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秘密与儿童时代密切相关,然而,儿童时代秘密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常常被成人忽视和误解。由于受到成人文化对儿童秘密的冲击,来自学校、家庭的过度监督,儿童缺少自主体验秘密的时间与空间,当前儿童秘密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为了"解救"儿童秘密,成人首先要走进儿童时代、尊重儿童秘密,学会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与儿童秘密的关系,为儿童创设自主体验秘密的时空,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秘密的教育作用,以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认知发展,儿童逐渐开始拥有秘密,秘密空间便是他们对于秘密的特殊体验方式。儿童秘密空间所蕴含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及观察法、访谈法的运用,探析儿童对于秘密空间的真实感受,发现在秘密空间中,儿童会与自我对话,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秘密空间是儿童实现自我建构的场所。然而,身处“权威与服从”的语境之下,儿童秘密空间正经历着被破坏、被监督、被入侵的遭遇,甚至越来越多的儿童早已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这不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觉醒以及道德人格的成长与完善。为此,家长和教师应适当地给儿童一些“失控”的空间,尊重儿童的个体发展,理解并保护儿童的秘密空间。  相似文献   

3.
"秘密空间"对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创设幼儿园秘密空间可以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丰富儿童内心真实体验;有利于培养同伴交往能力,促进亲密人际关系形成;可以引导儿童学会调控情绪,培养儿童积极稳定的情绪。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应关注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创设秘密空间,尊重儿童的秘密空间,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秘密是童年经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儿童的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研究以一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4~9岁期间的秘密进行描述与分析,探讨儿童为什么会产生秘密,秘密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及教育意义。研究指出,秘密在儿童的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满足儿童好奇的需要,满足儿童自我成长的需要,满足儿童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的需要,满足儿童试图保护自己的需要。成人在与儿童相处时应允许秘密的存在,保护儿童的秘密;给予儿童更为宽松的空间,减少儿童的秘密;关注儿童的需要,洞察儿童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正>事实上,秘密不仅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理解儿童的秘密也能帮助成人更好地发现自己。儿童以及儿童秘密的存在,会唤醒成人对外在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发现世界对自我和儿童共同的价值与意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秘密花园,弗朗西斯·伯内特笔下的《秘密花园》讲述了失去父母的小女孩玛丽闯入久已禁闭且荒芜的秘密花园后,和花园一起经历复活  相似文献   

6.
秘密是伴随着儿童成长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然而长期以来,心中有秘密 却被视同为心中有“鬼”,是需要加以揭露和进行教育的。在这种秘密观支配下 的教育行为,往往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教育者要认识到秘密对儿童成长具有 的积极意义,给秘密以空间,即给儿童成长以空间。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育者 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秘密,保护和尊重儿童的秘密世界。  相似文献   

7.
秘密是伴随着儿童成长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然而长期以来,心中有秘密却被视同为心中有"鬼",是需要加以揭露和进行教育的.在这种秘密观支配下的教育行为,往往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教育者要认识到秘密对儿童成长具有的积极意义,给秘密以空间,即给儿童成长以空间.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育者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秘密,保护和尊重儿童的秘密世界.  相似文献   

8.
成人在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良好的精神关系是促进儿童实现精神个体化、满足儿童合理欲望、促进成人不断完善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实中,成人在促进儿童精神发展的同时,也给儿童带来了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焦虑:儿童"自我"被取代、儿童欲望体验不平衡、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精神榜样缺失。因此,应通过发扬尊重文化、强化二者精神关系之间爱的纽带以及成人自我教育等方式优化成人与儿童的精神关系,促进儿童精神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秘密。秘密是人对内心的体验和意识,"意识到属于内心的东西,知道隐藏什么,有隐藏、隐蔽、掩盖、掩饰、隐瞒、掩蔽、保护的意识"。[1]秘密不仅体现了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它处于存在与不存在的中间地带,需要被保护。对儿童来说,秘密始终都有被泄露的可能,因此秘密既是儿童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意识,有时也是儿童人际交往中的一道障碍。关于儿童的秘密,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儿童的秘密?儿童的秘密有何价值?成人应如何对待儿童的秘密?笔者尝试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儿童法则"是儿童学习、生活时内在与外显心理、行为所遵循的规则。作为独立的个体,儿童认知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有自我的心性法则,他们有自我的生活法则,他们有自我的体验法则……我们应遵循"儿童法则",实践我们的"习作"生成。  相似文献   

11.
幼儿秘密空间对幼儿成长有重要意义,具有主观体验性、相对隐秘性、性别差异性和城乡差异性。幼儿秘密空间的存在既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又符合保护幼儿安全的目的,还符合促进幼儿社会化和保护幼儿隐私的规范需要,因此具有合理性。守护幼儿秘密空间,需要积极倡导全社会尊重并保护幼儿秘密空间,家庭-学校-社区形成合力打造小型半熟人社区,为幼儿营造安全的秘密空间,同时加强关于秘密空间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秘密是人类共同的经验,是儿童成长经历的一个显著特征。秘密不仅指那些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也可指那些我们只愿意与某些人分享的东西。秘密影响着个人性格特征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等。秘密在儿童的成长中作用在于秘密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秘密促进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但目前我们对秘密的教育作用关注不够,学校、家庭、现代媒体往往明显或潜在地侵犯儿童的秘密。尊重儿童、关注儿童,需要我们为儿童创设一个秘密的空间,保持秘密和监管之间的平衡、加强对现代媒体的监督,让秘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秘密是人类共同的经验,是儿童成长经历的一个显著特征。秘密不仅指那些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也可指那些我们只愿意与某些人分享的东西。秘密影响着个人性格特征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等。秘密在儿童的成长中作用在于秘密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秘密促进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但目前我们对秘密的教育作用关注不够,学校、家庭、现代媒体往往明显或潜在地侵犯儿童的秘密。尊重儿童、关注儿童,需要我们为儿童创设一个秘密的空间,保持秘密和监管之间的平衡、加强对现代媒体的监督,让秘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体现着不同时代教育理念的变迁,"秘密"作为儿童文学的常见题材,折射着成人对儿童这一本体的认识,分析成人的"秘密观"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当前对儿童观与教育观的认知。通过选取三本具有关于儿童秘密的代表性的绘本,从规训的角度分析成人对儿童秘密侵犯带来的儿童自我意识消解和道德认识偏差的问题,建议成人在尊重儿童的道德领域同时,适时选择介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夏玉桥 《中国德育》2012,(11):76-77
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精神世界和不为人知晓的童年秘密。因此,要想做好儿童教育,必须洞察儿童的秘密,理解儿童的心理。而要做到这些,必须用儿童视角来看儿童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存在问题是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对存在之本质的思考直接指向个体对死亡的体验,道德教育应该以儿童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为出发点.一方面,儿童对死亡的体验引导着儿童自身道德感的形成,这是道德教育的形而上基础;另一方面,成人对死亡的体验构成了成人对儿童的责任感,这是道德教育在存在论意义上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各种死亡话语进行了现象学的描述和分析,呈现"面死而生"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蕴,尝试寻找一种以生活体验研究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雷丹  陈晓新 《职教论坛》2012,(33):44-46
成人处于特定的生命阶段,日趋成熟是其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基于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分析框架,推动成人学习的内在动因是人格的成熟与发展的需要。这种人格发展动力体现在:成人个体追逐生活目标、探索开放性的成熟和追寻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它们调节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即通达对自我的深入认知、解决矛盾和重构积极的体验与促进自我控制和反思成长,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普斯曼在他的《消失的童年》一书中说,没有秘密就不成其为儿童时代。秘密是显露与隐藏的游戏。因此只要教师用心去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即使是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东西,也可能被我们准确感知。一、准确解析儿童的秘密这些很平常的,我们所熟悉的小秘密里又隐藏着什么呢?对儿童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1.秘密:儿童自我认同的起源从爸爸离开我们的那天起,我的童年生活就结束了。现在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化空间研究的转向,儿童秘密空间作为特殊形式的空间,不仅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抵制外来文化侵袭形成的自我保护场域,也是儿童的空间使用与其他更大空间在文化权力博弈中的结果体现。本文基于文化视角分析儿童秘密空间,发现其正遭遇家庭文化的"围剿"、学校文化的"监督"以及消费文化的"异化"。有鉴于此,可以从家庭文化革新、学校文化变革和消费文化共建建构儿童秘密空间生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今日教育》2010,(1):54-54
孩子的教育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童年的秘密》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