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对应试者的“能力要求逐年提高”·题海战术的功效明显下降,大量较少思考的重复训练,只能熟练、不能提高,对能力的发展帮助不大·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所谓的回顾,即我们现在说的反思·对解题思路、解题过程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出错误,以便及时改正·对各类题型的反思,可从帮助我们总结、归纳和辨别、澄清与此题相关的问题,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的效果·那么应该反思些什么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一思:解题过程合理吗?解完一道题后,应…  相似文献   

2.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对数学解题划分为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这个过程就包括解题反思.那么什么是解题反思呢?解题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深层次的思考,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同学做完一道题后不假思索,急于做其余的题目,以为这样能力就得到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反思1过程是否合理 解完题后,应当进一步思考:题目中所有的条件都用过了吗?用足了吗(含括号内的条件)?题目所要求的问题解决了吗?解题中所引用的知识是否是书中已证过的结论?还有没有需要增加说明和剔除的部分等.  相似文献   

4.
俞新龙 《广东教育》2014,(10):22-23
3.通过解题反思、联想来提高解题能力.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同学讲:"我题做了很多,可为什么数学成绩却没有一点提高呢?"仔细审视这些同学的解题过程,可以发现他们都是被动地、机械地解题,仅是解题的"机器",是为了从完成一道题到完成另一道题,是为了完成"任务",从来没有对自己解的题和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仔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没有对问题展开联想思考.解题需要注意反思、联想,可以反思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解决的方法还可以是如何的?解题中体现的方法、思想在哪些问题或题型中要用到,操作规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5.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对数学解题划分为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这个过程就包括解题反思,那什么是解题反思呢?解题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深层次的思考,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同学做完一道题后不假思索,急于做其余的题目,以为这样能力就得到提高了。其实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并不等于会解这道题目,而应该更深一步去挖掘题目隐含的条件,命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解题后反思,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什么?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命题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所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体会解题带来的乐趣,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并懂得如何学数学.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普遍  相似文献   

7.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 ,许多同学平时解题成百上千 ,但考试结果却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他们泡在“题海”之中 ,一味做题 ,只重视解题结果 ,而不去探索与总结解题规律 ,忽视了解题后的再思考 ,没有使自己辛辛苦苦所获得的思维成果得到巩固、升华和提高 .为此 ,笔者将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既能提高解题能力又可以摆脱“题海”的好方法——解题之后反思法 .1 对解题结果反思 ,确保答案无误解完一道题目后 ,同学们应当认真审视解题过程中是否审题不周 ,扩大或缩小了题目所给条件 ,是否超越了所用公式、定义、法则的允许范围 ,是否未能发现题…  相似文献   

8.
当解完一道题时,有些同学则认为万事大吉.其实,有许多题目,解题结束后,继续认真“反思”,常会完善、优化解题过程,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与探索能力. 一思:题目的隐含条件及解题误区  相似文献   

9.
何谓“解题反思”?一道试题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得出答案之后,有必要做如下思考: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考核了哪些概念、知识和能力?题目所提供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解题过程是否判断有据?是否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如一题多解)?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普遍性结论,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多题一解?……如此种种,这就是“解题反思”。  相似文献   

10.
当解完一道题时,有些同学则认为万事大吉.其实,有许多题目,解题结束后,继续认真“反思”,常会完善、优化解题过程,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与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解一定数量的题目,以此来提高解题能力,但是,解了题,甚至解了大量的数学题,解题能力是不是就一定能够提高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很多学生甚至老师把数学学习看成是解题活动,那就是做了一个题目,接下来再做另一个题目,以做代学成为了大多数同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道共同的风景。但是,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他们的抱怨,我做了那么多的数学题,为什么我的数学成绩却没有大的起色,总是在原地徘徊?原因何在?由此  相似文献   

12.
对一道经典题进行深层剖析,从中总结出方法和规律,找出解题的技巧,能较快地提高懈题的能力.拿到一道好题,应考虑这道题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哪些其它解法?题目能怎样改?又怎样做?从多方面思考一道题,用多种方法解答一道题,其收效远远超过用单一方法多做题的“题海战”.  相似文献   

13.
解题反思是对解题活动的深层次再思考.通过对错解原因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层次性;通过对解题策略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的变通能力;在解题结束后通过对原题的整体反思可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境界”,实现数学教学更高层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很多都是通过解题过程来体现,学生解题的效率也势必会影响他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许多学生总埋怨数学题目做得不少,效果却不甚理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我觉得解题后的“三思”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何为“三思”?就是解完一道题后并非大功告成,应进行反思,从反思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巩固和扩大练习成果,从而达到做一道题也会做一类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一道三角求值题的解题记录,反思了如下问题:对题目条件的反思,对失败思路的反思,对失败思路的再反思,对特殊情形的反思,对一般情形的反思,对问题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做有些题时觉得无从下手,怎样找准切入点?怎样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我们认为同学们主要是找切入点总结不够、反思不够.在遇到一道题后找准其切入点是关键.而做完一道题后认真反思也非常重要.以下就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说明:1从特殊位置找准切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又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呢?我认为学生不仅要会解题,更要学会磨题,通过磨题,反思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下面针对2013年南通市数学中考试卷最后一题进行探讨:学生如何磨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的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为解题而解题.学生一般会在解题后进行检查核实答案是否正确,推理是否正确严密,而忽略了解题后的反思.但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仅仅满足于此还远远不够,应继续引导进行解题后的思考,题目有无其他解法,结论有何作用,能否再作引申、拓展,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勇于探索,善于归纳.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发掘数学题的功能和它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为此我就如何进行解题后的思考谈以下几点做法.1对解题的方法的思考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丁丽萍 《考试周刊》2013,(19):66-67
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没有给出的条件,需要从题设、结论或相关知识的联系上体现出来.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常常会因为学生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而出现解题错误,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通过一些题例来阐明隐含条件中的分析及应用,旨在寻找巧妙的解题思路,优化解题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所有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古人常云,"学而不思则罔"、"行成于思"等.可见"思"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多"思".对典型例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做完一道题后,除了理解问题的解法,弄清问题的重难点、易错点外,还应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