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15,(6):91-96
以102名优秀运动员为被试,进行训练比赛满意感、心理疲劳和运动动机的测量,以检验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的关系以及心理疲劳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力/情感耗竭在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运动负评价在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运动动机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可通过有效缓解与降低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来提高训练比赛满意感对运动动机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5,(3):108-113
本研究采用量表测试法对81名来自江苏地区的市级、省级及入选国家花样游泳代表队的运动员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花样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赛前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花游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不同维度可显著预测不同的赛前情绪;(2)花游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部分维度可显著预测训练比赛满意感;(3)训练比赛满意感在花游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各维度的不同预测关系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各种运动成分(身体、技术、战术、比赛和心理品质)得到提高,苏联采用的是标准化的训练方法。教练员首先了解运动员的基本水平,然后开始进行全面的系统训练。简单地说,运动训练系统包括基本训练阶段和比赛。步骤是:(1)掌握技术;(2)发展力量、耐力、速度和柔韧性;(3)培养情绪和意志品质,(4)获得经验和专门知识。苏联的运动学校、俱乐部和其他各个队都是根据全年训练计划培养排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刘学奎 《冰雪运动》2007,29(6):69-71
分析冰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焦虑产生的原因,及运动焦虑对运动员比赛行为的影响。认为提高冰球运动员文化素质,改善运动员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适宜的赛前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和调节抱负水平,比赛时教练员鼓励的语言,领导积极的唤醒方式,是调控运动员比赛焦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长期从事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会反复出现腹痛、腹泻、便意等症状,运动医学称之为运动性胃肠功能紊乱(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此病由于具有发病率高、症状各异的临床特点,已成为制约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运动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该病的致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分子生态学的技术初步分析运动负荷对运动员肠道菌群区系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与竞赛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综合”(《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P117,1990.6)。  相似文献   

7.
从比赛环境、对手信息、比赛胜负等角度对摔跤运动员竞赛前心理因素进行研究,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结合摔跤运动实际情况,探讨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对比赛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关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帮助广大教练员提高运动心理训练的意识,通过增强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能力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和掌握广西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期问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及规律和特征.配合调控运动训练的强度和量,减少过度疲劳的产生,提高运动训练的质和量.使运动员保持最佳的状态参赛,争取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十运会")比赛中取得佳绩,选择金牌运动员周贤德为研究对象,在备战"十运会"最后一年的冬训、夏训期间,进行与本项目运动训练相关的血生化指标测试分析.连续一年的跟踪监控.结果显示:红细胞(RBC)、血色素(HB)保持较稳定状态,血睾酮(T)等呈上升趋势.皮质醇(C)、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上升.比赛结果:在"十运会"的比赛中夺得自由式掉跤60kg金牌.结论认为:运动员红细胞、血色素保持稳定、血睾酮上升是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的表现.肌酸激酶等的上升、皮质醇上升与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有关.采取科学训练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是比赛中提高运动能力,取得佳绩的重要手段.监控与运动相关的生化指标.在运动训练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科学训练提供更多实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放松训练(Autogenes Training)在国外已日益广泛用于运动训练及比赛,下面根据多种有关文献简略地介绍其定义、来源、基本方法、生理心理机制、在运动训练、比赛中的应用(经验或设想)以及注意事项等,供参考。运动技术、战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了能在国际比赛中取得胜利,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体育》2020,(11):57-58
<正>运动成绩对每一名田径运动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运动员成绩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运动竞赛中,而训练是运动成绩体现的基础。由于各种内外在因素的不同导致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时呈现出的运动表现和运动成绩不同。这里探讨的运动表现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运动条件发生变化时的各种身体动作、技能、心理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包括主观因素(自身训练积累、神经系统的调节、身心变化及适应、临场发挥、身体动作调控、伤病恢复及心理素质等)和客观因素(对手临场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田径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实际,分析田径训练与比赛的兼融关系及两者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旨在使田径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新赛制的要求,培养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性、形成和持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整体效果。为田径训练界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理因素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时,肌肉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它们可供运动员从事不同距离、不同程度的运动项目的比赛和训练。 1、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ATP—GP系统)。是短跑运动最直接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只能供运动员进行大约30秒钟的练习。  相似文献   

13.
三、培养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基本方法 培养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列入训练计划。 (一)发展训练水平、培养比赛能力 高度发展的训练水平,是运动员比赛能力形成和塑造的前提。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比赛的信心、心理活动、机能发挥和应变、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训练水平,尤其是专项储备能力,是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训练  相似文献   

14.
在对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和解决以下几个基本任务:(1)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等活动的安排方面,要考虑到他们的性别、年龄、技术和专项水平的特点.(2)制定一个训练和比赛等活动的日程表.(3)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4)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5.
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经过4~5年的系统训练,专项运动成绩达到运动健将标准时进入高级训练阶段(见表)。这一阶段是在初级与中级训练的基础上,继续挖掘运动员体能、技能和心理等方面的潜力,把个人专项运动水平推向运动生涯最高峰的重要阶段。在大赛前调整好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并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专项运动水平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的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足球运动中的体能是指符合足球专项运动特点的运动员的机体基本能力。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保证;能够预防伤病,延长足球运动员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17.
拳击比赛对抗激烈,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及耐高乳酸负荷能力。随着拳击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间的技术水平十分接近,比赛的攻防节奏越来越快,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必须具备良好的无氧供能能力。低住高练(living low-exercise high,简写为LoHi)是让运动员以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的一种低氧训练方法。在  相似文献   

18.
准备活动是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其目的是为了调动身体运动系统和运动器官的积极性,以适应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也是避免运动员受伤的重要措施。因此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也包括所有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准备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短跑项目是极其剧烈和高强度的运动,也是出现伤害事故较多的项目之一,此外,也有不少运动员因为准备活动做得不够,比赛成绩不理想。那么,短跑的准备活动怎样做才好呢?  相似文献   

19.
过度训练是机体产生的心理——生理反应的综合症。田径运动员(以下简称为运动员)的过度训练通常由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1)运动过量;(2)比赛过于频繁;(3)大强度训练后恢复时间不足或上述综合因素的结合。过度训练也可能由运动员生活中的其它压力而加重。如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社会压力、过多的旅行、  相似文献   

20.
按摩在训练比赛中的应用●彭长湘在田径训练比赛前后进行按摩,对调整运动员的生理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加快乳酸的排除,防治运动伤病和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运动前按摩运动前按摩的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保持训练比赛前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