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及归纳法,从横向角度对美英两国公共服务机构资产管理的做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目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国外公共服务机构资产管理对我国事业制公共体育场馆资产管理改革的启示。认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资产管理改革要转变政府职能,分类推进改革;改革体育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晰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强化场馆内部资产与财务管理、优化场馆资产的配置方式等以转变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理念,完善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场馆治理机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对接、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等以健全资产管理监督机制,防范公共体育场馆经营风险。国外先进的公共服务机构资产管理经验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高校体育场馆的设施、管理人员、服务对象等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发掘高校体育场馆的潜能。研究发现影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因素除了场馆的硬件设施外,场馆的经营方式,管理水平,管理理念,以及服务对象的特征都对场馆的运作有重大影响。因此对高校体育场馆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对于提高管理水平,转变服务态度,开拓体育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场馆建设必须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合理设计、建设和开发利用奥运会体育场馆设施。借鉴历届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 ,注重城市体育建筑整体设计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充分考虑会后场馆设施的开发与利用是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武汉市大型赛事体育场馆设施(以下简称场馆设施)为研究对象,就场馆设施的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证。提出了场馆设施去极化经营;建立场馆设施经营综合评价体系等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对长春市部分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利用状况的抽样调查中,笔者发现,近些年各校体育运动场馆的建设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为此,本文分析了体育场馆及设施利用率不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合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设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问题进行研究。在对广东省政府购买的18所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情况和群众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存在场馆设施资源不均衡、管理不完善、监督评估体系欠缺等问题。进而从完善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场馆建设,优化场馆资源;加强政府监管,完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全民健身和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场馆普查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对国内城市和发达城市体育场馆数量、场馆建设理念、场馆的法律法规建设和社区体育配套设施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我国城市场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给未来场馆建设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体育场馆BOT融资中政府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BOT是一种利用民间资本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营运的融资方式。大型体育赛事场馆项目采用BOT融资方式可以减轻政府的投资风险和财政压力,并有利于赛后场馆的开发利用。但BOT融资方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时政府在大型体育场馆项目BOT融资中面临的风险,如投标人联合低价竞标的风险、逆向选择风险、完工质量风险、收益损失风险、资产流失风险、政策和法律缺位风险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风险的措施,为政府更好进行大型体育赛事场馆项目BOT融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及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状进行了分析。试图提出建设高校体育场馆的基本思路:多方筹集资金,合理改建旧场馆,科学选址建设新场馆;建设符合自然、人文和民情风俗的多功能场馆;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设计适应时代发展的场馆;科学地管理和自我发展等。旨在为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内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主要存在经营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场馆市场化开发需要、场馆规划建设与市场开放脱节、场馆公益性与经营性存在矛盾等问题。并从场馆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政策资金保障与运营模式创新、团队营销、拓宽综合服务渠道、提高人员素质、与国际接轨等方面提出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高校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联动效应,并对其市场开发进行了探讨。指出实现高校体育在社会中的联动效应,能实现高校体育社会化,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丰富高校体育文化,缓解社会体育场馆不足,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项目培训和技术指导,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实现无形的社会效益,而且还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补充学校的体育经费,更新体育场馆设施,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现状及新世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研究认为,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突出存在的问题有:观念陈旧、体育场馆严重不足、缺少科学规划和政策扶持,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的社会辐射力弱。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即将到来,我们举办的目的不是为了办奥运而办奥运,其核心是赛后利用,促进国内经济的长期有效发展。北京新建的这些宏大的场馆设施如何以全新的观念面对不可预测且多变环境的挑战,是政府各相关部门必须关注的问题。在分析北京奥运会经济风险基础上,总结了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基本模式及经验并指出北京奥运场馆后期运营主要问题与风险规避的主要举措,为了防止场馆及其相关设施赛后遇到巨大金融风险,提出北京奥运会场馆的运营方式和扩大经济效益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世界性城市大型体育设施赛后运营艰难的现状,从界定城市大型体育设施公共产品属性开始,指出现行城市大型体育设施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进而提出其拥有公共体育产品所具有一定限度的非排他性、消费竞争性和外部收益性。分析了其供给机制及政府在运作大型城市体育场馆中的职能,提出城市大型体育设施的赛后运营的政策设计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政策目标设计应体现公平;2)市场准入制度设计更趋透明化;3)提供预期体育产品设计需突出有效性;4)普遍服务设计应讲求承诺性。  相似文献   

15.
体育场馆是体育竞赛、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物质载体,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体育场馆研究涉及的三大主题进行总结性回顾,总结现有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体育场馆建设研究集中于对建设逻辑的宏观把控和建设融资模式的探讨;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研究集中于民营化改革和场馆的具体运营管理方式;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的成本补偿问题逐渐受到关注,随着学校体育场馆的性质明确,寻求多元化补偿机制成为一种趋势。此外,通过完善的保险制度转移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话题。未来研究应加强体育场馆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整体规划体育场馆建设;立足公益性原则,加强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创新研究;加强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风险管理研究,构建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6.
广州大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和前后期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对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规划、设计、建设的规程以及资金投入的规模和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充分认识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体育运动设施的用途,以及对体育场馆在亚运会前后的利用和管理进行研究和合理规划,使广州亚运会在大学城的体育场馆建设在满足亚运会的比赛要求的同时,还能够满足高校学生体育教育的需要和广州市民大众健身的需要,以期对大学城高校场馆建设的投资,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产权制度创新: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深化改革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面临着现有存量较少与新建场馆奢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使用效率低下、固有的公共产品属性与过多从事非本体产业开发等诸多矛盾,它们成为了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难以破解的重大难题.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创新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制度、开启民营化的改革方向将是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深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摘要: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外包是改革的趋势之一,构建服务外包风险识别与规避机制有利于减少相关风险。采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在调查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项目状况的基础上,识别服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进而构建服务外包的规避机制,研究认为: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项目主要有保洁、安保、绿化、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等,基本上停留在日常管理业务服务外包上,而咨询、策划等高端服务项目外包还处在待开发阶段;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外包存在着有限理性风险、外包关系潜在锁定风险、逆向选择风险、道德风险、腐败风险、外包关系协调六大风险;通过建立合理的接包商选择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质量考评机制、自我保护机制、合同的弹性机制、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关系”管理机制八大机制对场馆的服务外包的风险进行规避。为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外包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基于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政策以及对多个项目的实践比较分析,提出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的应用意义、需厘清的若干关键问题和发展建议,为创新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运作公共体育场馆,可以减轻财政压力、提高场馆运营效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盘活存量资源、扩建增量场馆。指出应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需要厘清的关键问题:1)公共体育场馆的属性;2)公共体育场馆财政政策;3)公共体育场馆的服务内容;4)公益性服务的结构和价值补偿;5)掠夺性经营等。建议政府应加快制定运营方的准入、退出标准;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委托受托契约体系;构建公益性服务价值补偿的公共财政目标导向机制;协同运营方统筹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邀请运营方参与场馆设计;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现有体育场馆的投资体制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分析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引入BOT模式,认为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降低政府财政负担,有效吸引社会资金;促进场馆的建设;提高管理效率,转变政府职能;体育场馆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分析了BOT模式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