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就是劳动教育,同时在小学和中学时期也是养成劳动精神,学习劳动精神的重要阶段。但是我国劳动教育在社会中、学校中、家庭中并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被迅速弱化。因此,本文分析了劳动教育与 STEM 教育进行融合的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当代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小学“童创绿谷”劳动教育实践行动,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生存技能、生活习惯、生长规律结合,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融合,为学生创造德性发展场域,通过项目化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思考并创造,在创造性劳动中成长为智慧的思辨者、快乐的学习者、乐享的创造者、坚毅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倡导劳动教育,以培养未来公民、共产主义建设者为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素养为教育任务,要求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贯彻道德性、尽早性、量力性、全面性、创造性、长期性六大原则,启示当代教育应改变教师教育观念,培养劳动型教师,注重丰富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同时注重学校劳动活动常态化。  相似文献   

4.
王博 《教育导刊》2024,(4):37-43
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实现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载体,具有内涵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特征。STEM教育的项目式、跨学科性、实践性和情境性设计理念非常值得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设计所借鉴。基于STEM理念开展中学劳动实践项目式课程设计要关注课程中的项目任务情景设计、劳动实践过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和项目学习过程的认知分析。项目式劳动实践课程与STEM课程存在明显差异,其目标在于培养劳动相关的多元素质,其项目侧重于劳动实践而非研究探索,且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劳动是人们利用其文化知识、实践技能、科学思维,通过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产生新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的主体具有“师生双主体性”,内容体现“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性”,实施过程体现“认知与实践深度融合性”。为此,我们需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性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能够主动作为、乐于奉献、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自我领导力与大学劳动教育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提升,是有效落实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精神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应将大学生自我领导力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作为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着重激发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内在动机,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着重训练学生建设性的思维模式、努力创新的思维习惯与创造性劳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行为聚焦力与共情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起劳动创造人类、创造世界的观点,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陶冶情操,构建健康心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提升自理自护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当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学校、教师忽视了劳动教育,没有把劳动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8.
创造型教师是指那些具有创造性教育观念、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积极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师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现代教育,刨造型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他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他能够  相似文献   

9.
当前不少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学生参加劳动之后,劳动教育就结束了。学生劳动创造了什么财富、价值,学生并没有看到,更没有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半截子”的劳动教育,顶多只有一半的教育效果。一些研究者和教师甚至提倡劳动游戏化、娱乐化。然而,劳动游戏化后,学生很可能认为自己所参加的是游戏而非劳动,哪还有劳动教育的意义呢?以创造财富与价值或获得报酬为目的,是劳动区别于游戏、娱乐以及其他形形色色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劳动教育应当让学生看到,甚至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报酬)。马克思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劳动之所以最美丽、最光荣、最伟大,之所以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根源都在于劳动者能够看到,甚至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报酬)。  相似文献   

10.
大学劳动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内修德性、外砺品行、专业成长、自由创造这一由内而外、螺旋累进的价值指向。较之中小学劳动教育,大学劳动教育具有独特性,其核心要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学科专业教育为内容主轴,以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为价值追求,以形塑合法劳动意识为基本尺度。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系统开展“关于劳动的教育”,建构劳动知识学习的课程框架;多元实施“通过劳动的教育”,统整劳动实践锻炼的资源平台;有机融通“为了劳动的教育”,拓宽劳动思想教育的实施渠道;守正创新“反思劳动的教育”,指导劳动科学理论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实践导向劳动课程是以科学实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和服务他人的道德品格为目标的劳动课程。通过劳动实践问题发现、劳动成长任务设计、劳动课程实施、劳动行为评价等路径,传统的劳动课变为有科学方法指引的劳动实践课程体系。从“单学科”走向“跨学科”,从“学技能”走向“练思维”,从“劳动课”走向“做事情”,真正实现学生从想劳动、会劳动到善劳动、爱劳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劳技课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坤 《广西教育》2005,(7B):88-88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促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手段与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代教育在于开发人类特有的创造思维。中学劳技课教学旨在提供实践机会,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践,在劳动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构成了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三类劳动教育”的体系化设计与实施是落实国家劳动教育政策、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应围绕家务劳动教育活动和学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活动展开,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生产劳动教育应围绕农业劳动教育活动和工业劳动教育活动开展,且兼顾传统与创新两个方面,传统维度重在体现劳动与生活、劳动与文化的关联,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和美好生活以及劳动创造历史和文化的历程,创新维度重在提升学生生产劳动教育的创意能力;服务性劳动教育应围绕关爱型服务劳动教育活动和公共型服务劳动教育活动实行,在对他人、学校和社会公益岗位的服务中,增强学生共情的能力、服务的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4.
STEM教育理念是基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科学精神、释疑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有机地融入STEM教育理念,以达到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在生物实验学习与实践操作中的应用能力的目的,为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与技术意识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6.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要日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素质,促进学生的道德、智力、体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平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要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加强实作,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的教育。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快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加之家长对学生的溺爱,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不爱劳动.劳动观念差:不会劳动,劳动技能低;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浪费、破坏现象较为严重。过去“爱劳动、会劳动、懂珍惜”是农村学生的最大优势特点,现在正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努力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家政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家政教育,引导学生勤于动手,能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劳动,能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引导学生乐于实践,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学生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促进智育的发展,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今后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承担者与体现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如何立足课堂,实施创造性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形式下的教育目标,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农村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探究积极性,开拓求知途径、促进相互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适时指导、科学点拨、鼓励创新;使学生亲身感受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快乐;进行自我总结、表达、交流及推广;重视反思与评价;促进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采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