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调。在小说《英格力士》的叙事视角中儿童视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有成人视角或隐含作者渗透叙事系统对儿童视角形成干预补充。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进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与叙述者平等对话,使文本颇具亲切感和感染力。文本中多处采用反讽叙事,不仅实现了从儿童视角、心理出发对成人世界中丑陋现象的批判,还使文本的意义阐释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
《爱玛》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经典之作,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读者。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心理空间理论分析《爱玛》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认知识解的心理运作机制及视角转换的认知叙事功能,分析读者如何对叙事视角转换及其意义建立心理表征,并由此领悟文本更深层的主题内涵。通过阐释文本叙事的深层认知机制和读者的认知理解过程,可以更好地展现小说艺术光彩,增强读者对于小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姚娜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31-132
《五号屠场》是冯尼古特具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特征的反战小说。小说通过采用拼贴,跳跃的时空观,现实与虚构交替等多重元小说叙事技巧来实现反战的宏大叙事,同时实现了多重叙事话语之间的"对话"效应,开创了虚构文本和现实之间的"张力"。文本的多重终极意义也在"对话"效应和"张力"之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4.
小说文本中话语场景的独特设置是生成作家创作特色的重要途径。巴金在小说中对叙述语、对话和独语等三种话语场景进行了精心设置,三种话语场景在推进叙事、刻画人物、情感感染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巴金的小说因此建构出独特的语言世界。  相似文献   

5.
儿童视角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叙事结构、言语表达营造出别样的故事空间,表现出丰厚的文本意蕴.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内的几篇经典儿童视角小说,分别就儿童视角小说的内容与特征、解读儿童视角小说的基本策略、教学儿童视角小说的建议等三个方面,探究儿童视角在小说解读与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写作叙事话语的创造力得以展现的是,他们已不再迷信经典文本话语形式,转而追求一种更自由、更符合心理感受、体验和认知的话语形式。传统的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文体界限被打破,代之以混合体;经典的起承转合的话语结构被消解,代之以主体心理的自由组合;古老的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一统天下的局面被瓦解,代之以多种叙事视角。叙事话语经典形式的趋势向边缘混合化,这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空间的扩大。多元文化的共存,思维取向的多极性,给青少年心理、情感、认知带来一种更加律动,更加活跃的心理空间,因而创造性的过程更加符合主…  相似文献   

7.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白象似的群山》是他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往的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小说的文本进行解读和批评,如小说的象征意义、对话分析、男性形象等。本文要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隐喻和象似性视角去分析这篇小说,希望能更全面透彻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主题。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小说、诗歌等文本的赏析开辟了新的视角。意象图式对看似不相关请求模式背后一致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解释力,从意象图式视角分析《乔家大院》中的直接请求语,找出实施直接请求策略的动因,有助于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言语行为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提高对作品的鉴赏力,从而为小说文本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刺猬的优雅》通过看门人荷妮和富家少女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示了巴黎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揭露她们的经历和心路演变。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围绕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及叙事结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芭贝里身为女性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建构起女性叙事声音和女性话语权威。其写作尝试也对中国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伤逝》是鲁迅作品中一篇比较特别的小说,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并且依托丰富、多样的艺术性使二者达到一种近乎完美的结合。从小说叙事话语的多义性、叙事情感的丰富性和叙事视角的独特性诸角度对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对《朱子语类》中问句系统所体现的人际意义进行了分析.在遵循中国传统伦理规范的大语境下,《朱子》中学生设疑求解,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成为语篇的小语境,同时又构成话语本身.作为话语重要组成部分的问句系统,言语交际双方对各种具体形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在大小语境的制约下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语用的角度探讨了公关言语领会的问题 ,提出了必须以具体的言语成品为依据 ,按照公众语言的具体规范理解话语文章以及充分利用言语环境完成公关言语领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diglossia on linguistic and narrative structures in Arab kindergarten children by testing performance in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on. The 30 children who participated in our study were asked to retell one narrative text that was read aloud to them in Literary Arabic and another narrative text that was retold to them in Spoken Arabic. Then they were given a comprehension test that included questions pertaining to each of the two stories. In addition, two questionnaires were filled in by their parents, for collecting personal data and evaluating the level of the children’s exposure to Literary Arabic at home. The findings show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the retold spoken text over the retold literary text and in understanding the narrative-discourse. In addition,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linguistic gap between Literary and Spoken Arabic seems to impact the level of mastery over linguistic structures in both forms of Arabic. Both of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exposure to Literary Arabic at a young age is informal and indirect, pre-school children are able to use linguistic structures from the literary language and to comprehend narrative texts. These results,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spoken and literary linguistic knowledge in pre-school children, are discussed herein in light of previous behavioral findings and models of development of narrative abilities in the Arabic language.  相似文献   

15.
因民族历史文化、政治、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用法各异,汉英两民族的颜色观也有所不同。同时,由于文化趋同性和文化的交流,两种语言所反映的颜色观有相似或叠合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的语言独具特色,他把方言土语融入了叙事语言,活用比喻、夸张、排比、反复、仿词等多种修辞手法,铺陈华丽,文气纵横,汪洋恣肆,潇洒自如。有时还拆旧词创新语,形成了个性鲜明、超越了陈词滥调的陌生化的语言。文中句式多变,长短交替,文白夹杂,错落有致,音韵合谐。拟声绘色的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歇后语、猫腔、土语等令小说洋溢着浓郁的民俗风情,狂欢化的叙事消解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形成一种戏谑的风格,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7.
朗诵根植于文学作品,拥有艺术的土壤.文章从艺术传达角度研究朗诵言语的建构材料和生成策略.在朗诵艺术中要创造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在于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朗诵主体只有把审美认知、独特体味融入有声语言,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审美超越,获得有声语言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双语词典的收词原则,有些学认为,双语词典应尽量收入反映源语化的词汇,而对于反映译语化的词汇,则可少收甚至不收;另外,在词条的选择上是否收入多年近义词的问题,笔提出自己的看法,本将以外语学习为对象的双语语词曲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口语教学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汉语口语教学效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汉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和成人语言学习的特点,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将任务型教学引入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汉语口语教学中,力图探索一条比较适合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的途径,以期为改善和提高汉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拓展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词语言语意义也可称为言语词义,它与语言词义相对,是客观事物现象的具体特征及其复杂联系通过语言环境因素的制约反映出来的意义。它是词语活性的表现。语境依附性,个人差异性,具体性和变异性是言语词义的基本属性。由于这些特征,使确定类别作为人们分析它的范式,阐述生成理解规律作为人们把握它的途径成为言语词义研究有别于语言词义研究的基本方式。言语研究就从词语这一级单位及其活的意义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