民族村寨、在抗震救灾的抢险战斗中--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别人用何种语气发问,"我是记者!"理直气壮而又干脆的回答总会脱口而出.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心中始终牢记的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专心致志于党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8.
长篇录音通讯《殷切的关怀——记温家宝副总理察看郴州市洪灾区、慰问灾民》(下称(《关怀》)获得了湖南广播电视奖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奖一等奖。这篇通讯从新闻事实的发生,到第三稿播出,共历经了80小时,对记者的新闻敏感、采访功夫、写作水平、制作技巧、应变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都是一次考验,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个"抢"字,觉得这条新闻是抢出来的。我急得快要掉泪 "8·8"洪灾不仅给郴州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还使四清水库出现了垮坝的险情。从2002年8月8日九时起,我就昼夜坚守在大坝抢险工地,随时报道抢险进展情况。8月11日上午,工地传出消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12日要来视察!我和工地抢险人员一样激动,决定采访、报道好温副总理的这次视察,让广大听众听到温副总理的声音,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到了11日下午,情况却发生了不利于郴州当地媒体记者的变  相似文献   

9.
一场历史上罕见的洪水揪动着世人的心,也掀起了江西有线电视台全体采编人员心中的波澜。从我省进入防汛紧急状态起,江西有线电视台就闻“汛”而动,派出一批记者,深入抗洪最危险、最紧张的一线,在报道抗洪大军壮举的同时,千里长堤上也留下了记者挥洒的汗水和艰难的足迹。从进入紧急防汛状态以来,江西有线电视台编发抗洪新闻300多条,其中既有重大事件的现场报道,更有饱含记者深情的新闻特写和相关言论。社会反映:江西有线电视台节目这一段时间有看头、有深度、有影响。我以我“心”荐轩辕这次的抗洪是对新闻队伍政治、业务素质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溧水遭受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经过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的奋力抢险,没有破一个圩、垮一个坝,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初步胜利。这里面,也有有线广播的一份功劳。去年,我在一次农村有线广播建设现场会上曾说过,加强农村有线广播建设,不是一个一般的工作要求、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一项关系到巩固农  相似文献   

11.
兰松霖 《新闻窗》2006,(2):43-43
我是一个去年刚刚毕业的学生,是电视行业里的新手。在没有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记者这个行业很风光。但是当我正式地要将电视作为我为之奋斗的事业的时候,才了解到了在记者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表象背后,更多的是新闻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尤其是做一个法制栏目的记者,有很多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付出。  相似文献   

12.
长江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在防汛抗洪斗争中全力以赴,集中优势力量,总体策划,精心组织,报道规模空前,采编见报各类防汛抗洪报道1700多篇(幅)。在防汛抗洪斗争的阶段性、关键性时刻,长江日报社社长翟玉勋参加市委常委会回来马上传达市委的部署、意图,总编辑熊伟和防汛报道组的同志们一起,日以继夜地策划、实施报道方案,将一篇篇鲜活的抗洪新闻推上版面。 为了真实记录历史,全方位报道这场史无前例的防汛抗洪斗争,长江日报不断加强报道力量。从夏到秋的60个日日夜夜,投入一线报道的记者达60多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长江日报记者。他们奔波在全市各个防汛重地,并分赴嘉鱼、公安、九江等重灾区,向读者报告第一手现场情景;先后报道了潘良勇、高建成、王占成等一批英雄人物,深情地反映了武汉军民与洪水搏斗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3.
安宁 《新闻窗》2009,(5):89-90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当年由骆玉笙先生唱红的这首《四世同堂》主题歌,二十四年后又在屏幕上响起。重拍老舍的名著《四世同堂》电视连续剧正呜锣开场。在主题曲中,于魁智的京腔取代小彩舞演唱的京韵大鼓.柔美光滑多了些,沧桑血泪差了点。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当武汉抗洪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市防汛指挥部领导请每个记者在纪念簿上留言,我写的是“参加武汉抗洪报道三生有幸”。确实,作为人民日报一名驻地记者,能经历并报道这场大决战,是非常幸运的。今年6月武汉进入防汛抗洪以来,我就开始跟踪报道。两个多月中,我...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中旬,按照解放军报社年轻编辑记者下连当兵锻炼计划,我走进北京军区装甲某团坦克2营6连2排.当了一个月的中士。此前一天,我编发的一期“国防后备军”专版刚刚见报,从编辑到士兵,可谓一个晚上换了角色。作为专版的责任编辑,周而复始地编稿、做版、改样,有时在头晕眼花间难免生出厌倦之感。所以,在去部队的车上,我暗暗下定决心:这一个月绝对不和文字“打交道”!  相似文献   

16.
东台市时堰镇广播站记者邢根东,在抗灾宣传中,坚持深入第一线采访,走遍了全镇15个圩区,各个村场、每个险工段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7月10日晚上10点钟,该镇四庄东圩2400米长的圩堤发生严重塌方,镇里通过广播动员圩区群众抢险。不到一  相似文献   

17.
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是能拨响时代精神之弦的人。我认为,记者就是拨响这根弦的一只触手。尤其是作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新疆日报》的记者,我对这一点感触尤深。  相似文献   

18.
江苏如皋县的南部,有一个江心小岛,这就是四面环水、美丽丰饶的长青沙。它西接长江中叉来量,东衔南通港、天生港,是长江下游的天然屏障。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整个长江下游河势整治的集点。因此,每年为确保这个集点能安全度过汛期,不给长江下游带来祸患,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用于修筑防汛抢险工程。岛上还驻有“防汛抢险保坍指挥部”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每年汛期,小小弹丸之地,牵动着千百万人的心。可是——  相似文献   

19.
一篇以《昨夜,大风袭来时》为题,记述4月6日群众在大风之夜抗御风灾的目击新闻,在4月7日焦作日报登载后,立即受到读者的喝彩叫好。好在哪里?一是快,为日报登载大场面的昨日现场新闻开了一个好头。二是活,真实地再现了群众抗灾的感人场景,把报纸办得离群众近了。我是这篇新闻采写现场的一个目击者。亲眼看到记者们在大风之夜以忘我的精神采写新闻的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4月6日晚7时30分,记者部灯火通明,10名记者正在现场新闻研讨会上学习  相似文献   

20.
当一个好记者赵洪松背着一床棉絮、提着一捆书,我从武汉来到湖北日报恩施记者站报到了,夜枕清江的汩汩涛声,那一夜我做了一个自己仗剑行侠的记者梦,睡得好香好甜──回想12年前自己大学毕业开始记者生涯的第一天,仿佛就在昨天。1985年7月,我从华中师范大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