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根据建立的面向服务对象的电子政务需求内容调查体系和统计识别模型,对面向企业和居民的公众服务型的电子政务需求内容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对相关用户的服务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寻找并分析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电子政务需求的重要因素、服务内容和迫切程度,确定用户真正需求和迫切需要的服务内容,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中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采用了头脑风暴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并建立面向服务对象的电子政务需求内容调查体系和统计识别模型,并对电子政务用户(包括企业和公民)的最终需求信息进行采集。从地域、行业、年龄的角度对目前我国公民的电子政务意识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影响我国公众的电子政务需求的因素,并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中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采用了头脑风暴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的调研,从政府门户网站建设,G2C、G2B双向互动,电子政务革新与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面向公众服务为核心的流程优化等方面对福建省电子政务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福建省县级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福建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流程优化及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5年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中围绕电子政务主题的118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梳理和剖析,重点讨论了电子政务动态采纳过程、电子政务评估、电子政务与政府转型、政民互动和个性化参与、政务公开与透明化等主题方向上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电子政务研究的发展趋势:社交媒体与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带来的冲击及政府应对策略,基于公众满意度和投入产出收益的电子政务实践评估,面向公众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政府变革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焦微玲 《情报杂志》2007,26(10):36-38
在借鉴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电子政务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国家以公众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成功经验和国内外学者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的七个基本要素,即测评模型的潜在变量。然后将这些潜在变量转化为可测变量,同时将可测变量转化为直接面对公众的测评问题,并以此形成调查问卷,获得实证研究的数据。接着提出我国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的测评模型,并通过获取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政府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角色转换,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办公效率,提高政府公务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应运而生。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模式是将政府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门,前台直接面向顾客(公民)承接服务请求和返回服务结果,后台则是任务的实际执行部门。"中国.淮南"公众信息网即淮南市政府网站,该网站初步实现了"一站式"电子政务,为公众和企业提供跨部门的服务集成,实现了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公众参与等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7.
唐重振 《现代情报》2007,27(4):11-13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确立一定的价值取向。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的确定,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实际和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状况,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应确立以公众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电子邮件为对象,基于双重进入许可方式,构建了一个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用户建模和个性化推荐,并对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两个关键问题:公众信息分类和邮件阅读率追踪与获取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公众的采纳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分析个体采纳过程的主流研究模型,结合电子政务的特点,对电子政务公众采纳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提出基于过程的电子政务公众采纳研究框架.以此为基础,分别探讨了采纳前阶段公众对电子政务服务(概念)采纳意向,以及采纳后阶段用户对政府门户网站(载体)持续使用意向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福建省科技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已成为科技宣传与服务的重要窗口,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科技管理水平,加强了对公众的科技服务,促进了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分析了其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科技系统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均衡,科技管理部门机制改革和创新滞后,对社会、企业、公众的服务功能不完善;提出了建立科学高效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制定电子政务总体建设规划,统一技术标准,以社会公众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设计服务流程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唐晓波  杨帆 《情报杂志》2008,27(2):117-119,122
为了有效地为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分析目前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新服务体系的二次集成式电子政务模型,介绍了该模型所涉及的SOA、数据仓库和本体等关键技术,并讨论了模型中两种集成(信息资源集成、服务集成)和两类服务(操作型服务、分析型服务).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所涉及的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方法等基本问题,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具有目标导向、系统性、演进性等特点;提出了推进电子政务深化应用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从政务支持、公众服务绩效、IT资源开发、IT管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诠释;最后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流程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美国政府电子政务用户满意指数的概念模型、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分析了美国电子政务用户满意指数的评估结果,论述了美国电子政务改进的潜力和优势领域,提出了美国电子政务用户满意指数评估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2001年以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进展:主要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基本上完成,业务对信息化的依赖度大幅提高;电子政务网上公共服务取得明显进展,公众对政府电子服务的接受度也有很大提高;电子政务进入到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阶段;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建设日益受重视;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体系受到相当的重视。指出了中国电子政务的三个发展方向:要突出以用户为中心、以“公共服务为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及低成本高效益的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5.
王咏  胡广伟 《现代情报》2018,38(5):17-24
电子政务服务(E-Government Service,EGS)是政府和公共部门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向公众、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也是社会公众参与资源整合、实现价值共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推动和用户需求拉动的双重力量作用下,电子政务服务遵循的逻辑前提已经改变,导致电子政务服务的内涵随之变化,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梳理。从公共服务主导逻辑的演变入手,对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电子政务服务的概念进行界定;结合政治—行政系统理论和活动理论,构建反映电子政务服务内涵的框架体系,包含输入、内输入、输出和反馈等关键要素,并对关键要素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未来电子政务服务研究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电子政务服务的理论研究和政府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近几年国内外大量文献,指出面向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通过面向公众需求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建设来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改革,以共享服务方式来提高整个政府系统的效率并为公众提供完整的服务。为使目标能实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领导与组织架构,保障跨部门间的横向合作的协调。同时,通过文献分析指出,我国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政府电子服务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相关实践,积累的实践经验急需发现与总结,以通过科学研究完成具有本土意义和普适性学术价值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7.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AM和电子政务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影响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的外部变量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政府门户网站公众接受度的主要因素有:基本信息服务、用户细分服务、在线服务水平、与公众的互动性、与民生的相关性和服务获取的便捷性等.以此构建了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公众接受模型,并对湖州门户网站公众接受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IT服务管理标准以及两种主流的IT服务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开展的电子政务管理实践案例征集暨评选活动的调查数据,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的可喜成果,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的主要特点和问题,并给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成熟度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峰 《情报探索》2014,(10):79-81
采用信息协同过滤技术构建一个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信息推荐服务系统框架。通过信息用户评价矩阵寻找相似度较高的邻居集,能够较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偏好,主动提供适合用户的信息组合。但需要解决稀疏性、冷启动、扩展瓶颈问题,以及处理好用户参与、个人隐私和系统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君君  曹园园 《现代情报》2015,35(12):25-30
电子政务成功的关键是公众对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采纳。本研究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结合技术采纳相关理论,构建了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采纳模型,并通过调查问卷和样本收集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用户体验的4个维度:浏览体验、功能体验、交互体验和信任体验都不同程度地会影响公众的采纳行为。根据实证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