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龟兹学”同“敦煌学”和“吐鲁番学”一样,在西域史和西北民族史研究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龟兹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它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古龟兹这一镶嵌在沙漠瀚海边缘的绿洲明珠早就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 1990年10月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龟兹石窟》一书是龟兹学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此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石窟研究所与新疆大学中亚文化研究所联合编写的《龟  相似文献   

2.
毗昙学是佛教历史上重要的思想体系。龟兹长期处在毗昙学思想的覆盖区内,毗昙学就成为龟兹石窟的主要佛教思想基础。龟兹石窟是龟兹佛教"表法"的重要艺术形式,毗昙学的理念必然在龟兹石窟中有鲜明的体现。毗昙学应该是我们研究龟兹石窟以至龟兹佛教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用毗昙学理念考察解读龟兹石窟的内容,必能进一步揭示出龟兹石窟更深的内涵,将龟兹石窟和龟兹佛教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陈菊霞 《家教指南》2021,(4):150-153
《龟兹石窟题记》由《题记报告篇》《图版篇》《研究论文篇》3册组成.其中《题记报告篇》和《图版篇》做到了科学规范、编撰精良;而《研究论文篇》所集结的多篇论文,都是在调查石窟题记时所发现的新材料基础上撰写的,新见迭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龟兹石窟题记》完全是在中国学者主导下对龟兹地区龟兹语资料所做的一次系统整理、释读和研究.它的问世,既是我国西域龟兹语研究的里程碑之作,也标志着我国学者在龟兹语研究领域话语权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龟兹石窟绘画的艺术特点、壁画艺术的残损和对它进行保护的措施等一系列现状问题,介绍了龟兹石窟绘画艺术诞生与鼎盛时期对中原石窟艺术产生的影响和后来中原石窟艺术又丰富了龟兹石窟艺术的历史过程,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龟兹佛教绘画艺术中心对古代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古印度、中亚、中国和西方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互相影响,龟兹石窟是西域文化最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又十分注意中原文化的影响,论述了龟兹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 龟兹石窟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心柱窟和少量的方彤窟,保存着乾闼婆故事的壁画。(见图版一至六)乾闼婆是佛教艺术中引人注目的形象,几乎遍布各地石窟,然而乾闼婆故事的壁画,在龟兹以外的石窟中,尚属罕见。乾闼婆的故事画,是龟兹壁画艺术  相似文献   

6.
龟兹石窟壁画,汇中西文化之精粹,融龟兹民族之精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同时也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是在考察龟兹石窟艺术和拜读了大量的著作、文献之后尝试性对龟兹石窟壁画艺术提出一些认识和看法,以就教诸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文化功能学的视角,解读龟兹石窟壁画的意义和功能.石窟壁画本是佛教为宣传其教义、教法、教理所创立的一种直观视觉的表述形式,也即艺术的表达形式.龟兹石窟壁画作为历史上的宗教文化,具有多种功能的价值意义.文章还以龟兹壁画为例从四方面论述了宗教文化的历史功能:一、具有传播信仰,宣扬教义的功能作用;二、具有记载佛教创教传教的历史过程,增加宗教的神圣性的功能;三、营造虔诚、庄重的礼佛氛围,强化宗教徒的宗教情感的功能;四、客观上起到了反映现实生活的作用.文章还进一步论述了龟兹石窟壁画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一是历史文化、文物的价值;二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与龟兹本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拥有数量巨大的佛教故事,是克孜尔石窟壁画最大的特点。故事壁画反映的是佛教的教义、佛国世界的种种情貌。但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必然要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否则没有生存的余地。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随历史的发展,龟兹本土文化逐步对佛教艺术产生改造的作用,大量龟兹和西域的文化因素进入故事壁画里,形成了龟兹特色的新型佛教艺术。论文就是从克孜尔故事壁画的几个方面,探索龟兹本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古代西域就是今天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龟兹古国是西域36城邦国之一.龟兹古国位于西域的中部,由于西域是古印度文化.古罗马文化、古中国文化和古波斯文化在世界上唯一的变汇处,所给我们带来了独有的文化.龟兹乐舞是以历史悠久的石窟壁画形象为原始素材.本文是从龟兹乐舞的文化背景的源头出发一直走进龟兹乐舞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霍旭初 《家教指南》2011,(1):1-7,125,128
僧衣是佛教信徒形象的标志,又是佛教戒律的重要内容,还有成就功德的内涵。佛教对僧衣有严格的轨制要求。随着佛教的发展,特别是部派佛教时期,为了区分不同派别,易于识别派属身份,各派在僧衣颜色和样式上各有自己的特征。说一切有部比较考究僧衣标识,制定了与众不同的式样标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供养比丘和佛教故事中的比丘僧衣,充分反映出说一切有部的僧衣特色。本文通过佛教文献和龟兹石窟壁画对照,并用唐代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有关印度说一切有部"著衣法式"等记载,对龟兹石窟僧衣的相关问题作探索与考证。  相似文献   

11.
龟兹石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不少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开发龟兹石窟旅游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对待龟兹石窟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应当本着以保护为前提,将保护始终贯穿于开发过程中,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的原则进行,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使龟兹石窟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结合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龟兹金刚力士图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龟兹石窟壁画中存有丰富的金刚力士的图像.近年研究发现,龟兹金刚力士主要有两大类型--密迹力士和金刚力士.本文探讨了两类金刚力士的起源、演化、发展脉络和在龟兹的造型特征及其对高昌等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固原师专学报》所载《盐池食盐史话》一文,称汉代盐池县已有采盐业,“有龟兹盐池为民利”。汉代,盐池县已有采盐业是对的,但把“龟兹盐池”归在盐池县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作者曾经在此前的《和田约特干出土猴子骑马俑与猴子骑驼俑源流考》中研究了和田约特干实物在这两类图像传播中的关键意义,新的研究论文则根据对龟兹石窟中猴子骑动物形象的考察,比较了于阗与龟兹猴子形象的异同,指出中亚地区普遍流行的同类图像的背景,展现了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一斑。  相似文献   

15.
石窟艺术在佛教艺术中占有十分显要的位置,中国的石窟艺术博大而精深,渊远又流长。从公元二世纪开窟算起,至明清小规模的开凿与重修,佛教石窟在我国有延续千余年的发展,这一点是印度佛教石窟望尘莫及的。要深入研究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有必要谈谈其源头龟兹石窟艺术。黑格尔认为,“宗教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显然,宗教艺术的产生是出于自身宣传、发展的需要。佛教石窟艺术的产生、出现也更是如此。约在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释达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公元前一世纪,印度阿育”…  相似文献   

16.
关于龟兹供养人像的考察(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赴龟兹石窟现场调查,并结合所收集到的藏于国外博物馆的壁画材料,对龟兹,主要是克孜尔和克孜尔尕哈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像的类型、构成、特征、身份以及年代分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龟兹石窟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F0002-F0002,F0003
龟兹石窟坐落在今库车和拜城之雀尔塔格山北麓幽静的山谷中,其疆域以库车为中心,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数百座石窟延展数里,分为谷西、谷东、谷内和后山四大窟区。以谷西区为最多,层叠栉比,梯道相连,极为雄伟。  相似文献   

18.
龟兹库木吐拉发现的鬼子母壁画刘铭恕1985年9月,龟兹石窟研究所的同志,在库本吐拉的85窟的地面灰尘中,清理出古壁画一幅,盖从窟墙上剥落于地者.尚属完整,下部稍残。从敌事情节观察,却是一幅鬼子母的壁画,它可与珍贵的、希奇的本世纪初德国探险队在高昌所得...  相似文献   

19.
在龟兹佛传壁画中,有丰富的佛陀一生教化事迹(说法图),其中蕴含佛陀神通力的非凡表现,这是龟兹石窟佛传壁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现象与龟兹佛教尊习说一切有部思想,特别是注重涅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龟兹古都     
古代龟兹国的都城,安西大都护府所在地,就在库车新老城之间。目前,除尚有城墙遗迹依稀可辨外,已无其它地面建筑遗存。《汉书》上说,龟兹第一次大兴土木是在汉宣帝时。当时,龟兹王绛宾娶了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的女儿为妻,曾经以亲戚关系,到长安住了一年。回来后,不但把衣服、制度按汉家的样子作了改革,而且大治宫室,筑起上面有“徼道”(巡更查夜的人所走的道)的高大城墙。到五百多年的梁朝,据《梁书》记载,龟兹城已是“城有三重,外城与长安城等;宫室壮丽,饰以琅玕(音狼干,美好的纹石)宝玉”的奢华侈丽的王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