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中的有关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科学学派成长中独特的竞争机制、动力机制、协作机制以及发展机制,力图为研究科学学派的成长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企业成长的一般机制,分析软件企业成长对关键资源要素、过程要素的特殊要求及其相互作用,结合软件企业成长阶段模型,提出不同成长路径的软件企业成长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企业成长的一般机制,分析软件企业成长对关键资源要素、过程要素的特殊要求及其相互作用,结合软件企业成长阶段模型,提出不同成长路径的软件企业成长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是企业从事研发创新以及营销创新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创新的产物,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战略性资产.本文基于战略管理领域的“战略-行为-绩效”理论分析范式,并借助资源成长理论构建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生成机制的分析框架;进而以华为高科技名牌企业为例,探究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生成机制,即战略导向选择机制和竞争绩效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及其机制要素框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军 《科技广场》2006,(3):110-111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企业成长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综述,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概念和本质特征,最后构建了包含六大纬度的企业可持续成长机制要素框架,以期对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后续研究如指标体系、战略措施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祝振铎  李非 《科研管理》2017,38(7):108-116
创业拼凑为突破"新生弱性"与"小而弱性"导致的双重资源约束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解释,但其如何通过现有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以支持新企业生存和成长、以及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文以212家成立时间在8年内新企业为样本,研究关系信任对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创业拼凑对新企业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具有显著地正影响;关系信任对创业拼凑与新企业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具有显著地调节作用。本文认为,在当前转型升级经济环境下的新企业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培育和发展创业拼凑战略,并注重关系信任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以突破资源约束及获得创业成功。  相似文献   

7.
从企业研发投入的融资成长机制、投资引导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三个方面梳理现有企业研发投入保障机制的相关研究,其中融资成长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成长理论和融资约束、融资渠道,投资引导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资助和税收优惠,而风险控制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分担和产权保护。最后,给出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基础观的企业成长理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整理和剖析几种国内外有关基于资源基础观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的异质性假设、综合性知识积累增长、资源的动态竞争优势、产业分析路径以及行为、学习等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分析该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兴华  汤喜建  蒋军锋 《软科学》2007,21(1):130-133
在对不同成长机制下企业知识缺口弥补方式的特征分析基础上,对不同成长机制下企业知识缺口弥补的成本—收益与不确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不同成长机制下知识缺口弥补方式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0.
外部资源作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实现企业成长的重要来源,目前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在综述外部资源利用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相关理论基础上,对目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已有的研究表明,企业的规模、成长阶段、制度环境均可对外部资源利用产生影响,而不同的外部资源类型可对企业成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个维度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汤文仙  李攀峰 《软科学》2005,19(1):17-20,33
由于企业成长受众多的因素影响,我们将企业成长理论以三个维度:规模维度、知识维度和制度维度进行一个对企业成长理论的总述,为企业成长提供更大的解释空间。说明了企业成长是一个规模扩展、知识积累和制度建设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企业网络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网络是中小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组织模式,该文主要研究不同类型企业网络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企业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首先,该文基于企业网络的资源贡献维度将中小企业网络细分为社交网络、声誉网络、合作竞争网络、营销网络和技术合作网络五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企业网络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模型。随后,通过对我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对该文提出的模型及假设进行验证。结论指出营销网络和技术合作网络是中小企业成长的直接推动力,而声誉网络会降低中小企业的成长性,社交网络和合作竞争网络对中小企业的成长并无直接作用。其中,社交网络和声誉网络会影响其他类型网络的发展,是中小企业网络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s explorative in nature. Based 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wo different industrial settings (life sciences, L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t investigates network growth and firm growth in networks. We find a remarkabl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a few fundamental findings of the ‘old’ stochastic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firm internal growth, and empirically observed patterns of firm external growth through collaborative agreements. We show that scale-free behavior in real-world industrial networks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a general and parsimonious model,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Herbert Simon in 1955, based on entry and proportional growth. However, relevant departures from the stochastic benchmark are revealed that cannot be ascribed to the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s) and growth autocorrelation. Moreover, different regimes of growth are found to be at work in the life sciences for originators versus developers of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growth is driven by specializa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processes of generation and attraction/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4.
集群中企业的成长不仅受到自身能力和相关企业及公共组织的影响,还与产业集群的属性有关,产业集群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场效应"的作用。将"场思维"引入到集群企业成长机制研究中,提出了影响集群企业成长的三种场力:基于组织间关系的场力、基于集成效应的场力和基于集成风险的场力;构建了基于成长场的集群企业成长模型,定量化解析了三种场力的构成和集群企业的成长机制。通过研究发现,三种场力的大小和集群企业的成长过程均与"成长场"场强、集成风险、组织质量、组织距离和组织嵌入度等要素有关,集群企业需要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尽量增大企业在发展中所受到的正向场力作用,减小负向场力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5.
Knowledge base combinations and firm grow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link between knowledge and firm growth has been a core topic in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despite strong theoretical arguments, empirical evidence remains inconclusive. On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is conundrum may be the failure of standard indicators to capture firm innovation activities comprehensively. We contribute to overcoming this limitation by looking in the knowledge processes that drive variegated forms of innovation and aim thereby to establish a solid relationship with firm growth in more detail. Our arguments draw on the differentiated knowledge base approach,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nalytical, synthetic, and symbolic knowledge. We measure the three types of knowledge bases with detailed longitudinal linked-employer-employee micro-data from Sweden. Econometric findings based on a very large sampl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rms indicat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three knowledge types, and in particular combinations thereof, on firm growth.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not only high-growth but also slow-growth firms benefit immensely from the use of combinatory knowledge bases. We find evidence on a curvilinear relation between knowledge bases and growth of firms. Beyond certain thresholds increasing the knowledge bases further results in decreasing firm growth. Our results remain robust in a wide range of specifications and econometric models.  相似文献   

16.
杨锐  夏彬 《科研管理》2016,37(5):103-111
企业成长受其构建的网络关系组合及所获网络资源的影响。结合资源基础观和组织间网络理论,本文构建网络关系-网络资源-集群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基于苏州纺织业集群178家规模以上企业调查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并采用混合过程模型,实证集群内企业的成长绩效差异。研究表明,企业家认知和企业创新战略影响企业网络关系构建差异,并通过获取的网络资源影响企业成长绩效。具体说,分析型企业家和实施组合创新战略的企业有更高倾向构建企业间网络关系和非企业网络关系,且它们是互补关系组合;通过企业间网络关系获得的财务资源和信任,以及通过非企业网络关系获得的知识技术对集群企业成长有显著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成长的知识结构模型及其启示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知识结构是剖析企业成长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调节的全新视角,是对现有企业成长理论的创新和深化。在知识结构演化与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中,知识存量是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企业内外部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企业成长的真正机理。文章还认为增加知识存量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流动自由度以及选择好产业领域,是促进我国企业快速持续成长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杨林  陆亮亮  刘娟 《科研管理》2021,42(8):43-58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的融合,模糊了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跨界成长,甚至颠覆产业竞争格局,但国内外文献尚未对此进行应有研究和探讨。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情境,结合商业模式创新视角(要素创新和价值创新)和企业跨界成长方式(内生式和外生式)两个维度,从理论上剖析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跨界成长动态影响关系,并构建具有四种不同情景的分类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法,选取四种不同情境的典型企业(包括荣昌洗衣、尚品宅配、腾讯、携程)作为案例对象,分别探讨“互联网+”情境下案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跨界成长的影响作用及其发生机理,然后通过案例间横向对比分析,识别了驱动企业跨界成长的客户价值、战略合作关系、价值共创三项关键性因素,并总结出分类模型演化规律。本文研究结论能够对深化企业跨界成长战略的研究思路和视野,拓宽商业模式创新的应用范围以及优化变量动态关系模型等方面提供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积海 《科研管理》2006,27(1):100-106
后发企业的动态能力指吸收、转移和整合知识,最终实现知识创造和创新的能力。本研究探讨了知识传导-动态能力-企业成长的逻辑关系,研究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动因,知识传导通过动态能力间接作用于企业成长,企业成长体现为企业边界、企业行为、企业结构和企业绩效的成长。最后通过中兴通讯公司的案例研究佐证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转型时代,我国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企业,急需转换发展模式,强化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因此,企业对知识产权开发和相应能力的建设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之高度,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研究成为急需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论述了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知识产权能力构成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产权能力构成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展开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对103家计算机应用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知识产权能力与企业成长性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另一方面,企业的开放度、技术水平、投入水平是其知识产权能力形成的主要内部因素;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产业开放性、产业技术水平则是其知识产权能力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