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论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吴九占,王玉群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建党学说趋于成熟、理论体系日臻完备的时期。在这八年抗战期间,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建党实践相结合,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里,如何建设共产党这一重大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文选》中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内容极其丰富,在全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同志的建党思想,对于在新时期搞好党的建设,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他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史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曾经提出了一些极其光辉的思想。但是,从总的方面看,他们讲的不多。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恩的建党思想,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建党学说。列宁建党学说的基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同党的实际状况紧密地结合起来,创立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伟大理论,正确地回答了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怎样从思想上建党,以及执政党的思想建设等重大理论问题,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艰巨任务,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在今天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建党理论,对于深刻领会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整党《决定》的基本精神,搞好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弼时在白区工作时期建党思想的理论渊源是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而他本人优秀的主体素质是他这一时期建党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他在白区工作时期提出了党的白区工作的正确思想、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在军队“连设分支部”的主张。这是他在土地革命早期和红军初创时期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是任弼时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党从几十个人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四千万党员的、全国性的、领导全国政权的大党。在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曲折,取得了伟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建党、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初步构建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建党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建党思想,对于缅怀李大钊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推进全面...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新时期我们应当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建党学说新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和马列主义的建党理论。“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三个坚实基础,即物质基础、精神基础、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一个什么样的党"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建党学说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对党的性质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三个代表"科学地概括了党的先进性理论。"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毛泽东同志继承马克思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并应用于中国的实践,成功地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建党学说。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既继承了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和实践,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这个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后 ,党的建设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 ,邓小平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新思路 ,即恢复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确立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正确目标 ,首次提出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丰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理论 ,还提出了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党风建设新思路 ,提出了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新原则。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最新成果 ,是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背景之一。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对“意识形态”解读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意识形态”解读过程中融合了两条理论逻辑:一条是以商品操纵技术为特征的“商品意识形态”、以意象摄取商品为特征的“景观意识形态”、以功能打碎系统结构为特征的“符号意识形态”三个逐渐演进的理论逻辑;还有一条是对科学技术的姿态问题这个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教育理念紧密相关,其中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等名校长的教育理念对近代及当代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本文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名校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为例,分析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的教育理念及办学实践,以期对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的性质及其价值取向取决于代表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意识形态在大众化场域内斗争的结果,各种力量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合力是真正决定性的因素。大众化的意识形态格局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化的关系、精英意识形态与大众化的关系、商业意识形态与大众化的关系以及三种意识形态之间的颠覆与制衡。  相似文献   

15.
“审美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虽然顺应国内外学术语境,注意到文学特征的整一性、研究方法的开放性,但它自身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文论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的纠缠、化约文学复杂微妙内涵等困境中。文章认为,应置身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语境中,并展开与当代审美文化的“交往对话”,以此推动中国当代文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伊格尔顿本人没有给意识形态概念一个稳定、全面的理论界定,但是在他的批评实践中和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反思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他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解:一方面他认为可以从认识论和社会学两个维度理解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认为从社会政治角度理解意识形态具有优先性。他认为文学和审美本身都是意识形态,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深化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入“正式意识形态”和“非正式意识形态”概念,以美国为例,试图揭示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特征、非正式意识形态与正式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历史的梳理,从方法论维度论证了意识形态概念发展的内在矛盾本性。在溯源意识形态本初方法论的基础上,剖析马克思意识形态和列宁意识形态的方法论发展进程,进而阐释了意识形态概念发展的、辨证的当代方法论,这即是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该坚持的基本立场与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加强和改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构建互联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网络控制力,提高网民的信息素质,改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