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追求与参与--析奥运口号的人文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从人文意义这个维度出发,去理解奥运会的内在人文涵义.所挑选的一个关注点是奥运口号在奥运会和奥运精神的展示意义.在对奥运口号的层层分析中,揭示出蕴涵在奥运口号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价值的一种肯定.最后在充分理解奥运人文精神和意义的前提下,将奥运会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联系,探究其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奥运传播的三个层面--奥运赛事信息的传播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传媒在北京奥运会全过程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将宣传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体育文化与传播奥运精神有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摘要:以当代竞技武术套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竞技武术套路所折射出的符号意义进行结构主义分析和特征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当代竞技武术套路符号的结构分层,进一步揭示中国武术套路在当代竞技体育环境下的生存特征与文化意义。研究认为:竞技武术套路符号中,受众以招数、拳势、隐意三个代码为解读框架,并借助身体显文本与竞技伴随文本进行情境填充,从而获得符号创造者对竞技武术套路特征的意义表达。表意性、体势性和高端性作为竞技武术套路符号单纯的特征表现,对武术群体做出了不同层面的竞技武术回应。对竞技武术套路符号的研究价值在于,竞技武术并不是非常规的武术文化形态,在符号内部仍然保留有武术文化的传统的恒定要素,解读竞技武术套路符号必须要以符号代码和符号文本相结合,从而产生竞技武术套路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会空间的扩展:北京奥运会的城市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下的研究中,围绕经济、文化、体育诸角度的奥运会研究都未将城市本身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认为,在后奥运时期,城市本身特别是城市社会空间应该逐步成为研究和实践关注的主要论题,北京应该取代奥运成为研究的主体,从城市本身出发,以全球化、国家治理和市民社会空间的优化多个层面的出发来思考奥运会对于北京城市形塑的历史效应,从深层次实现人文奥运的理念价值,扩大城市公共物品的阶层交流与共享,促动社会结构的优化,实现社会建设和谐的重要目标,从此种意义上讲,公共空间与社会空间必将成为后奥运时期的北京城市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第一届雅典奥运会至今,现代奥运会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口号感召下,各国运动员都在通过不懈努力,逐渐提高运动成绩,而且人类运动极限一次次被挑战.与此同时,奥运会倡导和平与多元文化的和谐,但就在这100多年间,世界战火并没有一刻停止,冷战乃至地区冲突导致的国家利益与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似乎并没有因为奥运会而削弱.当今世纪需要淡化矛盾,共谋发展,休闲成为了世界各国认同的新世纪主题,当代奥运会顺应这种世界潮流也表现出了休闲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大众对奥运会的态度和奥运主题上.  相似文献   

6.
从民俗学视角入手,解析奥运会开幕式上民俗文化及其内涵,特别是经过对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三个特点:一是奥运会文化的怀旧与复古;二是奥运会主办国将本民族民俗文化移植到奥运开幕式上;三是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表现传统文化。采取古为今用、现代与传统结合和突出本土化是当代奥运会开幕式最主要的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7.
修辞格是修辞的重要内容,它可分为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两种。所谓表层修辞就是符合语法、逻辑规范,词面或词表和词里或词内是完全一致的。它的含义,人们通过词面或词表可以直接理解到。所谓深层修辞就是形式上冲破语法、逻辑框框,它的含义,人们不能从词面或词表就能理解到。也就是说,深层修辞的表层在表达思维时不起主要作用,深层才是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依据文化学分层结构理论,对"海西"中小城市中莆田市和晋江市的体育文化发展状况,从表层的物质层面、中层的制度层面和深层的精神层面进行研究分析;探索海西中小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促进我国中小城市体育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了传媒文化的概念,进入21世纪,传媒文化加速转型,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借助技术进步而实现的传媒文化的视觉文化转向,视觉形象取代文字成为媒介传播的强势符号,从"文本阅读"到"图文阅读",视觉文化渗透于传媒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本文以平面媒体为例,试从文字符号与形象符号、消费主义与传媒的视觉文化转向,以及传媒的视觉文化转向带来的影响几个角度,阐述视觉文化对传媒文化的影响与渗透。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进步,在所谓的“视觉时代”和“读图时代”,作为国际体育盛事的奥运会与传媒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传媒也越来越聚焦于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参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和权威网站,提出“视觉奥运”概念,试图揭示大众传媒如何采取视觉传播策略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而奥运会又如何通过五环标志、场馆建筑、比赛仪式等视觉品牌和视觉手段展示运动美感、城市形象和民族文化,并希望通过该项研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视觉形象传播与塑造策略提供立体、多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全面认识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 --解读《奥林匹克宪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林匹克宪章>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库.解读<奥林匹克宪章>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奥运会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对于我们主办奥运会,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宗旨、主义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的体育文化运动,其理念和宗旨对中国体育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主题曲是奥运会的文化艺术标志和组成部分之一,以冷战期间的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为研究对象,运用音乐分析法分析研究了主题曲的结构与形式变化。研究认为,冷战的爆发没有阻碍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已从合唱形式的《奥林匹克赞歌》慢慢发展为音乐特色相对鲜明,具有主办国民族性的独唱或对唱形式的典型主题曲,越来越凸显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文化,对于人类的和平友谊、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口号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运会因为其重要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保护重要的范畴。但是对于奥运会口号这一边缘性的知识产权对象,则存在诸多被忽视的地方。本文系统界定了奥运会口号的知识产权权利体系,厘定奥运会口号的具体特征,并呼吁通过国内立法和契约保护,使得奥运会口号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14.
2024年夏季奥运会遇冷揭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异化的诱因和奥林匹克运动价值回归的现实必要性。以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过程为起点,结合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和实证分析,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异化的原因,探索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回归人文简约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对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视角下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之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多元文化理论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应有之意:1)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要更具“平等观”;2)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要更具交流性;3)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要更具融合性(内聚性)。指出了奥林匹克文化多元化的最大障碍:1)“西方中心论”思想的根深蒂固;2)民族文化(体育文化)自信心的羸弱。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围绕中国射击射箭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一中心,作者从比赛天气、科学研究、力量训练、学习型教练员团队、训练场地标语设置、备战动员和金牌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个人见解和建议,以期能为中国射击射箭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奥运会商业化及北京奥运会商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商业化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但奥运会过度的商业行为干扰了正常的比赛,冲击了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使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体育发展的差距拉大。因此,北京奥运会商业开发,应明确政府和北京奥组委的职能;注重长期经济效益;有限商业开发,保护奥运会的利益;缩小奥运会建设规模,降低奥运会支出;打击隐形市场,维护赞助商利益;加强监督机制,防止腐败发生。  相似文献   

18.
奥林匹克奋斗的目标是通过体育运动和教育的结合,使人类逐步向协调和谐、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的创立,不仅开辟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新天地,传播了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加强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的融合,以奥林匹克的特有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促成青少年群体的全面发展。南京青奥会的成功申办,为研究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带来一个历史性的契机。以青奥会的视角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挖掘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并探讨如何实践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古希腊对神的各种祭祀活动.古希腊哲学由神话到宗教,逐步演变成哲学.资产阶级的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热情地宣扬了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赞美着古希腊奥运会的理想和精神,引起了人们对古希腊体育和奥运会的极大关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思想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