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检验了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政府税收总额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间存在的协整关系,设立了计量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我国居民实际消费支出与实际可支配收入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并据此提出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刺激居民消费支出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贸易开放能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因此,研究贸易开放通过哪些途径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产生影响,是理清贸易开放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之间关系的关键任务。利用2010—2020年中国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开放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开放推动了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在我国西部地区,贸易开放不能促进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贸易依存度能通过促进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降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来促进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因此,应不断提升职工平均工资,通过高水平开放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消费价格指数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一步由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2008年来我国消费快速上升不是因为物价上涨造成的,而是由于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物价上涨主要因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方法,就我国滞后的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滞后的城镇化尽管也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但是,城镇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扩大效应没有完全发挥,使得消费对城镇化的弹性下降0.041677;短期来看,滞后的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改变了居民的消费习惯,并且使其自动平衡自身的消费支出和提高了居民消费需求对财政预算支出的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居民个人医疗卫生现金支出两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居民收入增长与医疗消费支出的关系,对长期以来的医改政策效果做实证分析,并就如何降低居民医疗卫生消费支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5—2011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两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应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巨大,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用于消费支出增加的部分为0.6131%。  相似文献   

7.
因子分析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变量维数,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和认识.文中依据2010年我国各地区前三个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运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进行了相关评述.  相似文献   

8.
促进居民消费的关键在于稳定消费者预期,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居民后顾之忧、消费倾向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刺激居民消费的关键在于完善社会保障。给居民减压无疑是促进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居民放心的进行消费,进而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查阅和梳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文献之后,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可获得的统计数据、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长期来看,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且对城镇居民的促进作用相较于农村的更大.面对我国居民消费率逐年降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步扩大的情况,政府必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刺激居民消费,降低他们的预防性储蓄意愿.  相似文献   

10.
以1992-2012年的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与时间序列结合的模型预测、ARIMA模型预测和灰色预测三种单项预测方法,以预测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准则,建立IOWA组合预测模型,并以安徽省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组合预测模型在整体上都优于每一单项预测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支出预测和研究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恩格尔系数主要反应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提高而逐渐变小的一种趋势。然而,这一西方国家屡试不爽的经济指标在中国遭遇了尴尬,因居民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不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各地统计数据水分太重,恩格尔系数出现严重"失真"。为防止失真,需多措并举,即建立健全居民生活水平评价指标和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行官员政绩与恩格尔系数脱钩、合理进行纵横比较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出现结构性扭曲的原因。得出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弊端而直接导致居民消费选择的偏差”的结论。以国家包揽为主体,以高就业、低工资、高补贴为特征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导致个人消费的短期行为及劳务消费萎缩等,所以,要改变由国家包揽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拓宽劳务消费领域,确定人才的资本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社会保障性支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内生机理理论,利用我国2000-2011年城乡社会保障转移性支出和居民消费的数据对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消费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呈现出明显的挤入效应,农村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却呈现出挤出效应,城乡转移支付水平差距过大.最后针对这种现状提出如何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率偏低、居民储蓄增长率快于消费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以及居民消费品价格下降等方面。现实中造成山东省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很多,但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低、增长慢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促进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的主要对策,一方面要促进居民收入增加,另一方面要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和模式、增加消费品有效供给、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5.
张辑  冯硕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3):101-104
投资需求和外贸需求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消费需求不足,平均消费率过低仍然是国内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当前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即期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过大,预期支出快速扩张,消费环境不尽完善等。因此,增加居民即期收入,缩小地区、部门、行业与个人收入差距,降低居民预期支出,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增加有效供给,改善居民消费环境等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应采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实物和服务消费结构层次等多个指标综合衡量。根据这些指标的数据判断,贵州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严重滞后于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低于西部地区多数省(区、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导致贵州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滞后的主要原因有:农村居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占比较高、消费观念保守和不尽合理、购物和消费环境较差、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提升贵州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需要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快振兴农村经济、巩固精准脱贫成效、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改善购物和消费环境、提高农村社保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7.
Spss在经济、管理、医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增加国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通过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我国国民的收入及消费支出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等。首先利用软件将我国居民消费与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系统回归分析,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消除数据间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性,异方差问题等建立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安徽省1995—2014年期间第三产业产出水平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了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结论表明:从长期来看,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76.52%,可见安徽省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为例,利用协整理论和1995—2011年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存在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行为受到可支配收入的明显影响,同时,前一期的误差对当期的消费出也有着显著作用。此外.由于福建省的低水平社会福利导致了居民的预储蓄行为,这就需要加大调整力度将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非均衡状态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农村消费需求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为了消除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储蓄存款、人均GDP和消费价格指数这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岭回归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影响因素均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有显著影响,对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近年来消费快速上升背后最大推动力竟然是物价的持续上涨,而不是居民消费动力有很大提高,最后对实证结果给予合理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