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释题导入,诱发质疑 师: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燕子专列)读了课题,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2.
一、故事导入——引出“转化” 1.师:同学们都曾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面对“大象”(板书)这个庞然大物,7岁的曹冲是怎样巧妙地称出它的重量的? 2.师:象太大了,当时没有工具能直接称出它的重量,曹冲想到把它“转化”(板书)成称“小石块”(板书)的重量,从而知道大象的重量,很了不起,非常有新意,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背景《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课文题目很抢眼,“专列”作为一个专用词语,三年级的孩子对它的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靳家彦老师的课上,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一、以读代讲靳家彦老师曾谈到这样一个例子:学期终了时,让一个五年级的中上等学生读一篇课文,竟出现好几处错误;又让他给一篇课文分段并说出每段的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他说记不清了。原因何在呢?他认为主要是上课时阅读太少。因此他强调把读书的优先权还给学生。他也切实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把它演绎得淋漓尽致。片断一:(师板书课题: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师:请突出英雄的名字读。(生明显地加重了“董存瑞”三字的…  相似文献   

5.
一、谈话,引出课题(板书:燕子).让学生思考:燕子的体态是怎样的?它的羽毛、翅膀、尾巴各有什么特点?(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二、看图.根据课文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课文语言给予点拨. 1.引导学生观察整幅画面,让他们边看边回答: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板书:春天)从哪些事物判断画的是春天的风光?(板书:柳、草、叶、花)  相似文献   

6.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段一师:(板书课题)哪位小朋友能把课题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声音真甜!你重读了“浅水洼”,是在提醒大家,小鱼在哪里?生:小鱼在“浅水洼里”。师:还有谁能读出不同的感情?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  相似文献   

7.
复习词语,指导书写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榴”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个——(生:木字旁)注意木字旁的点稍微向下;右边是个——(生:留)写“留”的时候,要注意上宽下窄,两边略微向里收一些.谁把课题完整地读一遍? 生:石榴. (“榴”读成了第二声) 师:“榴”在这个词里应读轻声.一起来读! 生:(齐)石榴.  相似文献   

8.
一、以题导入 师:今天我引荐一位传奇式人物给大家——“区寄”(师板书姓名、读音).他和大家是同龄人.(师板书“童”)这个传奇人物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传记《童区寄传》(师板书“传”)里的人物.“传”是一种文体,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等.请齐读题目和作者,注意读音和节奏.  相似文献   

9.
(起立,师生互相问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读诗·写诗·个性作文(板书课题)师:所谓“读诗”,是将我们在初三时学过的一首诗《蒹葭》再重读一下;所谓“写诗”,是在读诗的基础上,把这首四言古诗改写为现代白话新诗;所谓“个性作文”,是指我们每个同学在改写的过程中都  相似文献   

10.
正【课例】师: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生:(齐说课题)会走路的树。师:(板书课题)“路”字我不会写,谁来帮帮我?生:是足字旁的路。师:为什么是足字旁?生:因为走路要用脚走。师:怪不得有人说:千里之行——(生接:始于足下),敢问路在何方?(生接:路在脚下)师:树也没有脚,怎么会走路呢?是谁糊里糊涂把它当成树了?生:是小鸟!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朴实的教学课例,却是真正的语文课。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既得意又得文。就是既要读懂课文的意思,又要掌握课文当中的语言文字。不能把阅读课上成理解课,要在读中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师:今天,我们学习现代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文章——《白杨》。(说完,板书课题。“)白”字上宽下窄;杨”字右边“横折”的“折”,就是第一个折,要长一点,不然,就像短脖子的企鹅,很难看。(笑声)大家把课题写一遍。(学生写,师巡视,表扬了两位写得规范的学生。)看了课题,你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什么问号?生:白杨有什么特点?(师肯定学生提得好,在课题的…  相似文献   

12.
师:(板书课题)“新型“是什么意思?   生:“新型“就是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师: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相似文献   

13.
师:(板书课题)“新型“是什么意思?   生:“新型“就是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师: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师:在单元导读课上,大家都了解到了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并且知道了这是一篇特别优美的文章,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诗意。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去结识一下作家笔下活泼可爱的燕子。(板书:燕子)师:"燕"字比较难写,我们要想法儿记住它。我是这样记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是一篇以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课文,真实感人。课题中的“专列”是一个专用名词,三年级孩子对它相当陌生,让孩子感受“燕子专列”背后蕴含着的浓郁而博大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新词语比较多,这些词语在帮助学生理解燕子处境的艰难,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怀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词语教学,让它成为一扇门,引领孩子走进语言文字的缤纷天地感受词语背后的人文情怀。下面举两个课堂教学片段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板书课题,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落“字故意写得比“花生“大),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请大家看课题,老师写的课题有特点吗?  相似文献   

17.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吴刚的一篇文章,叫《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师板书课题。)师:(手指着“泊”字)同学们,我们注意这个“泊”字,偏旁是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19.
(课前谈话略。板书课题:锡林郭勒草原)师:“锡林郭勒”是一个草原的名字,读的时候要再连贯一些。(生齐读课题)师:有人知道“锡林郭勒”是什么意思吗?生:是草原的名字。师:你说得对。不过,“锡林郭勒”是蒙语,是音译过来的,它本身也有自己的含义,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摇头。师出示一幅图画)你能不能从图上的内容判断一下,“锡林郭勒”有可能是什么意思呢?生:有清澈的河水的意思。生:大概是指茂盛的草原,那里的草长得很高。师:把你们两个说的合起来就差不多了。“锡林郭勒”在蒙语中的意思是山背后水草丰美的地方。其实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一些…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