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兼顾理论与实践,正确处理理论性、系统性、工程性之间的关系。尤其对新兴本科院校来说,遵循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创建多维教学模式,加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立足校情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突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提高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并优化结构,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保证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转型质量,建立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形成教学质量报告,由评估评价中心对专业、课程、教师授课、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进而形成全链条多维度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背景下,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对《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等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探讨了基于SystemView软件的仿真通信原理实验的方法,以2PSK频带传输系统模型为例详细地研究了仿真实验的设计、调试以及实验拓展的教学过程与思路。实践结果表明:采用仿真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提升了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对学生整个专业学习及工程素质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要在教学思维和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把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作为培养核心,从而提高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鄂 《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20-122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院校面向机类、近机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在论述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及其特点,提出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以促进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尝试在高职农业物联网专业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依托项目教学,制定项目任务包,采用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据此模式对项目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市属地方本科院校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力,目前这类高校的实践课程开设存在诸多问题,更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平台+模块”的多维度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本科课程提出了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的明确要求。针对“自控原理”课程教学,文章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设计了多维度、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融通模式,并将课程思政环节有效地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相关工科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本科课程提出了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的明确要求。针对“自控原理”课程教学,文章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设计了多维度、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融通模式,并将课程思政环节有效地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相关工科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