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根据洪镇涛先生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学习语言的思想,我在诵读和阅读的教学中突出“读”字,尝试了“以读为本,沉淀语感,学习语言”的教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一、以读为本,披文入情所谓以读为本就是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方式,做到眼看、口诵、心语,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读通顺,读连贯,真正能够做到“披文入情、入境悟神”。正像洪镇涛先生所说的“抓住学习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抓住了读,语文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课堂上不应该是教师滔滔不绝的分析讲解,以讲为…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大声诵读,反复吟咏,容易入情入境,帮助理解;多次默读,可以集中注意力,读与思结合,加深理解。不论朗读、默读,都可通过书面语言规范口头语言,同时训练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和议的训练 ,其实质是把听、读、说及自学诸种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师生、生师、生生的信息传递 ,达到对语言、文字、内容等的理解、感悟 ,从而得出方法 ,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现以《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为例 ,看如何进行“读”和“议”的训练。一、读全文 ,议篇章结构 ,议中心思想 ,议写作特点《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小说 ,篇幅较长 ,适于速读和默读的训练 ,读前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且规定出时间。根据课文内容 ,以议结构和主题思想为宜 ,依据内容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议出本文情节结构 :菲利普一…  相似文献   

4.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优美、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析句,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尝试探索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我采用“读”与“悟”相结合的教学法,按照“自读感知———选读自悟———精读感悟———赏读自得”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一、自读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大道至简”,“读”领风骚:范读、学生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齐读“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学习语文的过程 ,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大纲强调语言内化要多读书 ,要积累语言材料并进行实践运用 ,这一过程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要“读进去 ,记得住 ,用得出”九个字。它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 ,让学生们在美文境界里自由呼吸 ,自悟自得 ,主动发展。一、读进去———着力自主感悟叶圣陶先生曾说 ,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 ,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新大纲指出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本内容 ,发展语言 ,陶冶情感的作用。”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7.
读和实践     
一、以读为根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要从读的训练入手。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已形成“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及“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认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仍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手段之一。读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 ;读 ,是调动小学生动眼、动口、动耳、动脑等多种感官的活动 ;读 ,有助于增强语感 ,熏陶思想 ,有…  相似文献   

8.
席亚仑 《青海教育》2004,(12):24-24
一、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表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加强朗读指导,组织不同层面朗读(理解的读———积累的读———运用的读)训练,使学生通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  相似文献   

9.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因为语言活动的本质就是理解 ,而要达到理解的目的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在于读、在于多读。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证明 ,“读”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 ,如何才能让学生多读、会读 ,充分发挥读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呢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要教给学生“读”的一般方法 ,如粗读、精读、默读、朗读、对比读、跳读等。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 ,设计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 ,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  相似文献   

10.
默读是阅读的主要方式。平常我们所说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看书报的能力和习惯”),实际上指的就是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一、何谓默读速度粗略地说,就是学生在一定时间里能默读多少字,或是一定量的字需要读多少时间。严格地说,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默读的字数与理解系数之积,称之为“有效读速”。公式为: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默读、背读,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好朗读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摈弃课文分析的套路 ,返璞归真 ,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道路上来 ,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原汁原味———原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 ,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 ,这是我们的教学灵魂之所在。刘勰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而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读者是由外到内进入作品 ,即由语言媒介、外部艺术形式逐步深入到思想的 ,所以学新课的第一步就是“披文”———读原文 ,一开始就重视读 ,按课文不同内容 ,运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听读等多种方式 ,口眼耳神并用。通过读初步熟悉课文 ,进而进入角色地读 ,以声传情 ,在朗…  相似文献   

13.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严重缺陷,且没有因课改而取得突破———以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为旨归,语言文字的学习、品赏、积累与运用方面有所忽视,效果低下。对这种情况,本文将之命名为“理解式的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分析其不足及存在的原因,提出应加强教师的语文教育理念、语言敏感性修养及相关的教学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阅读和识字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又以朗读、默读和背诵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朗读和背诵方面指导得法,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力。作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诵读不只是简单的“读”,还侧重以声传情的朗读和深入细致的理解。“诵”“读”结合,相得益彰。诵读法运用得好,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因为,诵读法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有利于体验和理解文本材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却又有一定规律的活动,其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体系、作品意图等的理解是否有效、快捷。长期以来,不少语文教师孜孜探索,寻求适宜的课堂结构。笔者现就课堂教学谈点看法。 一、教读式结构 顾名思义,教,即讲授,其内容可多可少,可传授可点拨;读,即读课文,其方式也可不拘一格,默读、朗读、小组读、范读等灵活运用,以适应教学目的的需要。教授法一般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讲授→自读→教读”,另一种是“自读→讲授→自读”。这两种结构其宗旨在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老师只是起点拨、导…  相似文献   

16.
时下,大家都注重了阅读教学中的读。确实,在语文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而且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优秀教法之一。说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当之不为过。特别是在一些展示课上,读的分量很重,很足,读的形式也多样化:朗读、默读、自由读、范读、比赛读、表演读……一时间,语文课上书声琅琅、写写说说、演演笑笑,如花团锦簇,好不热闹。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又该怎样训练学生的读呢?下面仅以个人认识来谈谈朗读的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17.
陶菜花 《教育艺术》2008,(12):40-40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文有三,第一就是多读”。可见我们的前辈就已经知道了“读”的重要性。《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这两个“最”字足以说明“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李国斌 《教育》2013,(8):47-47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运用语文知识乃至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读”起着重要作用。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情朗读、小组读、领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齐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每读一次就要确定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只有针对不同“读”的目的,采用不同读的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训练是九义小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口语训练方法很多。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读、演、议、练”四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读“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意思是多读。教师要教好每一篇课文 ,必须熟读 ,甚至成诵。那么学生要学懂每一篇课文 ,更要多读。这里的读 ,不是唱读、顿读 ,而是浏览、默读和有感情地朗读。语文教学 ,有感情朗读尤为重要。只有正确地读好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段话 ,才能懂得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包含着的意思。强烈的丰富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章的基础。我校地处偏远山区 ,绝大部分农村孩子生活的天地狭窄 ,…  相似文献   

20.
冉伟 《少年读者》2009,(7):94-96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进一步深化。读写结合就是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