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复读,这一现象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经常出现,主要是由于考生成绩不理想,为提高成绩所采取的一种方法。但是近年来,这一现象更加普遍了。甚至于许多高分的考生在上线甚至是收到通知单的情况下选择了复读。以往考上大学就被人称为天之骄子,就会心满意足,但是现在却是非名校不上,不喜欢的专业不上。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读已不再是“争上线”而是“冲名校”了。.  相似文献   

2.
以前.只要能够上大学就被人称作是天之骄子.那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但是现在,非名校不上,不喜欢的专业不上.考不上本科不上……很多考生拿到了高考的通知书或者分数已经过了高考录取线,却选择放弃,选择复读。据浙江省教育厅统计.2000年.该省有8000名上线考生放弃填报志愿.2001年有两万多上线考生  相似文献   

3.
“复读”一词,本是指高中毕业生因未能升学,而重新回到学校重读学过的课程。然而近年来,复读生越来越多的现象却悄悄改变了“复读”一词的含义。在复读生的行列里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并非榜上无名,而是自愿选择读“高四”,其中一些还是高分考生,以致“弃学复读”在某些地区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是要上名校还是要上热门专业?是上大学还是选择复读?这已经成了考生在六月考试之后面临着的两大战略性选择。而许多家长也在为孩子复读与否大伤脑筋。已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复读对孩子来讲,并非一“复”就灵。其中,有许多成功者,但更多的则是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4.
参加过高考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进行复读,大多是考试分数不理想,未能被大学录取,不得已而返校复读。也有许多考生已经被大学录取,却因为所录取的大学并非他的“最爱”,所以宁愿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而返回学校进行复读。这部分学生多是具有“名校情结”,他们的心态都是“不是名牌我不爱”、“咬定名校不放松”。据调查分析,这类学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自信型。这些考生在自愿复读的学生中占多数,他们一般自小就是成绩优秀,平时各种考试势如破竹,但由于某种原因,却在考场上失利,以微弱劣势被名校拒之门外,他们不委屈求全,非名校不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加入复读队伍的考生有增无减,并且有大规模扩大的趋势.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各地上线考生近一半是复读生.无论是因成绩不上线而没被录取,还是因为没有进入理想大学而高分复读的考生,都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2009年高考结束了,许多同学即将踏上复读之路,要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复读生就必须战胜自卑与尴尬心理.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重新树立起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招生考试通讯》2005,(6):56-57
每年在第一批本科录取线划出后。甚至在高考成绩刚刚公布后不久。都有相当一批成绩出色却因种种原因和北大清华等名校无缘的高分考生踏上了复读之路。弃学复读成为一种风气。很多考生宁愿放弃升学的机会而走进“高四”课堂。据统计。今年仅北京市就有22名600分以上的考生“没有本科可上”:在内蒙古赤峰二中的复读生中.一半以上考生的高考成绩都超过了二本的分数线。按已公布的高校录取比率,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国多地教育部门发出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的通知,这是针对公办普通高中违规招收复读生现象,对之前发布的禁令的重申。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与近年来出现的“高分复读”现象有关,这些复读学生的目标是考进更好的大学,学校的目标是提高名校升学率。文章分析了“高分复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本已考上本科线的考生不到学校报到,而是重拾课本,回到复读班继续未圆的重点大学梦,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高分复读”,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那么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高考中出现了一种现象,不少被高校录取的高分考生选择复读.有人称这种现象为“考高现象”.有专家指出,大量“考高”生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也给应届毕业生带来了冲击.这一情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俞莺婕 《语文新圃》2007,(10):38-39
随着高考名校情结、地域观念、热门专业等因素的推动,高复这一"成才新途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落榜生,以及录取学校不理想的考生,甚至一些思想素质和自制能力低下而荒废学业的被劝退生,都杂七杂八地汇聚到了高复洪流之中.中新网统计说,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1010万,其中复读生有近300万,接近总数的30%.这里,未上线的考生复读情有可原,而一大批考上了不去报到偏要选择复读者就值得议论了.……  相似文献   

11.
高考成绩公布后,多数考生在焦急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有部分考生却在思考着复读的问题,其中有的还是高分考生。可他们在考虑复读时也存在着许多的担心和疑虑。复读到底值不值得?哪些情况适合复读?选择复读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供准备复读的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卫龙 《江西教育》2012,(31):16-18
"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复读,她也许可以走进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如果你恨她就送她去复读,她可能比上一次摔得还要惨。"这是一名高考高分复读女生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高考复读班原本应该是为高考落榜生举办的,但多年来,很多已上本科分数线的考生,尤其是一些上了重点分数线的高分考生也加入了复读大军。通过复读以圆自己的名牌大学梦或名牌专业梦,原本无可厚非,因为选择接受何种  相似文献   

13.
《湖北教育》2007,(2):56-56
为什么大量的“上线”考生甚至大学生会选择复读,谁该为他们的复读“埋单”?教育专家认为,教育部门应从大学生“回流”复读中得到警示,并从教育体制上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
秦海地 《河北教育》2010,(12):24-25
每年高考分数揭晓,总全有许多人关心哪所学校的高分考生多,更有许多家长关注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考了高分,能不能升入名校。当然这无可厚非,毕竟学校和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好成绩。但是,作为一所名校,如果把目光仅仅聚焦在出几个高分考生上,未免目光过于短浅。前几年的“马加爵事件”、大学生自杀等校园惨案的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15.
问不倒信箱     
《考试》2008,(3)
河南沈丘读者蔡子聪:如果高考成绩达到某校的提档线以上,一般什么情况下会被退档?问不倒:高校不会无缘无故地退掉高分考生而录取低分考生。高分考生被退档,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考生的分数虽然高于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且又不服从调剂的;二是虽然总分上线,  相似文献   

16.
对高考复读人群,有一种说法很普遍,那就是"高四",也有的称之为"高中本科". 权威数据显示,在中国,选择复读的学生在增加.近年来,非北大、清华不上的高考落榜生和上线考生复读的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高分落榜”这一现象在以往的高考招生工作中一直存在,而近几年涉及的人则越来越多,面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报考名牌大学的高分考生落榜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高分考生落榜”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考生对自身估价不足、定位不准我们每年在不同场合的填报志愿咨询会  相似文献   

18.
究竟如何摆布学校和专业的关系?如果从分数角度来分析。给考生提供以下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1)高分考生名校优先高分考生指高考成绩在全省排名比较靠前的考生。这些考生有把握填报招生计划上任何一所高校,包括北大、清华等名校。  相似文献   

19.
2007年高考招生工作刚刚落下帷幕,高考复读的序幕就迫不及待地拉开了,特别是有些学校为了争取生源,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展开了一场生源大战。有统计资料表明,现在复读现象有增无减,三年前还不足10%,近三年来,在突破10%以后,一年比一年高。其实,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以利再战,本也是正常现象。可有的高考生“非名校不读”,甚至“非北大和清华不读”,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储朝晖 《教育》2009,(6):31-31
火爆背后的根源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有两个复读的高峰。1985年以前复读的比例较大,那时候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惟一途径,大学录取方式比较单一,导致连续复读8年的“朱八届(猪八戒)”大有人在;1986年到1999年出现了“委培生”,考生还可以通过缴纳一定费用上大学,使得复读现象因此减少。在这两个阶段的“复读”,动机主要是想解决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第三阶段是1999年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