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了解羽毛球运动中“女子打法男子化”的发展历程,对其已出现的定义、表述表示质疑。目前所说的“女子打法男子化”主要是指,女运动员进攻较为犀利、凶狠,以及在单个技术的使用上与男运动员较为相似。但是,打法类型是根据不同技战术组合而成的,基本的技战术分类没有性别之分,打法类型也没有男女之分。因此,不管女运动员的打法类型多么凶狠、单个技术的使用频率多么趋向男运动员,在说法上都不能将其打法称为“打法男子化”。在这个过程中,应尊重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认识到在科学的选材和训练下女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在逐渐提高,不应强行将女运动员的进步与所谓的男子打法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看着电视剧《向前向前》,眼见老蒋都拿他没法的阎锡山,屡屡损兵折将于徐向前,丢地失寨,连连败北,只得苦苦求签问卜,怪有意思的。同是老乡,阎锡山存亡未卜,而徐向前却早就胜算在握。其中的奥妙之一,在于徐总指挥仗的打法,奇妙出神(诸如“布口袋、扎口袋”打法,运动战打法,“声东击西”打法,“把握战机轮番重击”打法等等)……看着,看着,不觉中,我又想到了门球。门球又何尝不是打仗,门球“仗”打法的幽趣,有好些都是可以从战争的神妙打法中借鉴的。日前,一场门球赛中,我们运用“布口袋、扎口袋”打法,一举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乒坛分为4个基本类型和16种打法.削球类打法是欧洲传统打法之一,丁松的横拍两面不同性能攻守混合打法就是在继承欧洲削球打法的基础上,通过“移植”和“嫁接”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新、稳、低、攻”的风格.丁松的成功,至少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种打法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也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在乒乓界,人们把刘国梁、瓦尔德内尔等人的打法称为特长型打法,而把孔令辉、萨姆索诺夫、王励勤等人的打法称为实力派打法。从而也就有了“特长型选手”与“实力型选手”的不同称谓。但是我认为,“实力型选手”的称谓不妥。  相似文献   

5.
论羽毛球双打项目的制胜规律及男双竞技能力的核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问题的提出中国羽毛球的崛起源于首创的“快攻”型打法,“快攻”型打法又根植于“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技术风格一直是中国羽毛球训练工作的最高纲领,并使中国羽毛球的整体水平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然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却使所有行内以及行外  相似文献   

6.
网球的打法有“底线型”和“攻击型”之分,你属于哪一种呢?实际上,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并坚持,就能成为胜者。坚持打法也有提高的窍门。  相似文献   

7.
前锋的防守     
现代足球比赛的全面型打法自从1974年慕尼黑世界杯赛以来,又经过1978年阿根廷的第十一届世界杯赛的洗礼,这一打法已为世界各队所仿效、掌握和运用。全面型打法不同于过去阵形安排的变化。也就是说,过去的“WM”、“三三四”、“四二四”、“四三三”、“四一二三”、“四四二”等等一系列阵形的变化,都是从阵形安排上的位置变化来调整比赛中攻、守人数的多寡,而全面型打法则是从参加比赛的每个运动员的积极的具体行动上强调攻与守的平衡。全面型打法比较以往阵形的变化更加符合足球比赛中攻守的规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乒乓球运动具有速度快、变化多等特点,而且各种打法类型的技术风格也有所不同,进攻型打法的运动员主要应该具备的是“刚”,而防守型打法的运动员更多地需要的则是“柔”。那么乒乓球的打法类型与运动员的神经类型、气质特点有无内在的联系?在对某一运动员打法类型定向时,我们能否找到科学依据?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9.
王茵 《乒乓世界》2006,(3):92-92
“百花齐放、以我为主、采诸家之长、走自已的路。”本文以2002年釜山亚运会中国女团失利为启示和参考.对直拍反胶、背面长胶“倒拍”技术打法做了初步探讨。试图从中摸索出像打法的一些规律.以唤起大家对该打法的重视.为我国乒乓球运动在该打法的发展和攀登高峰做“抛砖引玉”的铺路之石。  相似文献   

10.
乒乓球     
G846.2 20034842关于“直、横拍握法转换击球打法”的设想=Assump-tion of rotating penholder grip and knife grip intable tennis playing[刊,中,A]/刘丰德(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547-548 参5(SJ)乒乓球//握拍法//击球//战术//训练法在乒乓球的训练和比赛中,直拍打法和横拍打法各有其优点和不足。通过对一种新的打法—“直、横拍握法转换击球打法”的依据、优点和训练方法的分析,将直拍打法和横拍打法的优点加以组合,同时克服其各自的缺陷,从而丰富现有的打法类型,更好地应对新规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著名教练阿列戈·萨基否认自己将打法凌驾于球员特点之上。他说:“不可动摇的是意识,而非打法。一种打法如果不适合于球员们的特性,效果将不佳。因此,我在帕尔马队使用一种打法,在AC米兰队则用另一种,到了国家队我选择又一种新的打法,今天,西班牙人将我请到马德里竞技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足球传统的世界著名俱乐部,我又要从我们拥有球员的情况来制定一种新打法,我们试着打3后卫,同样也试打4后卫,永远不变的是我们的意识。” 萨基认为自己提倡“攻势足球”。他这样解释:“控制球不是进攻足球,而是防守。数字表明百分之九十进球通过五次之内传递完成,其中百分之五十仅用二至三脚传递。运球要快,我相信速  相似文献   

12.
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独立自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伟大方针指引下,我国乒乓队总结自己的经验,学习外国的长处,向新的高度迈出了新的步伐。弧圈加快攻打法是我国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新型打法,它是在中国直拍快攻基础上,吸收了日本直拍弧圈打法的正手和步法的长处,将其融汇贯通发展起来的一朵“新花”。弧圈加快攻打法的技术风格是“转、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12,(7):102-105
“直板正胶两面攻”是我国传统近台快攻打法的先进性代表,在世界乒坛一度享有盛名,其代表人物庄则栋、王传耀、河野满等也都堪称“乒坛巨匠”。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球在回合中的速度越来越快、旋转越来越强,这种独步天下的打法由于训练成才的难度极大,所以在职业赛场已逐渐销声匿迹。但在业余乒乓圈中,这项绝技却从未熄灭过传承的火种。从本篇开始,我们将为大家逐步介绍一些有关于业余直板正胶两面攻打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薄七夹之所以流行,除了拜无机令所赐,更兼顾“弧囤结合快攻”为当今乒坛的主流打法。“薄”以求形变和旋转,“七木结构”则可适当增加近台速度和扎实手感。因此适用面甚广,流行有理。但对于以快攻为主的球友来说,薄七夹未免温柔有余而爽脆不足,而硬七夹则更适用于此类打法。下面就让我们一同领略硬七夹兵器“快一点儿”的风情吧。  相似文献   

15.
郑永泉 《桥牌》2016,(3):62-63
藏弱打法是心理战术的一种,又称欺骗打法,印象里实战中报道的不是很多。下面的牌例选自时瑞老师的《桥牌做庄策略》第五章“以假乱真打法”: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0,(12):106-107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直板正胶打法”作为当时的主流打法为我国乒乓球“打江山”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从此奠定了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上延续至今的领先地位。半个世纪后,尽管以反胶为主的弧圈球打法早已风靡全球,直板正胶逐渐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归隐,但在国内的业余乒乓圈,传统的直板正胶打法依然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尤其受着中老年球友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试论足球“固守反击”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比赛中,应允许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打法的存在,有利于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固守反击”战术打法是在固守的情况下反击对手,而不是“固守不击”,故不能指责为“保守”打法。“固守反击”战术的基本打法是:积极防守是为了反击,要与对手形成包围与反包围、压力与反压力的阵势;反击要快,要快速集中兵力,即后卫快速压上,中场队员快速插上,要速决,要打歼灭战,力争在对方防线不稳的情况下快速突破对方防线,不给对方以喘息机会。采用该打法应具有固守的能力、快速反击的意识、良好的攻防技术、相应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在排球运动中,打“短—平—快”球是一种“动作提前”的打法,这相对于球至顶点落下后再扣击的打法,能获得进攻与防守间的时间差。  相似文献   

19.
菏兰队曾于1974年和1978年两次打入世界杯决赛。那辉煌的70年代真是荷兰足球的全盛时期。是荷兰的阿贾克斯队首先尝试一种全新的打法。这种战术扩大了每个球员的职责范围,采用前锋之间与前卫之间,甚至前锋与前卫、后卫之间的大幅度的交叉换位,球员无固定位置,“锋”亦是“卫”,“卫”亦是“锋”。进攻时全军压境,防守时从锋线起便开始层层堵截。1974年和1978年荷兰队就是以这种“全能足球”整体型打法赢得两届杯赛的亚军。荷兰队的这种全攻全守型打法被誉为足球史上第三次革命。但是,进入80年代后,荷兰队开始下滑,1982年和1986年竞两次被拒于世界杯决赛圈的大门外。直至1988年,荷兰才再度春风,大出风头。1988年5月,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乒坛,直板已经成为“稀罕物”,而两面不同性能胶皮的倒板打法(非长胶),更是少之又少。本篇为我们做示范的小队员就是“直板近台反胶+正胶快攻打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