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深入分析辽宁数字农业工作经验、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提出适应当下国情农情的数字农业创新发展建议。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深入加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星系式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以期为其他省份乃至全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示范,加速我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农业信息化领先的美国、农业资源禀赋相似的日本,深入探究两国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阶段和模式选择,并对扶持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系统剖析.借鉴美国规模化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和日本集约化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从技术集成、发展环境、参与主体、创新能力、人才支撑五个方面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农业"新基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整体性发展战略。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逻辑和方法不同,新基建更加注重数字技术创新的生态特征与跨界融合诉求。因此,以往针对特定产业、技术及地理范围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体系应该向注重多部门融合发展、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引入更多市场主体的产业创新政策体系转变。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基建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近年来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和制度,结合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视角,对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设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财政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财政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力度进行了阐述。通过财政支持强度等多种方法、多角度对财政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状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财政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十分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分析石爱虎,霍学喜,王征兵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以农业基础设施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作为农业资本形成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就没有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发展中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以...  相似文献   

6.
吴晓怡  张雅静 《科研管理》2020,41(5):250-258
基于2003至2017年国内省级面板数据和跨国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功效得分法,本文研究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从移动网络及人才培养、通信技术承载力、经济技术基础三个维度构建国内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测评体系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突出的省际差异主要反映在通信技术承载力和经济技术基础两方面。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三个维度构建国际数字经济发展测评体系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全球第二,但数字化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距,人才创新能力明显落后于美国。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业,而水利是农业的基础。小型农田水利因其具有设施规模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地应用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多项优点,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改善提高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方案与技术的一些重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更好的应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超越对数型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1996-2008年中国农业科技资源的技术效率变化进行了测算,同时对影响农业科技资源技术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科技资源的技术效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失,平均技术效率值只有0.61.从农业生态区划来看,华南、华中、东南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要高于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地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农村科技对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对农业科技资源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文化教育发展状况及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对农业科技资源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科学利用农业科技活动经费、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将成为提升农业科技资源技术效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采用专利分析方法,从重点技术领域、区域分布、优势机构、高引专利等方面针对互联网+设施农业相关技术开展发展态势研究,为互联网+设施农业产业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情报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设施农业相关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互联网技术在农业过程和机械控制中的重点应用包括多个变量的同时控制、温室温度和光照的调节、信号传输、设备支持处理、远程控制等。美国和德国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中国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不过高质量专利整体数量还较少,离先进国家特别是美国还有较大差距,研发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发展喷互联网+设施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规模农户设施农业经营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农产品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规模农户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引领者与创新者,能够极大推动设施农业发展。本文利用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设施农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予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这两类农户经营设施农业的比例较低、规模较小,设施农业经营品类丰富、以蔬菜类为主,经营过程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整体效益不高。另外,设施农业发展受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总体上,户主人力资本越富裕越有利于设施农业发展,家庭特征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不一致,外部产业环境对设施农业发展有相当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是设施农业做大做强乃至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设施农业发展,政府还需从政策、资金、技术及市场建设等方面对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新时代下,数字经济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从数字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储备等3个方面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托,运用熵值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从地区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省会城市与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级市整体发展较均衡;从年度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向好,至2020年受疫情影响发展水平有所下降,总体呈上升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推进,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增强,但是数字人才储备有所不足。  相似文献   

12.
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由于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有差异,对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尽相同,科学规划本地设施农业发展战略,找准设施农业发展突破口,对加速地方经济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18)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也得到了提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是中国自古以来作为经济的基础。经过国家的不懈努力,在农业的科技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我国农业建设的一个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农村发展意识薄弱,在小型农田建设中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通过本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使农村小型农田设施建设得到完善。希望对有需要的相关人员起到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农业科技信息化基础建设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前,广大农民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缺信息,缺技术。所以农业科技信息化基础建设对于新技术的有效传播利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农业科技信息化渠道,涉农网站建设,农业科技等方面介绍了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给县域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带来的作用机制分析,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内2018—2020年12个县域城市为样本,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县域农业产业的提升展开详细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县域农业的发展质量。第二,乡村经济数字化是影响县域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乡村数字基础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数字基础建设能够为县域农业发展起到基础性的平台作用,数字化的生产、流通、销售以及普惠金融是县域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三,“四高型”县域农业发展质量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普通型”县域农业。据此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实施差异化县域数字农业发展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关注数字经济减碳效应在农业领域的影响。利用2010—2020年中国区域面板数据,引入社会化服务角度,通过回归分析模型实证检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并从时间和空间两维度刻画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效应和溢出效应,以期为依靠数字化路径实现农业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量化支撑和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通过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这一路径会间接影响该抑制作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确实存在滞后效应,对将来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仍存在较强抑制效果;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其他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也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作用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增强,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要提升相关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时间红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文章在论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李文华  刘某承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10,32(6):1015-102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这一形势下,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农业发展的政策、模式和技术,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还要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物安全,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20世纪后期,中国生态学家和农学家共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概念。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与赞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业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缺乏市场化引导、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等。面对着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生态农业需要在产业循环、多功能化、高品质、产业化以及融合传统知识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杰  李海燕 《现代情报》2006,26(12):55-56
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存量陈旧,发展不平衡的今天,中央一号文件在强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为新时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即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加大信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陈显友 《科技管理研究》2002,22(3):45-47,55
农业信息化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等内容。在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形势下,农业信息化显得尤为必要。当前,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