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使用的双缩脲试剂A即0.1g/mL NaOH溶液和试剂B即0.01g/mL CuSO4溶液,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物质相同浓度不同.学生实验时,一般特别强调双缩脲试剂加药顺序与斐林试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物质相同,但二者从物质的浓度、实验原理、反应的条件以及实验结果方面又有很多区别;而斐林实际与班氏糖定性试剂虽都能进行还原糖的鉴定,二者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正>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与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的实验问题,易得出答案,但这些答案经不起推敲和实验验证,对这些答案用"似是而非"形容再恰当不过,现就教学中一些常见的例子分析如下:例1还原糖可以和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从而可鉴定还原糖,那么鉴定原理是什么?大多数人认为:斐林试剂中的NaOH与CuSO_4混  相似文献   

4.
1“酶的专一性实验”——选择斐林试剂本实验将等量的淀粉酶分别加入到淀粉和蔗糖溶液中,通过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否生成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进而验证酶的专一性。本实验只能选择斐林试剂作鉴定试剂,而不能用碘液,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所水解。而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所水解,因为不莒蔗糖是否被水解,反应后的混合物都不可能遇碘液呈现蓝色。  相似文献   

5.
基于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和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反应原理,按照不同的配方与反应条件设置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时间与水浴温度、水浴时间以及可溶性还原糖溶液的浓度均有关系;与配方中是否有酒石酸钾钠没有明显差异。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中,在碱性条件下,产生紫色的深浅与Cu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高考对实验的考查均是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内容。平时学习中,只要熟悉教材,一些基础知识点同学们还是可以掌握的。但是,多年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实验、有些知识点,同学们非常容易犯错,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时能注意到这些易错点,就能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易错点一: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是不同的,斐林试剂用来鉴定还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修订本)的有关实验中用到了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二者都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但两种试剂的配制、反应原理及使用方法均有所不同,教材只介绍了斐林试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对班氏试剂的配制和反应原理没做任何解释.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时,常会因条件不同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如有时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并伴有黑色沉淀生成;有时有浅蓝色沉淀生成却无砖红色沉淀生成;果汁很快变成黄色与斐林试剂混合后不是蓝色溶液。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还原糖检测中遇到的3个疑难问题,结果表明:①以斐林试剂检测白萝卜、洋葱、茭白等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生成的非砖红色沉淀是Cu2O;②含有色素的植物组织样液在与斐林试剂反应前后,样液的颜色和状态有明显的区别,说明可以采用有色植物组织作为可溶性还原糖检测的实验材料;③利用粉末衍射技术对抗坏血酸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的沉淀进行分析,生成的沉淀物为高纯度Cu2O,证实植物组织样液中的抗坏血酸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颜色反应”是鉴定一些化合物或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常考知识点。在现行课程标准教材中有不少的实验都涉及颜色反应,复习时可将它们总结在一起列为一个小专题对比分析,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的反应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  相似文献   

11.
1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的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如: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②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2实验改进2.1检验还原性糖教材上所用的实验材料是苹果或梨匀浆,在实  相似文献   

12.
许多学生对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很容易混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用列表法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从组成、作用、实质、用途、原理以及使用步骤、反应产物、颜色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 ,有利于学生对两者的理解与应用。比较项目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甲液乙液试剂A试剂B组成  相似文献   

13.
师生互动台     
1.[学生质疑]在做高中生物实验1(必修)时,我们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可以很好的完成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我想问一下,既然斐林试剂(由甲、乙试剂组合)和双缩脲试剂(由A、B试剂组合)的有效化学成分相同(都是NaOH、CuSO4),为什么在鉴定它们时,加入试剂的操作却不相同?[老师解答]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必须混合后再加入到还原性糖组织样液中,是因为若先加入NaOH溶液(甲液),还原性糖中的还原半缩性醛羟基容易被氧  相似文献   

14.
葡萄糖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版本的教材采用的检测方法各不相同.现将各版本的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使用斐林试剂检测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中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二节"边做边学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中的还原糖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淀粉酶对淀粉水解的作用”实验中通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斐林试剂要临时配制.且实验后试管不易清洗;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唾液难以收集等。针对传统实验设计中的种种局限和不足.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如增加对比装置、采用本迪森试剂代替斐林试剂、提前收集唾液隔天使用等措施,解决了当中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这个实验,书上介绍了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执笔者对于该方法的单一性产生怀疑,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探究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的加入顺序;水浴的温度;双缩脲试剂是否能取代斐林试剂三个问题逐一验证。  相似文献   

17.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可溶性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 ,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 (NaOH)和乙液 (CuSO4 )组成 ,但参加鉴定反应时 ,却是以不同的反应物出现。不明白它们参与的反应 ,很容易把两者混淆 ,甚至误认为就是同一种试剂。斐林试剂是指新制的Cu(OH) 2 悬浊溶液。还原性糖与新制的Cu(OH) 2 在加热煮沸条件下 ,能生成砖红色的Cu2 O沉淀。实验过程中 ,必须先把甲液(NaOH)和乙液 (CuSO4 )等量混合 ,让其反应生成Cu(O…  相似文献   

18.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的鉴定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最基础的实验之一。对还原糖的实验要联系非还原糖,如淀粉、蔗糖,注意: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还要联系班氏试剂。班氏试剂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但不需要现配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斐林试剂现用现配的原理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试剂使用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还原性糖的鉴定和蛋白质的鉴定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还原性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蛋白质的鉴定用双缩脲试剂,这两种试剂都是由NaOH和CuSO_4组成,浓度和使用方法不同。还原性糖的鉴定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