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笔试,有开卷与闭卷之分。开闭结合,是指在某次一定时间内的考试中,按先后顺序既进行闭卷考试,又进行开卷考试。 《公差》课除了单独计成绩的实验考试外,笔试宜开闭结合。 一、笔试的考核要求是:1.掌握概念术语定义等;2.会查用公差标准。 二、教训表明,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对教和学其导向作用都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2.
生理学“闭卷+开卷”考试形式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山医科大学98级本科生进行了“闭卷+开卷”考试,并抽样调查了学生对“闭卷+开卷”考试形式的看法,结果表明:(1)开卷考试对学生掌握和应用生理不理论以及能力培养均有好处;(2)学生对涉及临床和日常生活的综合应用题评价最好;(3)学生欢迎“闭卷+开卷”的考试形式,说明“闭卷+开卷”考试改革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开卷考试好     
6月14日《中国青年报》、17日《教师报》都报道了湖北省宜昌市今年中考语文开卷考试的消息,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今年中考的政治科目也是开卷考试。1999年,上海市浦东区、江苏省苏州市的中考语文都只考一篇作文,自然也可开卷了。长期以来,可以说闭卷考试一直是我们中小学正统的、权威的因而也是惟一的一种考试形式。于是,不只是老师,还有社会上的人们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凡考试,必闭卷,唯闭卷考试才是考试。因此,连一些本来无需闭卷的考试也统统闭卷,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就全都围绕闭卷考试一步一趋、一着不让……笔者仔细…  相似文献   

4.
2000年 2月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小学语文教法研究》考试命题,依据《考纲》规定范围和要求,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注重理解运用,知识覆盖和试题难度符合要求,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本文以大理市试卷抽样统计为材料,对考试作如下分析。   一、抽样统计   《小学语文教法研究》考试分开卷和闭卷两部分。开卷部分占 20% (其中考勤、学习态度占 8分,答题占 12分 );闭卷部分占 80%,是考试主体部分。大理市参加考试教师数 252人,综合成绩 (含开卷、闭卷计 100% )最高 99分,最低 60分,及格率 100%。抽样试卷共 100卷,…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开卷考试打破了闭卷考试的形式 ,同时也解决了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卷考试具有开放性强、思考空间大、答案不会被限定过死等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有利于较好地体现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开卷与闭卷并非只是考试形式的改变 ,主要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和考试评价观念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试行“一页开卷”考试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这也是在克服传统的闭卷与开卷考试方式弊端的前提下提出的。所谓“一页开卷”,既不是开卷考试,也不同于闭卷考试。它允许学生在考试时自主携带一张A4幅面纸张入场考试,这张A4幅面纸张的正反两面,可事先自行抄写与考试课程有关的内容,以备在考试答卷时参考使用。至于这一页纸上记录多少内容、记录什么内容学校不加限制,但规定只能手写不能复印,只能自行完成不得抄袭他人内容,考试结束时,这一页纸连同考卷一同上交。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规定,2014年该市思想品德中考的考试形式将由全开卷形式向全闭卷形式转变。考试形式的转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和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从容面对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开卷考试的结果来看,优分与低分并存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要求认识不足,教师未能及时调整复习指导方式,从闭卷到开卷考查重点由重认知转变为重能力;而在部分学生看来,开卷考试就是抄书,政治课可听可不听,书可看  相似文献   

9.
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新课程历史考试方案基本出台了,综观这些地区的历史中考,大体呈现以下特点: 1.考试形式的变化 (1)在新课程实验区,考试形式主要有开卷和闭卷两种。开卷考试可以携带规定的资料,比如经审查通过的教科书。闭卷考试可以分成单科考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适应教改,中考政治课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半开卷、开卷考试。本文拟对中考政治课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出题方向、难易程度以及复习方式的侧重点谈几点体会和看法。一、对时事政治的考查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生活实际之中,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每年都对国内9月到第二年4月的重大时事进行考查。例如,1999年和2000年兰州市的闭卷试卷均考查了12分的时事政治(填空),而2001年开卷试卷单选的1—5题共10分考查的是时事政治,2003年开卷试卷单选的1—3题和5题共8分考查的是时事政治。从出题的形式就可看出…  相似文献   

11.
开卷考试从呼唤到诞生再到普遍推广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政治科开了这一考试形式的先河 ,接着有语文呐喊助阵。如今 ,政治考试已经完全抛弃了独霸考坛几十年的闭卷方式 ,代之以开卷的方式。那么开卷考试带给我们一些什么值得思考的东西呢 ?政治科以其内容的多变性和理论的抽象性著称 ,这既是优势 ,也是劣势。由于其多变性、时代性、政策性而与时代的发展紧紧同步 ,教材不断吸收着来自国内国际的新信息、新特点 ,密切关注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因而它绝不是死水一潭。但政治教材的表达形式是抽象的概括 ,具有深刻的理论性 ,这就决定了它与十…  相似文献   

12.
魏青素 《辅导员》2010,(24):33-33
有一次我在四班上课,讲完课后,学生问我这次历史段考是开卷还是闭卷,我说:"中招考试是开卷,平时考试是闭卷。"学生一下子就不愿意了,七嘴八舌的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学生就问原因,我说:"中招考试50分钟做50分的题,一分钟一分,每一题都找书时间根本就来不及。  相似文献   

13.
一、考试改革概况为了发挥考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指挥棒”作用,青岛市1997年初中毕业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这次改革中,初中政治学科将原来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改为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成绩占60%,闭卷考试成绩占40%。闭卷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识记与理解情况,主要采用辨别题、选择题等题型。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灵活、综合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理解说明题、分析说明题等题型。先进行40分钟的闭卷考试,休息、预备20分钟后,再进行60分钟的开卷考试。…  相似文献   

14.
开卷试题的考试要求,既是开卷试题的命题依据,决定着试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又能够为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具体操作目标。历史开卷考试是历史中考改革最值得关注的方向,认真、科学地分析开卷考试将提高历史考试水平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初中思想品德课考试自实施"闭卷、开卷"相结合的模式后,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漫画、案例作为知识载体,以开展小组讨论、第二课堂活动为主要手段,就应对开卷考试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政治科中考主观题部分开卷考试已试行多年。考生和教师早已从听到这消息时欢呼雀跃,高呼万岁而转为沉默思考。他们少了欢喜多了茫然,已深深感觉到开卷并不比闭卷容易。如何适应这一考试模式的变化,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呢?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小组的力量,共同做好中考政治开卷试题。为什么要利用学习小组的力量来做好这部分试题?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中大的结构性考试香港中大对学生的考试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有闭卷笔试,闭卷口试、开卷笔试及开卷口试,还有就是写作学科论文。这些考试往往会在同一科目中同时采用,例如导修课上的演讲,其中写论文、期末闭卷等。教师会依比例给不同的考试方式不同的分数,这样,...  相似文献   

18.
初中历史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那么,在开卷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学历史呢?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实行开卷考试后,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这下可好了,可以正大光明地抄了!”其实不然,开卷考试并不是意味着要降低中招考试的要求和水平,更不是要弱化考试的功能。与闭卷考试相比,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正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要求。面对开卷考试,同学们要转变观念,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二、依纲据本,夯实基础综观各地的中招历史试卷,无论开卷还是闭卷,…  相似文献   

19.
高频电路"闭卷"、"半开卷"、"开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确保考试环节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对国内外某些大学考试方法调研的基础上,对"闭卷"、"半开卷"、"开卷"3种考试方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将3种方法有机结合,通过"闭卷考察知识"、"半开卷考察能力"、"开卷考察创新",闭卷、半开卷和开卷所占卷面分值各为30%,另外考生对3种考试失分的原因分析和对教师教学的建议分值为10%.通过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进行改革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能力及创新的重视程度.通过失分原因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在长达10年实行开卷考试之后,将首次实行闭卷考试。考试形式由开卷到闭卷的调整,必然要求一线教师从教与学等多方面思考应对策略。秋季开学不久,我接到了泰州市教研室布置的一项特殊任务,就是对列入泰州市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考查知识范围的教材知识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