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帮助教育硕士研究生超越在“学徒观察”或工作经历中形成的对学习、学生、教学、教师、学科、知识等的偏颇甚至错误的“前理解”,是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促进研究生深度、质变地“学习当教师”(“学教”)是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使命。为此,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澄清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支架、创新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2.
高佳  宋戈  吕晓  陈玉芬 《大学教育》2023,(19):35-37+49
开展面向科研能力培养的“Seminar+PBL”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是对国家提出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积极响应。使用“Seminar+PBL”混合教学法,能够将专业知识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文章梳理总结了研究生课程——公共经济理论研讨中的“Seminar+PBL”教学改革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评价、教学监管等五个方面开展面向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了研究生课程“Seminar+PBL”教学改革在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协同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思路。协同式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四结合、三提升”的教学理念。四结合是指通过项目研究集群与导师指导集群相结合、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项目训练相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与企业研发需求相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拟定与科研管理制度相结合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三提升是指通过“四结合”协同式培养,提升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质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协同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优化了导师指导模式、建设了研究生优质课程、改善了研究生创新实践环境,但是也存在很多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双一流”高校的创建对研究生这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与研究生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教学,也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授课效果,从而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模式。本研究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研究生课程教学认知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以河南工业大学工业催化原理课程为例,提出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应凸显以学为中心,聚焦对“能力”的培养,推动课程学习成为研究生后续科研实践活动所需各项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支撑环节。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博士研究生教学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开展研讨式课程是我国博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借鉴中外研讨式课程基本思路和经验,突破传统模式,以管理类博士生“营销前沿精读”课程为例,探索设计以目标、内容、组织和成果为主要维度的“四维十因素”博士生研讨式课程模式。认为促进学生对前沿热点问题的把握、提高其批判性思考能力、开阔其国际视野应成为博士生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课程内容设计要增强前沿热点学习,注重提升学习深度,增强学习内容的国际性;在课程成果评价方面,应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6.
《土木工程研究生专业英语》是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开设的,运用英语传授和学习该专业相关知识的课程。本文针对《土木工程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现状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和措施,为本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依据,也为类似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给水处理理论》为例,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建立了以提升能力为导向的个性化教学大纲;开启精简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建立了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换位教学的手段,建立课外综合能力提升体系;采用过程管理的方法,建立了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成果对引导研究生建立实践理论紧密结合、批判与创新的思考模式,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等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教育学研究生课程收获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课程学习方式、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学习体验是影响课程收获的主要因素,有效的研究生教学是“以学定教、教学相长、以学评教”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改善研究生课程教学状况,亟须构建“以学定教”的实施模式,“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和“以学评教”的评价模式,并在根本上推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新工科建设及OBE理念对土木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群的教学要求,深入分析土木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群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确立建设及改革目标”“组建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课程群团队”“构建‘重基础,强应用’的课程群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打造以大国工匠精神为主线的思政教育路线”“建立丰富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以赛促学,赛学相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多个维度,系统提出了土木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群建设及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水泥基材料性能与研究方法"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探讨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对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实践检验表明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为土木工程研究生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必修学位课。这门课比较抽象而且数学要求很高。针对这门课程难度大、学生难以接受的情况,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学得更扎实,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13.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课程,旨在培养懂理论会技术的一线技术人员。通过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缺陷的分析,提出采用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重视实践操作,增强学生技能;改革考核方式,理论与技能并重等措施,方能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关萍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6):116-118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阐述该课程的性质及作用,分析课程特点,重点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师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等方面讨论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改革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浙江大学光电系通过本系出国深造的学生,开展了国外大学教育教学模式的调研。内容涵盖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诚信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等方面的22个问题。重点总结了"课程教学"相关的10个问题,分析了在课程的授课方式、考核模式、课程资源等方面国内外存在的差异,提出了有益建议;最后简单介绍了浙大光电系针对性地开展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全方位的专业综合改革,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点,以高层框架结构设计为例,讨论毕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总结了框架结构设计的流程,分析了结构布置、电算控制指标、梁柱线刚度、荷栽计算、内力计算及组合、截面设计等环节中的学生易犯的错误,提出正确的做法,为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依据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学生要达到的毕业要求,分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及具有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的措施,并且针对实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均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随着我国钢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掌握钢结构设计原理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前提,是完善土木工程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而目前土木工程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适应钢结构产业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在分析“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将科研活动融入课程教学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融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出的新要求,在我校推广“模块化”课程改革之际针对土建专业隧道工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基于隧道工程教学现存的问题,开展了隧道工程的教学改革思路研究,通过改善学生学习兴趣及专业知识实用性,为学生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我校培养应用技术型的一线卓越工程师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随着我国钢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掌握钢结构设计原理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前提,是完善土木工程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而目前土木工程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适应钢结构产业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在分析“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将科研活动融入课程教学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融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