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到城镇.但是,由于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城乡之间隔离的各种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同时,却不能实现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变.由于城镇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以及城乡对立的二元教育的延续让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由此产生.而这些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滞后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其安全、学习、心理、品行、情感和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一代或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外出务工人员的根本利益,影响到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呼吁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开始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的研究,从法律的角度对他们的受照顾权、生命健康权和受教育权等进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权利容易受到威胁,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医疗保障,他们生病时缺乏人照顾,容易受到人身伤害。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照顾权容易受到侵害,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劳动负担加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权利不能获得保障,由于他们的学习环境并不稳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我国应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教育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体育教育主体的缺位、体育教育组织的匮乏、体育教育投入的不足、体育教育师资贫瘠、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边缘化等方面。提出了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教师责任制,城乡体育课程标准因地制宜等建议,同时国家政策的惠及与政府的扶持,也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希望和保证。保障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公平原则、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思考.提出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一种科学的、健康的社会文化活动,发挥其体育的功能,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与同辈群体的融入.旨在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社会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体育合作学习为研究视角,针对当前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的欠缺,通过对5~6岁留守儿童进行为期16周的实验研究对体育合作学习模式对留守儿童生存教育价值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文献梳理,提出了建议:①采用效率提升、相互依赖的游戏方式提升体育合作学习效率;②体育合作学习要注意任务分工,形成良性的合作或竞争目标结构;③社会和政府要提升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关注留守儿童生存教育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水平,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研究、访谈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体育参与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及作用.研究表明:体育参与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汤阴县第一实验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抽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分析了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所面临的生命安全威胁以及如何运用体育的方式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并针对农村学校的设施问题等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给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农村体育发展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考察湖南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结合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提出了针对湖南农村实际情况的基层政府主导、乡镇学校主导、农民企业家主导等体育发展模式,湖南农村体育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增加投入、创新文化、强化服务等.  相似文献   

9.
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是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体育的表面上,应有其丰富且成体系的体育文化内涵。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分析了现阶段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可行性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制约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从管理机制运行体系、经济与基础设施物质体系、农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精神需求和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构建农村体育文化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贵州省仁怀市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课及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和家庭环境,并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一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这标志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目前,从我国农村人口来看,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因此,从战略角度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在农业,出路靠科技,关键在人才。面对高层次人才在农村留不住的现实,应该鼓励和积极引导大学生“非转农”到农村创业。为了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尽快解决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优质教育资源非均衡发展问题,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创业能够极大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贫弱的局面。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动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注入了有生力量,大学生毕业生能够也应该成为建设科学化及普及性新农村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问题的主要成因在于制度与体制的共同作用、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欠缺.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对策就是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以此来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的不良现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论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质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重点阐述其健康教育思想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质建设的启示:因地制宜,抓好农村体育建设;以村容整洁为重点,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平均BMI指数为15.5;(外)祖父母和父母其中一方是其主要照顾者,且1/4的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6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统计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体育生活方式的留守儿童比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人际交友更好,更能主动地适应社会,拥有更多的积极幸福感,情绪障碍和心理烦恼也少于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体育专业教师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和体育活动环境滞后是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以"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留守儿童为主体,政府层为主导,学校层为主阵地,社会层为支持,家庭层为配合"的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1+5"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的研究方法,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思路,为决策部门制定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作为群众比较敏感的新农村建设资金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作为一名乡镇财政会计,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深深认识到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正如火如涂地开展,结合工作实际,围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谈一下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为了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中应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文章通过太极拳在农村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以及从其运动特点出发,表明太极拳运动在人生理上和心理上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应充分利用好此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太极拳在农村的普及,使太极拳更好地为新农村群众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毕节市农村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剖析制约留守儿童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以期引起更多的人以及有关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为促进留守儿童体育运动的健康开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初中13—15岁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身体形态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机能发育、等多项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非留守儿童的各项指标优于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