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期刊史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文献调研与综述,分别对综合性科技期刊史研究、大学科技期刊史研究、各学科科技期刊史研究,以及解放区、军队、少数民族、港澳台、海外科技期刊和科技期刊史料学建设作了评述。结论认为,今后应注重对早期科研系统、社团系统、厂矿企业系统、科技期刊传播史和科技期刊个案的研究,研究方法上要注意与科学史学、新闻学史学、图书情报史学的借鉴交融,不可忽视科技期刊最本质的东西——科学技术内容的传播。此外,还应加强外国科技期刊史的研究,这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科技期刊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展了大量当代科学的口述史项目。一方面这些口述史项目以实践的事实证明了口述史在当代科学史研究中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当代科学史研究的反思,进一步为当代科学史研究引入口述史提供了更加严肃的论据。  相似文献   

3.
李若云 《现代情报》2009,29(8):37-39,42
口述历史资料是图书馆应该重视的馆藏资源之一,其数据库的建设可以使口述史料得到更加广泛和有效的检索利用。流媒体技术实时性、同步性、占用内存少和P2P平台技术的特点,为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解决多媒体信息处理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如何做核科学史口述,强调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互动,强调留下"有声音的历史"。做专题口述的经验是,需要一个系统的构架,一个完整的叙事,一个分阶段讲述的过程。以人带史,以事系史,从而让历史有厚重感。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大视野来整合大历史。同时不可忽视口述整理过程中的保密原则。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一书以山东省梁山县为个案,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级档案馆所藏档案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所得的口述资料、实物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自下而上"、"区域社会"、"田野历史学"等研究方法和路径,细致描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图景,并揭示了其发生变动的历史主因、概况、特点、影响、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该书在史料发掘、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结论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是共和国史、地域史和农村社会生活史研究领域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连城 《科教文汇》2007,(11Z):192-192
“史学便是史料学”是傅斯年及史料学派的代表性话语之一,反映了部分中国史学研究者受到西方实证主义哲学影响的痕迹。史料学派对近代中国史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时过境迁,因其固有的片面因素,它的价值似乎也受到了漠视,本文拟就其提出的具体背景及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口述档案的征集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史料的一种,被大量运用到地方志、战争史、少数民族文化等研究中,高校校史研究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围绕高校开展口述档案征集工作对校史研究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口述档案的征集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史料的一种,被大量运用到地方志、战争史、少数民族文化等研究中,高校校史研究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围绕高校开展口述档案征集工作对校史研究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邢天寿  于欣荣 《学会》2003,(1):5-11
学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981年 5月 ,时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裴丽生多次提出要研究科技团体的历史并从中找出规律 ,指导学会工作的实践。在这个阶段 ,大家通过学会史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发表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学会史研究文章 ,这些史料比较系统地刊登在中国科协出版的《中国科技史料》杂志上。《中国地质学会史》于 1982年正式出版。有的史料在《学会》、《科协论坛》等杂志上刊载 ,或在研讨会上宣读。这方面主要的论文有谢东来的《学会史分期和学会学研究的进展》。他对学会的分期提出“中国明末以前上溯至远古 ,作为古代式 (即雏型性 …  相似文献   

10.
《鸡肋编》的科技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肋编》是我国重要的史料笔记之一,内中有不少科技史资料,弥足珍贵,如该书记载的添食增丝,代用饲料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记载,此外如“香龙茶”的制作技术“一穗传”的选种方法,麦类南移及其原因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该文作者在对《鸡肋编》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发掘进十多项珍贵的古代科技史资料,并逐条进行了科学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9月,当崔国良院士学术成长采集项目获得中国科协批准立项时,崔国良院士因突发大面积脑梗塞并梗塞后出血,已经入院治疗了近三个年头,崔院士本人已完全失去接受采访、进行口述的能力。由于采集工程的重点是对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进行资料采集、研究和深度挖掘,因此,老科学家一生中在专业  相似文献   

12.
忠义村"摆字龙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于"摆字龙灯"历史发展的相关研究却较为贫瘠。在口述史研究方法的帮助下,笔者通过对民间传承艺人的访问,整理了"摆字龙灯"舞蹈民间发展的口述传说和民间表演历史脉络。期望通过本文能够提供传统舞蹈艺术传承方法,为更多的传统艺术的传承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江西科学技术史>编纂研究为例,就资料搜集、资料考证、篇目设计和史学研究等方面,总结某些有益的经验,提出突出的要点,对科技志编纂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编史学角度看,中国科技通史的研究至今未能真正超越李约瑟所开创的"实证史"编史学纲领。尽管李约瑟之后的科技史家在编史学变革方面做了许多重要探索,但这些探索大多停留在对实证史纲领的方法论反思,未能从形而上学层面彻底反思科学观、技术观、历史观等编史学预设,从而未能真正超越实证史纲领。要超越实证史的编史学局限,有必要引入身体现象学视角,从形而上学层面深入反思与批判实证史的编史学预设。这种反思将引领我们走向一种后李约瑟时代的新编史学纲领:"现象史",即身体现象学视角的中国科技通史。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类吃人者屡见不鲜。1939年,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在对北京猿人头盖骨进行研究后,竟然得出了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这一结论。“吃人史学”根据造字法,“肉”字就是一个张开的口字,里边有个人,外边有一个人等着。因此,“肉字就是一个被吃的人与吃肉的人。”我国的史学著作中关于吃人的记载比比皆是,可谓“吃人史学”。据李敖先生考证,以汉朝为例,《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中明确记载的吃人事件就达21起之多。“食肉寝皮”、“割股救亲”、“生吞活剥”这类成语,多出于相关朝代的史学著作,自然也是我国“吃人史…  相似文献   

16.
周益  陈璐 《知识窗》2008,(5):18-19
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民国史研究专家吴景平教授,正与胡佛研究中心合作,逐步整理和公开该所珍藏的民国史料,并陆续出版,其中就有蒋介石在抗战时的日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浙江图书馆藏量丰富的活字本信息的梳理,概述并分析了馆藏活字印本的特色及价值。以期对编撰相关专题目录,研究浙江地方活字印刷史及挖掘、整理编辑区域文化的史料、繁荣当前的活字印刷服务文化产业等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收藏的前身校民国时期本科毕业生论文英文原稿的整理,分析了本校馆藏民国时期本科毕业论文英文原稿的写作特点、年代分布、页码分布、学科分布,揭示了这些毕业论文原稿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研究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状况、现代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卫·丹尼森是20世纪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他为当时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成为理论和实验分子研究的世界中心作出了重要贡献。依据密歇根大学对丹尼森进行的口述采访、相关资料,研究与探讨丹尼森的生平、科学成就及他为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天文学史学史研究出发,系统地论述了清代学者对中国古代历法的整理研究工作,特别考证了《明史·历志》的编撰过程,指出它极有可能最终出自梅成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