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入蜀先寄蜀中诸知友步陈寅恰 兄《己五元旦》诗韵 吴宓 馀生愿作剑南人,万劫好看世局新。 野烧难存先圣潭,落花早惜故国春。 避兵藕孔堪依友,同饭僧来岂畏贫。 犹有月泉吟社侣,晦冥天地寄微身。 录自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第129页, 清华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校勘] 己丑:原作“乙丑”,乙丑为一九二五年,作乙丑误。据诗意及陈寅恪原诗《己丑元旦作时居广州康乐九家村》改。(原诗见陈美延、陈流求编:(陈寅恪诗集),第60页,清华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己丑为一九四九年。 余生:原作“馀生”,误。[见证] 将…  相似文献   

2.
刘洋 《华夏文化》2009,(1):60-62
陈寅恪(1890-1969年),江西修水(义宁州)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祖父陈宝箴(右铭),为戊戌变法时期的湖南巡抚,主持湖南新政,维新失败后被革职。父三立,字伯严,又号散原,清末著名诗人,“四大公子”之一,与谭嗣同、陶宝廉、吴保初齐名,有《散原精舍诗》行世,曾是“新江西派”的首领,亦为戊戌变法维新党人。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10,(2):94-94
《宋画全集》(上海博物馆藏品卷)日前出版,《宋画全集》这一迄今最权威、最完整的宋画编纂集成已有3卷10册完成出版。历史学家陈寅恪曾经总结中国五千年文化:“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相似文献   

4.
张笑峰 《寻根》2011,(6):90-95
西夏于1038年立国,都兴庆府(今银川)。其国号为“大夏”,自称“大白高国”或“自高大夏国”,是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吐蕃等多民族的政权。西夏曾先后与宋、辽、金成鼎立之势。《宋史》称其为“夏国”,《辽史》《金史》称其为“西夏”。  相似文献   

5.
关于艺术一词,《辞海》中对其内涵的解释冗长而抽象,简单地概括则是“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而关于艺术一词外延的界定,则因较为形象而使人具体可感:“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学),综合艺术(戏剧、影视)。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又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时空并列艺术(学、戏剧、影视)。”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365—427)的最后七年,是在刘宋时期度过的。齐沈约(441-513)《宋书.陶潜传》记载:“所着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这是说,陶渊明人宋后所着文章书甲于是表示不奉刘宋正朔(即不承认刘宋政权具有合法性)。自宋思悦《甲子辨》以来,  相似文献   

7.
江藩,字子屏,号郑堂,晚号节甫,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卒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自幼长于苏州,先后师从惠栋的两位弟子--余古农、江艮庭,“博问强记,无所不通,心贯群经,折衷两汉”,16岁即习作《尔雅正字》,后又承惠栋遗志,撰《周易述补》.清嘉庆年间,他发愿总结一代学术史,相继完成《国朝汉学师承记》并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及《国朝宋学渊源录》。  相似文献   

8.
自《宋史》刊出《陈抟传》后,历代学者对“陈传故里”颇有争论。《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2期发表唐代剑先生《陈传、张守真事迹考》一文,认定陈传是“毫州真源人”。笔者不敢苟同,现仅就笔者所见材料作一综述,以明其实。一、证明陈抟是“西蜀崇龛”(今安岳县龙西)人的证据有三个方面。第一,陈特自署“西蜀崇龛”人,是最有力的证据。宋淳熙(1174—1190)年间,由国史院编修吕祖谦(1137~1182)奉诏编辑的(圣宋文海)里,最早收入了陈传(易龙图序》,文未有“西蜀崇龛陈传序”的署名。这七个字是证明陈传是“西蜀崇龛人”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一)《大学》的作者与成书《大学》是《礼记》之第四十二篇。宋以前似未独立成书,也未明作者是谁。北宋司马光、吕大临等以《大学》独立成书并为之解说。二程十分推崇《大学》,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大学章句》)继承与发展二程理...  相似文献   

10.
田青 《中国文化》2004,(21):168-170
近读国学大师陈寅恪的《金明馆丛稿初编》,在《书魏书萧衍传后》一开始,先生引了《魏书·萧衍传》中的一段话,在这段话里,“侯景之乱”的主角侯景“戏侮”被围困台城的萧衍说:“城中非无菜,但无酱(将)耳。”  相似文献   

11.
田探 《华夏文化》2013,(1):8-10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广义的“信”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古文献中出现“信”的频率非常高。它不仅是“四德”(孝悌忠信)之一,还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中国古人十分重视社会领域中对于“信”的贯彻,如君臣之间的信、官与民之间的信,如“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朋友之间的信,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夫妻之间的信、人与神之间的信,如“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等。“信”在这里表达出的是信任、相信、守信、信仰等多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构成,世人多以儒释道三教称之。例如,陈寅恪先生(1890—1969)1933年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三》中仍说:“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但是,  相似文献   

13.
張仲民 《中国文化》2013,(1):166-173
有关陈寅恪先生在复旦公学读书时的情况,现在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蒋天枢先生选录的陈寅恪先生在文革中的“交代稿”,及蒋先生的一些推测:“光绪三十一年乙己(1905),先生十六岁,在日本……先生患脚气病,须异地疗养,遂回国,在家休养年余”(1967年第七次交代稿)。  相似文献   

14.
“学”从字源上来讲,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专家认为“学”字,“当从爻取义兼声”(徐中舒《甲骨文辞典》),是个会意字,篆文作“斆”字。许慎《说文》:“斆,觉悟也。从教,冖。冖,尚矇也,臼声。学,篆文斆省。”段玉裁《注》,认为“学”与“教”在古人乃是一事之两面,常相混用,既然“学”本身已经包涵有自觉与觉人,即学习与教人的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15.
提起《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来,大家都很熟悉,其中的一些句子早已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言了。但要说起《女论语》来,可能很多人都不大知道,怎么“论语”前还加了个女字?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女论语》的作者是宋若莘(或作宋若华),据《旧唐书》记载,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读后肖谢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先后有江藩《国朝(清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要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近代学术作出新的研究,确实有一定...  相似文献   

17.
李怡 《东方文化》2001,(1):81-86
陈寅恪先生是我国名的历史学家,古典学家和宗教学家,是本世纪的学术大师,其中《柳如是别传》是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巨,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多年来知识的积累,在其晚年目盲体衰的恶劣条件下完成这部作品。“全书八十余万言,以柳氏本末为主,而附之以钱氏有关事迹,并详述柳氏与陈子龙、程孟燧、谢三宾、宋徵舆、李待问等人的交往关系,多发前人未发之覆。”  相似文献   

18.
林夏 《寻根》2009,(5):98-99
《寻根》2009年第2期《“宙合方圆”:客家土楼的生命世界》(韩振华、赵娟)谈及圆土楼与方土楼孰先孰后,使我想到也曾触及这一问题的林嘉书的大作《土楼: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林先生是客家学研究专家,对土楼研究取得了尤为卓著的成果。这部书与他的《客家土楼与客家文化》、《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清朝著名朴学大师俞樾书张继诗《枫桥夜泊》石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于开元年间赴京应试落第,返经枫桥,舟船停靠一宿,触景生情所赋。诗韵钟声,脸炙人口,使寒山寺名扬中外。(枫桥夜泊)人选(唐诗三百首》,现今仍入编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日本仍人编高中语文教科书,惜乎唐张继手迹未能传世。清代叶昌炽著(寒山寺志陆二(志碑》,“张继留题内翰书”;读程师益诗,知此寺旧有宋石,今所存者,唯前明文征明、唐寅两竭石为最古,但已剥蚀过半。宋…  相似文献   

20.
去年是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诞生的110周年纪念。作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他英年早逝,可是他却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杰作,如为世人所熟知的《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和《夜色温柔》(1934),也已成为世界学的珍品。菲茨杰拉德的创作生涯中。有两个女人对他的写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们是姗尔达·赛瑞和雪拉·葛雷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