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自主发展,体验学习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体验和亲历,在建构知识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高效的学生体验情境,让物理课堂情境“动”起来,对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谈谈物理教学中学生体验情境的创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通过自身活动所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也善于应用,还可以保持较长久的记忆。由此可见,真正的学习不是告诉,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情境中蕴含的新知识相互作用,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明确活动体验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同时深刻理解其本质内涵,掌握基本的策略,才能确保活动体验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宝丹 《考试周刊》2011,(49):186-187
"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教学模式"思想是:在缄默知识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基础上,以核心问题为载体,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实现教学的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获得更高达成度的教学活动形式。体验是学生基本的学习方式;体验既是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又是学生相应学习活动的结果。其作为一种活动,包括学生个体的心理性投入和身体性投入;作为一种活动的结果,即是学生个体从活动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关联体验是在体验与体验教学思想下的一种细化,它是体验教学的下位概念。就是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利用原有的、与新知识相关的经验或知识来对当下知识的理解消化的活动。要通过对旧有知识的关联、对生活实际的关联,以及对学生情感的关联从而达到关联体验。  相似文献   

4.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对直接或间接的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在模拟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从兴趣体验、探究体验、互动体验几方面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有意识的体验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好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从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游戏中玩数学,使数学趣味化;在情境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  相似文献   

6.
情境体验式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体验式团体活动课,冀舞堂缈的主要方式是将原有的班级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寻找一个契合点,把生活实践当中的各种问题与应对技巧精心设计成活动情境,有机地融合到课堂当中,让学生进行体验、模仿和训练,再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体验交流与共享,使学生在心理上有深刻体验,领悟心理学的种种原理和方法,获得心灵的真正成长。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在情境中进行生命体验的过程,教学中需要使情境设置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审美性等特点,通过对情境的巧妙设置与合理引导可以唤醒和加深学生生命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会有更真实、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王月萍 《文教资料》2007,(8):166-167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设置直观动态情境、迁移思考情境、再现内容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是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师应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张书美 《广西教育》2013,(34):77-77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水平、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学生可以经由直观的或者虚拟创设的情境获得必要的体验,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同化或顺应中获取知识,积累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经历、  相似文献   

10.
<正>活动体验式教学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体验快乐、体验过程、体验自主、体验创新、体验成功,在体验中激发内心情感并内化提升。一、活动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设置易于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在体验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和产生情感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活动体验式教学一般通过"创境激趣——体验感悟——内化提升——总结评价——课后拓展"等几个环节来开展教学,下面结合"在实践中快乐成长"课例进行具体分析:"创境激趣,导入新课"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激发学生探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课堂情感的体验是悄然的,过程的体验是深刻的,思想方法的体验是久远的.一、悄然的情感体验小学数学教学情感体验不是口号式的,它重在渗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学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模拟科学研究情境和途径,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也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求的经历,是感知、认知、体验的过程,包括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喜悦.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奥林匹克教育不仅是一种文化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奥林匹克深邃的精神实质。构建适合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融合奥林匹克知识与精神的体育游戏,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作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奥运知识及奥林匹克文化,深刻体验奥林匹克精神,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也必将完善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历史学科内容固有的时代漫长性、知识零散性、人物历史性、事件陈旧性,难以吸引学生眼球的特点,我尝试了历史情境体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活化历史人物和情境,注重学生个体的亲自实践和现场感受。在教师创设的体验活动和情境中,学生穿越时空隧道,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时代气息,与历史人物现场对话,深入进行角色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情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活动型综合课程,要求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品德良好的学生为目标,特别强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只有学生通过学习并亲身体验,才能对知识印象深刻。因此,丰富体验活动是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情境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情境”作为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语言体验、意义协商、情感交流的方式来习得语言的教学过程。这种“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1)学习要与情境相联系;(2)学习要与真实活动结合起来;(3)学习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学生就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不只是片面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去体验和实践,拥有建构知识的过程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结果。体验学习是数学教学生命力所在,学生需要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在探究与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体验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依据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有效地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些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将自身的经验与知识内容相结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体验,通过“体验”、“内省”等方式有效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借助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较为轻松地获取知识信息,并且此种教学法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完成了情感式体验。文章从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再现历史事件情境、创设语言情境这三个方面就高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该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教材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帮助学生动手、动脑“做”数学,从而使学生会学数学、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