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江苏省高校高水平乒乓队赛前训练周期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随着高校乒乓球赛事的日益增多,应采用多个短小周期的“单元”训练模式,使运动员始终处于一种较好的竞技状态。因为大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时间上大大少于专业选手,合理安排赛前训练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影响高校高水平乒乓队赛前训练周期的因素很多,因此要运用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运动学规律来科学调控运动员的赛前竞技状态;赛前训练周期的具体时间安排应服从于运动员在比赛时恰好处于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时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简介小周期板块理论的思想,制定了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的小周期板块训练方案。结果显示: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的身体素质(力量、灵敏、耐力、速度)发生了变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显著;在比赛中各项技战术也有明显的提高,且实验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表明以小周期板块理论为指导制定的各项素质板块训练计划对于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摘 要:为了让人们对板块训练理论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给当前板块训练理论的盲目追从降温,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调研的方法,结合当今训练理论的发展,对板块训练理论的内涵、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板块训练理论在保障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竞技能力的有效提高以及重大比赛中的稳定发挥等方面存在不足,并指出在安排运动员的年度训练时传统分期理论不仅不过时而且较之板块训练理论还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从运动训练周期的"板块结构"理论看刘翔的训练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已经无法解释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在分析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不足之后,引出了训练周期最新的“板块结构”理论,对“板块结构”理论进行了解释,并结合刘翔训练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阐述其理论的优越性,为现代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参加1995~1996年度中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12支球队的周期安排与竟技状态的调控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篮甲级联赛同期的划分与传统的单周期、双周期理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其显著不同的是竞赛期相对较长,整个竞赛期又由许多小同期(“三天型”和四天型”小周期)构成:男篮甲级联赛准备期的时间跨度为2个月左右比较适宜:赛季中“三天型”小周期的训练时间为3d(连续2场在主场比赛)或2d(在客场比赛),“四天型”小周期的训练时间为4d或3d。男篮甲级联赛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表现出“波浪型的特点;在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时,应正确处理好大周期与小同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板块训练理论与分期训练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核心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这2种训练理论优缺点进行对比与概括,研究表明:板块训练理论是一种以分期训练理论为基础的中周期训练模式的创新理论,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它是否适用所有运动项目训练还有待验证,是否适合运动员早期基础训练和一般身体训练存在质疑;分期训练理论是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规律为逻辑起点所构建的一套训练理论体系,是一个客观的、开放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是板块训练理论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板块训练理论和分期训练理论之间的学术争论由来已久,运动训练学界学者应辩证理性地看待分期训练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学术之争,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既要汲取2种理论的精华,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的局限性,力图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原创理论。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末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对高水平运动员全年参加重大比赛而一贯遵循的"周期"训练理论形成了冲击,一些学者针对"周期"训练理论部分观点不适应高水平运动训练的现象提出了质疑,并相应提出"板块"训练理论以期适应现代高水平运动员全年多次参加比赛的需要。在介绍两种训练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冲突的同时,力图从方法论的层面揭示训练理论变迁的逻辑必然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形成过程、竞技状态、训练对象、赛前减量、阶段划分等方面对周期理论和板块周期理论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板块周期理论是周期训练理论的一部分,板块周期理论促进了周期训练理论向更深入、更细致的方向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周期训练理论全盘抓的不足,能够有针对性地发展某一项或几项短板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依据现代训练周期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普通高校赛前小周期训练的训练时间安排、训练负荷安排、训练内容安排、训练方法手段安排以及心理训练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对高校田径体能类项群运动员赛前小周期训练计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短跑赛前训练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前训练是运动训练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赛前训练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挥;赛前训练的安排既要考虑多年和年度训练计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考虑运动员的现实状况;实施赛前训练的关键是处理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控制好赛前训练专项的强度,应将专项强度控制在中——大范围内;把握住短跑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稳定发展,使最佳竞技状态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轻武器通常指可由单兵或班组携行战斗的武器,主要包括各种枪械,单兵面杀伤武器、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和单兵防空导弹等,在各国的武器装备里品种和数量最多,是近距离内杀伤敌人主要武器。随着信息化战争发展,轻武器射击训练也要随着信息化的建设,走出传统的训练模式,适应信息化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着重分析了传统射击训练存在的问题,采用模拟仿...  相似文献   

12.
摘要:研究目的:对中国女子皮艇队第17届亚运会赛前7周的“微缩大周期”训练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总结高水平运动队微缩大周期训练模式特征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跟踪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结论:7周“微缩大周期”整体训练量呈现“前高后低”的“赛前减量”特点,但水上训练减量的时间点比陆上训练更加推迟;有氧能力训练量呈现“前高后低”以及逐渐增加训练课次而缩短单次课训练距离的特征;耐酸能力训练呈现先逐渐上升,再逐渐下降的趋势;速度能力训练量呈现逐渐上升再波浪下降的趋势;有氧能力、混氧能力和速度能力主要通过单人艇进行训练,耐酸能力主要是通过双人艇和四人艇来进行等。  相似文献   

13.
对周期训练机能的叠加效应与超量恢复原理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量恢复规律客观存在,但又没有发现运动员在训练课间隔恢复时间内出现超量恢复理论中所提出的"超量恢复"现象。是理论出了问题还是应用出现偏差?本文以超量恢复区间原理的实验结论为研究基点,从最佳超量恢复点及真、假超量恢复区间的新视点全方位探讨小周期训练的叠加效应的过程,并对相关概念作进一步阐释,以期对超量恢复原理及周期训练原理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特点——析用周期训练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在简要分析马特维耶夫创立的周期理论和当今世界职业网球比赛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安排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规律。结果表明国家女子网球队年度训练计划分为多个大周期、小周期采用一元训练理论、以赛代练,比赛成为训练手段。训练遵循了周期训练理论并丰富和发展了周期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15.
冬训是自行车运动员全年训练周期中的重要阶段,其训练质量将影响运动员在随后整个赛季的运动成绩。因此,加强冬训的训练监控和营养调控对提高运动员体能,预防过度训练十分重要。通过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自行车运动训练监控应依据训练目的,以心率、RPE、血乳酸、血清总睾酮和体成分分析等构建个体化生理、生化监控指标体系。自行车运动员的营养调控应结合训练计划,具有针对性,以运动员的能量消耗为依据,科学补糖,合理使用营养强力物质。建议:为了加强对自行车运动训练的监控,应该积极推广SRM训练系统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橄榄球运动员赛前的整合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实验法,将30位橄榄球运动员按照每组15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照橄榄球传统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实验组按照整合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除肌肉力量训练负荷指标没有显著增长(P>0.05)以外,实验组在身体机能训练负荷和速度-力量训练负荷下指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橄榄球运动员的竞赛行为效果指标提高到中等水平,为26.9%,对照组橄榄球运动员的竞赛行为效果指标提高到14.0%。结论:整合训练方法促进了实验组橄榄球运动员训练成绩达到了最高水平,将实验组橄榄球运动员运动技术达到更完善的程度和提高到新的水平的时间效率降到了最小,并且能稳定地改善实验组橄榄球运动员竞赛行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轻武器射击训练是部队和院校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军事训练实战化改革的突破口。推进射击训练实战化,必须明确射击训练实战化的重要意义,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技术必须与战术相结合,二是技能必须与体能相融合,三是射击训练必须融入其他战场实用技术,四是要广泛开展对抗射击训练,五是要注重发挥武器的作战效能,六是要营造"实景化"训练环境,七是要设置实战化考核条件及标准。  相似文献   

18.
小群体合作学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下,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展开的合作性学练。在体育院校的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小群体合作学练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主客场制全国锦标赛优秀手球选手力量训练安排的一些问题。尽管在一周的比赛期中,有现成的、并被专家偏好的各种力量训练方法,但是研究表明,大部分人使用的力量练习方法是卧推、胸前提拉杠铃、负重深蹲等。发展肌肉爆发力的练习则被包括在大部分训练中。通常,这意味着身体大部分肌肉要参与练习。在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方法。半数专家认为,有必要安排一次单独的力量训练课,而另一半专家认为,在一周的比赛中,训练时间非常有限,有必要把力量训练融合到整个训练课中。至于每次训练课中使用的练习次数,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观点,一般限定在3-4至12-14,依据练习的组数和重复次数而定。从公开的数据所得到的信息说明,在比赛期间,手球选手力量训练的安排这一基本理念必须加强。然而,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仍然缺乏数据来证实这种或那种说法。研究表明,俄罗斯俱乐部有必要进行独立的研究,并最终制定出科学的力量训练计划,这将使其在欧洲杯以及国内锦标赛中更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