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1980年完成西藏自治区的考察工作后,于1981年起,开展了高原东部横断山区的综合科学考察。目前野外考察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室内的全面总结工作。横断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南北走向山系,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条件极为复杂。在前一阶段工作中,各直接服务于近、远期地区开发和生产建设的课题,以及地学、生物  相似文献   

2.
印开蒲 《金秋科苑》2011,(16):138-143
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天书 正如我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所说:"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天书。"几十年的川藏线考察,让我在这里学到了够我终生享用的丰富知识。川藏线穿越著名的横断山地区,在这里,你可以发现世界上多种不同植物区系交汇的现象,研究青藏高原的学者认为,横断山就像一把钥匙,让你去打开青藏高原那座神奇的宝库;你可以去研究植物群落在山地分布的规律性,去体验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感受。  相似文献   

3.
正题记长期以来,以贡嘎山(海拔7556米)为最高峰的横断山山脉呈南北走向,在500米海拔的四川盆地西部拔地而起,形成世界交通史上的垂直极限,阻碍了富饶发达的巴蜀农业和青藏高原牧业的接触,西北和西南的联系主要靠横断山脉中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多条大江南北切割成的横断山走廊(藏彝走廊)展开,藏语和彝语成为走廊通语。茶马古道川藏线沿东西走向翻越横断山彻底改变了横断山走廊南北走向的格  相似文献   

4.
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天书正如我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所说: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天书。几十年的川藏线考察,让我在这里学到了够我终生享用的丰富知识。川藏线穿越著名的横断山地区,在这里,你可以发现世界上多种不同植物区系交汇的现象,研究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5.
神山年保玉则年保玉则,又称果洛山,属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呼日麻乡境内,主峰海拔5369米,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年保玉则区域平均海拔4800米,幅员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是最重要的关键物种分布区域之一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之一,在青藏高原地区极具代表性,2005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6.
孙尚志 《资源科学》1982,4(1):70-75
西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据粗略量算,海拔4000米以上的占土地面积86%,而海拔3000米以下的,仅见于横断山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及喜马拉雅山南麓局部河谷,不及全区5%。而世界陆地平均海拔875米,海拔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是一处神秘的雪域,由于海拔高,被人们称为地球上除北极、南极之外的“第三极”。一想到青藏高原,人们就会想到冰天雪地的景象。然而,高的地方未必就寒冷。四川西部亚丁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境内有30多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仅在亚丁村周围就耸立着十几座。按照地理学的一个普遍规律:在山地上海拔每上升l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亚丁应该很寒冷才对。然而,人们发现,坐落在海拔4000米高原之上的亚丁村,竟然比它南面海拔3000米的峡谷地区的村寨的年平均气温还要高出许多。在亚丁地区,不仅原本应该是草甸的地带变成了森林,而且…  相似文献   

8.
1983年4月23—28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四川成都召开了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1983年度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考察队部分队员和参加该区考察研究工作的院内外有关研究所、大专院校、生产部门、新闻、出版等单位的代表以及四川省有关部门和成都,昆明分院的代表,共计170余人。 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省政协主席杨超、副省长何郝矩等领导同志到会听取了本考察队  相似文献   

9.
气候环境     
《科学中国人》2022,(24):12-13
从沙漠到香格里拉,揭秘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历史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带领的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揭秘香格里拉的前世今生。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ScienceBulletin)。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高海拔森林景观曾经是一片低地沙漠,直到3400万年前才转变为现今的模样。研究成果重建了青藏高原东部5000万~3400万年前,从约600米的低海拔沙漠到约3500米海拔高山森林的隆升历史,揭示了约距今5000万年至距今3400万年的中-晚始新世,一个独特的古亚洲季风系统和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横断山现代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了解了季风对未来全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明森 《资源科学》1989,11(1):56-60
一、土地利用的环境条件 玉龙山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东经100°—100°32′,北纬26°34′—27°46′),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m,为横断山地南部高峰之一。该山区正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横断山地向滇中高原过渡地段。第三纪以来不等量的差异性上升与挠升运动造成区内海拔分别为2600—2800m、3200m和4000m三级高原面以及玉龙山这样的块断高山与丽江坝、拉市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青藏高原研究的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项目首席科学家孙鸿烈:青藏高原第一期(1973—1992年)的研究,是以路线调查和积累资料为主。第一期分为三个阶段,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先后考察了西藏自治区、横断山区(川西、滇西北和藏东)、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区(藏北、青南和新南),陆续完成了60余部涉及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研究报告,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系统的科学依据,并对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若干理论问题做了初步研究。其中关于西藏自治区部分的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  相似文献   

12.
西南水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的西南片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四省(区),总面积约1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跨越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广西石灰岩丘陵山地四个主要的地貌单元,包括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地形十分复杂。 横断山区位于本区西部,受南北断裂构造的控制,河流与山脉均呈南北走向,从东到西主要河流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尚保持比较完整的高原面。高原面上还有不少兀立的山峰,如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贡嘎山海拔7556米;雀儿山海拔6168米;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山顶白雪皑皑,现代冰川发育。在流水长期作用下,南部受到强烈切割,相对高差一般在1500—3000米,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山原峡谷地貌。 云贵高原处在青藏高原向湖南广西丘陵山地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式下降,西部的滇中、滇东和黔西,平均海拔大约在2000米左右;中部的黔中,海拔下降到1000米左右;东部的黔东南,海拔跌落到500米以下。都柳江下游河谷海拔137米,成为云贵高原最低点之一。高原上的河流分别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前者位于高原的北部;后者  相似文献   

13.
黄文秀 《资源科学》1980,2(1):47-57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境内水草丰美,家畜数量众多。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1974~1976年在西藏考察期间,畜牧业生产和家畜品种资源是重要考察内容之一,现将有关家畜品种的资料做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4.
关志华 《资源科学》1988,10(2):49-54
川西、滇西北的横断山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青藏高原的东部。该地区河流众多,著名的金沙江、黄河、澜沧江与怒江等大江大河流经这里。此外,还有金沙江的主要支流,如雅砻江、岷江、大渡河以及无数条河溪流经该地区。仅在四川西部的三州一市(即甘孜、阿坝、凉山自治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誉,它的强烈隆起是近200万年来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不仅对高原本身,而且对毗邻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作为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领域的天然实验室,它一直是中外科学家十分关注的地区。青藏高原的主体在我国境内,揭开青藏高原奥秘的重任必然落在中国科学家的肩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青藏高原地气系统物理过程观测和理论研究(TIPEX)”和中日合作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试验(GAME/Tibet),是继1979年第一次青藏高原气象试验(QXPMEX)之后,在我国青藏高原上进行的又一次综合性气象科学联合考察活动。这次考察活动采用的观测手段及其产生的影响都将是前所未有的,必将提高我国青藏高原气象科学研究的水平,也将为我国青藏高原气象学研究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1/4,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  相似文献   

17.
邓坤枚 《资源科学》1992,14(3):60-66
云冷杉林占我国森林资源总蓄积量的20%多,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林树种之一。云冷杉林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特别是我国青藏高原的横断山地区位于长江源头地带,云冷杉林在该地区不但是用材林,而且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云冷杉林被采伐以后其更新非常困难,也成为世界林业方面的普遍问题之一。随着  相似文献   

18.
锦鸡儿属Caragana是一个典型的温带亚洲分布属。本属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约有24种1变种,约占整个属的1/3。这些种类几乎全部处于演化高级阶段,且既有叶轴宿存类群,也有假掌状叶类群。反映出种的分化很活跃,在横断山地区形成本属的分布中心、分化中心。本区内绝大多数种类是特有分布。替代现象主要受气候、植被变化作用,沿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分布的长齿系Ser. Bracteolatae Kom.是一个典型的替代分布类群。锦鸡儿属植物生态适应性很强,可在其生长的灌丛中形成优势种。 寒化和旱化现象十分突出,它们有一系列森林种、草原种和荒漠种及相关的形态变异。用锦鸡儿属植物进行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区域内的分布区关系分析及最小生成树MST和特有性简约性分析(PAE),表明横断山地区特别是其北部是本属植物的一个地理结点。以此沿横断山向北部唐古特和西部藏东南适应性辐射。横断山和西喜马拉雅联系微弱,看不出植物长距离扩散的踪迹,大多是由于生态因子限制而产生的隔离。虽然本区不可能是锦鸡儿属的起源地,然而,通过本区与邻近地区的地理联系,可推测它们在我国适应性辐射方向是从东北向西南。结合豆科蝶形花亚科其它属化石记录及其分布区局限在温带亚洲等现象,认为锦鸡儿植物是一组特化、晚近衍生的类群,起源于北方东西伯利亚晚第三纪中新世后期至上新世。  相似文献   

19.
张艳 《科学中国人》2007,(2):136-136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青藏高原的隆起与高原古冰川的演变历史密切相关,对古冰川发育影响重大,引发了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张谊光 《资源科学》1985,7(3):60-67
青藏高原范围辽阔,东起横断山区,西抵喀喇昆仑,南至喜马拉雅,北达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东西宽2000公里,南北长约1300公里,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区域。 一、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几乎全年都是热源,源源不断地向大气输送热量。但它毕竟海拔高,空气干洁,保温效应差,形成独特的低中纬度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气候具有以下特点(表1): 1.太阳辐射强,年总辐射量为全国高值区; 2.年平均气温低,暖季温凉,积温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