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金秀 《山东教育科研》2014,(16):I0001-I0001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对于阅读可谓十分钟情并且怀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之感,如读前的焚香净手,读时的正襟危坐。阅读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它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净化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思想得以沉淀,心灵得以驰骋。而对于女子尤其是古代女子来说,静心阅读更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书,是黄河母亲,哺育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书,是人类灵魂的钥匙,开启了智慧之门;书,是知识的宝库,那里有我的一方净土;书,是神秘的太空,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书,是快乐的源泉,给予我幸福和满足!与书香为友,就能净化、启迪心灵,让自己在智慧中成长!一、让阅读成为一种期待在语文课本中,尤其是高年级段的入选课文,较多的选入了名家名篇,有不少课文都是对原文进行了整理修改,  相似文献   

3.
姜文轩 《小读者》2013,(1):49-49
第一,读书时要给书分个类,不要混为一谈,阅读分为知识型阅读、消遣型阅读、精神型阅读,这三类阅读都需要,不要贬低哪一类,但是要分清楚,混成一类很麻烦。第二,要读一流的书。第三,读书尽量不要多。“尽量少一点儿,多读经典,找适合自己的书读,将其留在脑中,最后把你们的书放在你们的心灵书架里,这样你就丰富了你的阅读。”第四,不读一下子看不下去的书。要寻找自己喜欢的书,其实也是在寻找你自己。第五,读书其实只是一个跳板,最后要读的书可以成为自己的经历。要在阅读当中获得新的东西,让阅读成为享受。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的阅读与成年人的阅读一样,应该是多元化的,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兴趣。你对于哪一类书籍有兴趣,你就会有一种口渴的感觉,就会像选择哪一种饮料一样去阅读哪一本书籍。  相似文献   

5.
旅游心情     
如果说,是为了看美丽的风景,我会选择坐在电脑前看图片;如果说,是为了体会别样的民俗,我会选择上博物馆去细细品味;如果说,是为了拥有精致的工艺品,我会选择在附近的商店购买,现在的经济这么发达,再边远的物品也买得到。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似乎不再需要旅游了。然而,现代社会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却向我们做出了解释:旅游,不仅仅是为了这些。相信每个人都希望有个可以寄托自己心灵的地方,就像我们执著地相信爱、相信善良一样。寻觅那个可以栖居心灵的地方也许需要天长地久那么长那么久的时间,可是有些人会一直去寻找……这就是一个旅行者的心…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丰富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青少年精神空虚就是缺乏真正的阅读,这种阅读应当占据人的整个理智和心灵,引起他深入思考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迫使他去仔细观察和了解人的灵魂的复杂性,迫使他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由此可见,阅读是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发现书中的奇异  相似文献   

7.
今生书相伴     
“无论春天多么远,我亦心坦然:今生有书相伴,亦无怨……”一杯清茶,一盏黄灯,独处斗室之中,捧起一本书,静静地享受其中的韵味,有一种“举杯邀名著,对灯成三人”的飘逸与洒脱。书亦人生、人生亦书。读书好比品茗,一丝清苦,一丝甘甜,需要人用自己的灵魂光芒去寻找,寻找自己曾经走过或正要走过的足迹。书中深刻的言语犹如一柄重锤,敲击着你的思想,使你惊醒,不禁在脑海中翻捡起发黄的记忆——当年经历  相似文献   

8.
赵玉珍 《班主任》2007,(2):34-34
在阅读中积累。对于书的热爱,我从未间断。曾经想:“如果去一座孤岛上,只能带一样东西的话我带什么?”我最终选择的是书。在我的心目中,书可以连通世界,与智者心灵的沟通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读书,是现代人生存之必须。教师更要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是高中语文教与学中最重要的内容。素质教育下的阅读应该是学生主体性发挥下的阅读,有个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再是一种观点、一种声音、一个结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生命体验进行阅读,力求阅读更具人性色彩,更能滋养学生的心灵和提升语文阅读素养。一、阅读需要生命体验的融入以往的语文教学多是老师讲解,模式化的教字词、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车站     
在我看来,阅读犹如一个车站,有的人可能只是路过,根本就不会进去。而进去的人则面临着选择,读哪本书?搭乘哪辆车?有的书只能带你去近处,有些书却能带你去很远的地方……我小时候爱上阅读主要是受老师和母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阅读的乐趣     
任何时代的智慧,任何长久为人类所喜爱的故事,我们都可以极小的代价从书页之中获得,但我们必须先知道如何去接触这些宝藏,如何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该是那些不懂得阅读好书所能得到的心灵满足的乐趣的人,这可能是他们年轻时就给老师吓住而怕起书来,或许是低估了自己以为自己的智慧不配念那些书而羞怯地远离书本。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多少有点像运动一样:你的热心、知识和敏捷都有关系。阅读的快乐不在人家告诉了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灵得以舒展开来,你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和作者的想象力一道飞翔,甚至超越他的。你的经…  相似文献   

12.
读书是心灵的洗礼,是灵魂的升华,能永远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阅读赋予了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对课堂、对孩子看得“真真切切”,对教育更深切的理解。以前,我们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本、以书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阅读,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教材应该是一座桥梁,引领孩子们走进博大的知识空间”。那么,教师要走进这个空间,领略这个空间,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才能与学生有心灵的交融、生命的提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大,阅读就应有多广”。我们总是以“一以贯之”的心态对待阅读,对待心灵的碰撞,对待激情飞扬、诗意流淌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生命需要阳光,人生也需要"阳光",即是人生再苦,也要想着阳光的事儿。"阳光",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积极、宽容、感恩、乐观和自信的心智模式。《人生再苦,也要想着阳光的事儿》,是由著名的心灵导师刘文献写给迷茫焦躁的年轻人的一本精神读本。阅读刘文献的这本激励人心的《人生再苦,也要想着阳光的事儿》,能够洗涤、净化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在人生的商业或社会生活中踏上成功之路。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一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只要你能够用积极的眼光看问题,你的问题终将不是  相似文献   

14.
今生书相伴     
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无论春天多么远,我亦心坦然;今生有书相伴,亦无怨……”一杯清茶,一盏黄灯,独处斗室之中,捧起一本书,静静地享受其中的韵味,有一种“举杯邀名著,对灯成三人”的飘逸与洒脱。书亦人生,人生亦书。读书好比品茗,一丝清苦,一丝甘甜,需要人用自己的灵魂光芒去寻找,寻找自己曾经走过或正要走过的足迹。书中深刻的言语犹如一柄重锤,敲击着你的思想,使你惊醒,不禁在脑海中翻捡起发黄的记忆——当年经历的一切酸甜苦辣。但这不仅仅是回忆,回忆有时能使人产生痛苦,而这时书就如同茶一般,在你拒绝过去时让…  相似文献   

15.
艺术的超越与超越的艺术文艺创作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活动方式,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人类活动。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以人自身的独立之思去唤醒灵魂,以自己超越的视野去寻找本真的自我,以对本体价值的追求去观照人类的现实处境。因此,艺术活动是人的本真生命活动,是一种寻觅生命之根和生活着的世界意义的活动,是一种人类寻求心灵对话,寻找灵魂敞亮的活动。世界是人和人的世界,是人不断寻求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世界,人只有在不断创造过程中才能成为自己。而艺术是人的创造活动中最自由的形式,也是人的超越性的表征。正因艺术世界的超越性,使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琐屑卑微状态中挣脱出来,直面自身的灵魂处境,从而摆脱存在者的羁绊,达到本真存在的證明之境。只有艺术才能使人类存在的本质在其存在  相似文献   

16.
阮直 《教书育人》2005,(1):107-107
抛开为功名,为学历的读书不论,我们每个读书人都有一种潜在的意识,决定着我们对书的选择——这就是寻找灵魂的对应点。  相似文献   

17.
今生书相伴     
“无论春天多么远,我亦心坦然;今生有书相伴,亦无怨……”一杯清茶,一盏黄灯,独处斗室之中,捧起一本书,静静地享受其中的韵味,有一种“举杯邀名著,对灯成三人”的飘逸与洒脱。书亦人生,人生亦书。读书好比品茗,一丝清苦,一丝甘甜,需要人用自己的灵魂光芒去寻找,寻找自己曾经走过或正要走过的足迹。书中深刻的言语犹如一柄重锤,敲击着你的思想,使你惊醒,不禁在脑海中翻捡起发黄的记忆———当年经历的一切酸甜苦辣。但这不仅仅是回忆,回忆有时能使人产生痛苦,而这时书就如同茶一般,在你拒绝过去时让你嗅到一股令人快慰的清香;你拥有过,你舍弃…  相似文献   

18.
刘涛 《青年教师》2006,(11):60-60
“书是人类发出的最美妙声音”,静心坐下读书,心怀虔诚。为了阅读一本好书,拥有一本新书,只身到书城去淘宝,又开始一次孤寂心灵的长途旅程,惟有书与我作伴,专心致志的阅读就是一种静态的灵魂对话。  相似文献   

19.
<正>真正的阅读,是忘掉身边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一世界里哭笑、愤慨。它让人独处而不孤寂,让人跟另一个自己,也就是自己的灵魂对话,这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慢"。难道读书不是一种"慢"吗?制造书籍本身就是一种慢的艺术,从构思到创作,再到排版,选纸,印刷,一本一本装订成册。若干天乃至若干年后,书到了读书人的手里,阅读的愉悦也是在缓慢中接近心灵,一行一行,一段一段,一页一页,像琴弦一般达到共鸣,享受美妙。读书讲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喜欢读书,他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的文章中谈到了"创造性的阅读"。他告诉我们要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听别人的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周国平说他读书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不务正业",什么书都看,不受专业的限制;第二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一个人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比较平庸的作品上,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其实跟自己的精神成长关系非常大,可以说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