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始人,他最早明确地着眼于实践来研究人的行为,使"实践"成为重要的哲学范畴和实践哲学的主题;而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实践思想是其哲学的重要内容。着重对康德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实践范畴进行较为详细的比较,试图理清两位哲学家哲学实践范畴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始人,他最早明确地着眼于实践来研究人的行为,使"实践"成为重要的哲学范畴和实践哲学的主题;而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实践思想是其哲学的重要内容。着重对康德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实践范畴进行较为详细的比较,试图理清两位哲学家哲学实践范畴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继承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对犹太教的传统进行合理性论证,同时又保留了理性不可企及的信仰领域。在关于理性与信仰关系的探讨所彰显的理性有限性思想及对形而上学可能性的肯定态度,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双重形而上学思想,哲学形而上学的理性努力并不能替代神学形而上学的信仰魅力。而近代的斯宾诺莎和康德一定程度上承续并推动了迈蒙尼德处理理性与信仰关系及理性有限性的思维方式,这根本上是由于他们哲学的终极旨趣都在于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关切。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阿奎那的至善学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是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早年师从于哲学与神学大师阿尔伯特,研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之后,致力于哲学与神学的结合互作.在经过曲解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基础上,建立了他庞大的神学体系.其主要著作有《神学大全》和《反异端大全》、阿奎那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有人认为,他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超过了康德和黑格尔.阿奎那的思想体系的根本目的是论证基督教关于上帝创世教义的合理性.与这个根本目的相适应,他的哲学与伦理学都是统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伟大哲学家。两人以不同的思维对前期哲学成果继承、发展,并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体系,而最根本的是他们本体论上的差别,这一差别不仅对其哲学体系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对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以至今天的哲学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8世纪末,从哲学视角出发,康德以深刻的哲学思辨为"教育学"这门学科赢得了三尺讲坛。高瞻哲学俯瞰教育,康德不仅仅成了一位举世瞩目的哲学家,也成了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20世纪初,扎根教育面朝哲学,杜威成为进步主义教育的奠基人,也成为美国本土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文章试图从教育视角、教育理想、教育起源、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阶段以及道德教育等方面来解读康德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深入分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从哲学到教育、从教育到哲学,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康德和杜威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透过种种现象看清教育前进的方向,更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史上,哲学范畴内概念的提出,无疑是哲学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实体概念以来,实体,这一哲学范畴内重要的概念便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也随着哲学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内涵也被哲学家用不同的内容来诠释。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实体概念的内涵和意义因哲学家认识和解释世界的视角与方法得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别,然而不论哲人们从哪一角度去阐释这一概念,它都是本体论的必然内容,是与哲学基本内容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相关联的。从实体概念出发,通过哲人们对概念的诠释,可总体把握哲学基本内容的理论走向。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第一次将应用逻辑引入认识论,系统地列出了认识的知性范畴表,确立了认知逻辑研究的新范式,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重视认知畴体系研究的传统。康德的范畴体系作为思维的"纯形式",是知性思维得以可能的条件,只能应用于"现象界"而对"物自体"无效,造成了知性与理性的深度割裂。黑格尔缔造的庞大概念王国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康德范畴体系的批判改造。黑格尔对康德范畴体系的来源、主观性以及康德的知性逻辑、理性概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吸收和改进,以思辨的方式建立了丰富而完善的范畴体系,实现了形式与内容在概念上的完美结合,从而取得了理论思维的巨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古典尊严理念与现代尊严理念之比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概念,在西方道德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西方哲学史上,大家普遍认为,尊严概念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得到了最有力的表述。但事实上,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那里已有了对尊严概念的阐释。但不管是亚里士多德还是康德,他们对于尊严的理解还是奠基于对人性的理解之上。而现代道德哲学中的尊严或自尊概念不仅改变了对人性的要求,而且更注重于社会对人的尊重和承认。这一转向背后有哲学理念的深刻转变,我将阐明,它既包括我们对自主性的新理解,也包括随着价值多元论的兴起而出现的认同政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其主导原则和核心范畴,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必以历史的视角,梳理"实践观"嬗变的基本脉络。从亚里士多德始,经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实践观"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建立了"科学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科学实践观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许多国家的哲学家们把翻译出版《亚里士多德全集》视为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苗力田教授在近70岁的时候挂帅编译这部巨作,十年付梓,但是他没有一刻停歇,又在攀登另一哲学高峰——翻译《康德著作全集》……  相似文献   

12.
邵华的新著?实践智慧与解释学?,基于实践智慧与解释学的关系,揭示了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一种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这一点具体落实在现象学运动的发展和对康德实践哲学的补充方面。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康德的原著,具体地分析了康德对“物自身”概念的处理。这个概念是康德哲学的精髓所在,是其批判哲学的最重要的着力点,也是他的批判哲学与其他哲学家及哲学流派的最重要的概念上的区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康德的名字早为世人所熟知.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卓越的成就曾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导师的高度评价.在哲学发展史上,康德的名字是不可能被绕过去的.但是,康德的哲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经历,这就不为世人熟知了.  相似文献   

15.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奠定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后世众多哲学家如康德、胡塞尔在这种范式的影响下建构哲学体系。然而,这种范式在奠立伊始即埋下了主客对立、认识与实在难以统一的鸿沟,后世哲学家对这一鸿沟始终难以有效弥合。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显明了"存在"所具有的根本意义,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思在"关系,实现了对"我思"范式困境的破解。这一思维方式的前提变革,推动了认识论哲学走向现当代更广阔的生存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6.
<正>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恩格斯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日本甲杰出的哲学家、研究康德哲学的卓越学者安倍能成说康德“在近代哲学史上恰似一个处于贮水弛地位的人,可以这样说,康德以前的哲学概皆流向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是从康德这里流出的。”康德对自由的探究是其道德哲学乃至其整个哲学的基石。因此,全面了解和评价康德的自由观,对于理解康德的伦理和哲学体系,对于伦理学的研究和道德实践、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许多当代科学哲学家来说,康德哲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背景参考系,他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如同一个“蓄水池”,这就是说,康德以前的哲学统统流到康德那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都出于康德,波普尔哲学也不例外。那么,波普尔哲学与康德哲学有什么渊源关系,康德哲学和波普尔哲学的主要异同点有哪些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对牛顿理论的评价在前批判期,康德的兴趣主要在自然科学方面,可以说,真正决定康德哲学的方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其"四因学说"对理解和认识人类教育事务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在哲学的意义上,运用"四因学说"从本体论、构成论、动变论和至善论四个维度阐释和构建研究生教育学体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尝试,不仅有理论的必要性,也有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宗兆宏 《江苏教育》2014,(22):20-23
<正>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的哲学思考,到钱学森对思维科学的研究,人类对思维的探索不断发展。促进人的思维能力发展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新目标、新课题。一、思维的本质1.多门学科对思维的研究。随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分化,许多其他学科相继  相似文献   

20.
追问和探究实体是西方古典哲学一以贯之的主题.哲学在古希腊刚刚产生的时候起,就提出和追问本原问题.亚里士多德综合了先前哲学家的原子论本原思想和理念论本原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体概念,并对这一概念作了经典性的论述.亚氏的实体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经验派哲学家和理性派哲学家沿着亚里士多德的路继续往前走,对实体的追问和探究仍倾注不衰的热情,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实体观.在当代,追溯西方传统哲学对实体的追问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