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还要进一步展开联想和猜想,把问题深入一步,探究它更有意义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广泛性。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个发散点。 一是概念发散。即要求学生思考某个数  相似文献   

2.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本文拟就发散思维的特征以及数学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析取和重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课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获取基本课程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够使学生享受思维的快乐,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散性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对已知信息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视野广阔、寻求变异,对已和信息和现有思路进行扩散或转换形成各种新的信息和方法;在思维内容上具有求异性和变通性,对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开发引导作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忽略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越 《黑河教育》2007,(5):22-23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这是一种不受常规束缚,寻求变异,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特点就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相互关系去启发诱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路去解答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讲述各自解题思路从而得出某一问题的多种解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一题多解,启发学生寻求多种解题的方法,并从多种方法中发现最新颖、最独特的解法,是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的变通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面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其特点表现为: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变通性。为了培养低年级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教材特点,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我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6.
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运用知识也是一个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发散性思维从思维方向上看,指的是在一个问题面前从多种方向、各个角度去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本文就平面几何教学中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做法谈笔者的若干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发散思维的培养,以获得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而要培养这三种性质,很重要的就是要向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创造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逐渐养成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造能力.笔者根据十多年教学体会谈谈怎样在化学教学,尤其在化学习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全捷 《现代教学》2009,(3):50-50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一种不落俗套、追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着眼于探索未知事物,它鼓励人们大胆猜想,追求事物的新关系,寻求问题的新答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下是我采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发散性思维在人的创造性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倡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多变,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要求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求各种解题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进行发明创造所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张爱琴 《考试周刊》2011,(33):59-60
方法教学是分析数学问题的形式结构、暴露探究思维过程的教学。思维的发散性,是指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去思考问题的思维形式。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寻求解题的切入点;从不同知识点、不同知识层次寻找解题的入口;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为追求目标;以渗透数学思想为教学的出发点;从条件、结论的等价命题考查问题;在演示"碰壁"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相似文献   

13.
政治课堂中的问题情景,就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它是指同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探求不同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在实施政治问题教学模式时,通过挖掘教学素材中有创造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寻求多种解答的途径,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学生思维的表现往往较为肤浅,缺乏深度,对一些看似浅显易懂的内容不求甚解,轻易放过,其实并未真正领悟其真谛.为此教师应该提出恰当的问题,步步设问,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4.
数学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正在由经验型转为理论型.初中阶段正是提升他们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多向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或思维出发,沿不同的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特征,可使人有目的、有条理、有步骤、有秩序地开阔思路,不断突破,从多方面达到梳理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一道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为例,阐述如何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的解题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四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进而找出解题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让学生体验思维的发散过程,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在抓住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向外发散思考,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C.W(Guilfoid)指出: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吉尔福特把它定义为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性思维的实质是:创新——找出事物间的新关系,探索研究问题的新方法;求异——对未知的东西敢于大胆去设想,对已知的东西敢于大胆地提出异议,对陈规敢于突破。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大胆设想、敢于探索、勇于立异的发散性思维,是教改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一、一题多问通过一个题设、多个题断的典型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多向练习,展开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与创造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尤为重要."激活"发散思维,促进目标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能有计划有目的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各条途径用各种方法去寻求正确答案,及早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试探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培养初中生的创造能力十分有益。现仅就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探索性、多发性的思维能力谈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赵晓伟 《学周刊C版》2011,(7):164-16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说发散思维,何为发散思维呢?从理论上说,发散性思维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也就是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的目的说到底是锻炼思维,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维则是用不同的角度去探求不同的答案,最终让问题得到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法。而数学的学习与发散性思维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有意地引导,则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