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演讲探讨了欧洲早期文艺复兴期间(大约1350-1700)为解读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的论述所做出的努力,讨论了欧洲的注释者在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关注了当时学者意料之外的某些论争,并力图阐释引起这些论争的原因。作者认为,人们力图阐释关于一种文化的论述并力图从另一种文化的需求和兴趣来解读这种论述的努力对中美两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阐释所可能引发的结果也具有积极意义。作者的这种解读对当今世界——对中国和“西方”国家富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因为他在试图解读产生于一种文化而被转译到另一种文化的修辞学和传播学理论。作者指出,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相信修辞学和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修辞学能够使人们避免暴力、摆脱兽性,使许多不同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促成一种包容各种矛盾的和谐社会。修辞学使我们变得文明。  相似文献   

2.
修辞人格是一个与言说者人格紧密相关的重要的西方修辞学概念,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修辞学者就不断地对这一概念进行阐释,再阐释和发展。要彻底了解这一概念,要从提出者亚里士多德研究起。对文本的解读、古希腊的前结构、亚里士多德个人经历的研究以及其作品,特别是《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参照作用,对促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人格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新理解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从荷马时代开始,注重德性成为了古希腊社会的道德传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悠久传统的代表。而亚里士多德作为伦理德性系统经典的阐释者,为当代德性伦理学方案提供了可直接借用的资源。总结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特征,在于他力图在理性与经验、理性与欲望、理想与现实、灵魂与肉体、个体与整体之间寻求和保持平衡。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相比,这种"中道"平衡的原理使其更能如实地理解人的德性实践,因而在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运动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产生后,修辞学界掀起了认知修辞学的研究热。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成果主要集中于积极修辞的认知心理机制方面的探讨。而修辞学的另一大分野——消极修辞,尚未有学者从认知心理角度进行阐释。本文尝试用图形-背景理论阐释辞规的认知心理,认为辞规是图形-背景朝着熟识化角度的调试。  相似文献   

5.
文体学源远流长,它起源于西方传统的修辞学。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先后对其做过精辟论述,后来西方学者把修辞学与文学批评紧密结合起来,文体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使语文交际具备最佳的表达效果。这种表达效果首先取...  相似文献   

6.
王铎作为一名明臣降清,其书法的艺术价值一度受到其人格污点的影响,而在当代,其书法的艺术价值又重新被人们所认识,本文力图从另一种角度——即王铎生活的时代、家庭以及其政治生涯为背景,剖析其书法的另一面,即其书法作品中流露的苦涩和忧郁气息。  相似文献   

7.
"类解读"是一种虚假的解读,是类化思维的结果。真正的解读必定是专属于"这一个"文本的,与文本是完全匹配的。而"个解读"所追求的就是破译"这一个"文本的唯一对应的阐释——特质化解读。要实施"个解读",我们可以采用三大策略:以发掘隐秘结构来实施个解读——超越"单向维度",走近"两难结构";以体味作品情调来实施个解读——超越"无机阐释",走近"形而上质";以调试最佳焦距来实施个解读——超越"两极视野",走近"中观视野"。  相似文献   

8.
魏红 《现代语文》2007,(11):19-20
一、引言 转喻研究与大量的隐喻研究相比是很少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把转喻归纳到隐喻的概念之中.传统修辞学把转喻和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现象,是人们在交际中惯用的装饰.  相似文献   

9.
诠释哲学     
无论人们如何努力区别“诠释哲学”和“哲学诠释学”这两个概念,或者象通常那样把它们当作同义词使用,今天仍在广泛一致的意义上突出了这一点:即通过这一对概念标明了哲学中的一个自身的领域,这一领域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方的和盎格鲁撒克逊语的语言分析与科学理论作为另一方的变种而显露出来。这一哲学源于欧洲,更准确地说,“其最初的源泉很久以来已在德国”,它是这样一种哲学方向,即使“哲学史词典”的完成成为可能。对“诠释学”和“哲学”概念作如此编排并不是全新的。因为亚里士多德的“诠释学”——一种陈述的逻辑——曾是他的《工具论》的一个部份。在近代之初始,J.C.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中国现代修辞学是借用了西方修辞学结构框架建立起来的一门学问.但自上世纪末开始,这种看法发生动摇.有人认为中西修辞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学问,有人则认为中国修辞学当初借来的结构体系是西方人弃之不用的东西.人们一直为这些疑问所困扰,对修辞学的发展前途感到迷惘.为了更清楚地辨别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方向,促进中国修辞学在新世纪的改革创新,本文对中西现代修辞学展开调查,以便认识两者的差距,从中找到修辞学科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接受修辞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本文试图从修辞接受的社会心理、社会交际、接受主体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说明修辞接受所具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文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文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文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14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欧洲艺复兴时代,正是中国封建化和近代思想处于交替之际的明末清初时期,这时艺复兴化是否已经传入中国,这是学术界没有充分研究的一个问题,就笔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在天学,数学,地矿学,生理学,地理学和美术几个方面,明末清初艺复兴化都已在中国开始流传。  相似文献   

14.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的鬼谷子或苏秦所作。它涵盖了本世纪末修辞学研究的诸多方面 ,因而是一部蕴涵丰富修辞理论的著作 ,也是我国古代三大修辞学著作之一。《鬼谷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比较 ,有惊人的巧合之处 :两书产生于同时代 ,同为说服术 ,同样有大量的心理分析 ,同属口语修辞范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评述了阿尔蒂诺·斯皮内利的欧洲联邦主义思想 ,并简介了他在 2 0世纪 40- 5 0年代为争取按“立宪”方式实现欧洲联邦式的联合而进行的努力 ,指出了他的主张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影响 ,以及它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曹石珠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1):74-76,80
《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经典著作。本人在研究形貌修辞的实践中 ,对《修辞学发凡》非语言要素可以修辞及“辞的形貌”的修辞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形貌修辞”这一术语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形貌修辞学》。本人认为 ,没有《修辞学发凡》就没有“形貌修辞” ,更没有“形貌修辞学”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中世纪一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基督教会统治着思想和文化。关于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史学界存在着偏见,只强调对立、冲突的一面,而不提相互关系、影响的一面;只批评基督教阻碍科学的发展,而没有认识到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兴起曾发挥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中国修辞学研究正经历着从"狭义"到"广义"的转型.20世纪初建立的狭义修辞学是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局限在语言学的范围里对表达技巧等做总结归纳,其理论基础、理论深度、理论生命力等都是有限的.广义修辞学以突破语言学本位观念、走出技巧论为出发点,力图把修辞学理论扎根在更为广泛的社会人文、心理思维、乃至自然存在的基础上.这种"转型"促进了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观念鼎新,必将引起中国修辞学研究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修辞学需要重视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更新研究方法。但是应当告诉新的修辞现象的发现、收集与研究。修辞学的对象可以、也可能是模糊的。但是修辞学不能是模糊的,修辞学的研究方法不能是模糊的。而模糊的修辞现象,修辞学研究者应当采取精密化的方法。修辞学是大有可为的,也是需要花大气力。修辞学的发展和繁荣需要埋头苦干,潜心研究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