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不断在进步,科技不断在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满足当代社会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进行有效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对于高中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有着助推的作用,并且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学习中应用都非常的广泛。本文将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探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半年多在陕西农村高中支教体验及调查发现,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与学习者特征存在着诸多脱节之处,严重地影响着新课程教学的质量。本文试图从学习者特征入手,在分析陕西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与学习者特征不相适应之处,提出一些改进的策略,希望对陕西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半年多在陕西农村高中支教体验及调查发现,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与学习者特征存在着诸多脱节之处,严重地影响着新课程教学的质量。本文试图从学习者特征入手,在分析陕西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与学习者特征不相适应之处,提出一些改进的策略,希望对陕西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自2008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师都在努力探索适合农村高中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力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结合本人工作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一、明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高中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新课程教学创新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王海玲 《教师》2012,(25):92-92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体验生活,如何发展个性,如何创新。新课标提出了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那么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新”在哪里?如何用“新”?一、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更新由于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只是一门会考科目,因此,它不论在学生还是在信息技术教师心目中便成为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法公民”。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期,其中转型的核心就是理念的转变。在这种形式下,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刻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理念,转变陈旧的观念和做法.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学生等形成一个基本的看法和信念,增强课改的适应能力:其次要加强学习教育理论、学科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再次就是要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加强自我发展。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创新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也是新课程中优化教育教学新的课改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且努力做好课程整合的大胆实践者和改革者。文章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以及课堂整合策略两个方面阐释了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方法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陈艳 《学子》2014,(17)
正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已被列为高中一年级的必修课。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结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高中阶段的教学实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去不断地探索、研究,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的要求由过去的对计算机的技能要求提升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2007年9月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也随之深入。回顾一年多的新课程实践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课程的实施确实给我省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转变,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正逐步形成;其次,教师提出了许多基于真实情景的有价值的问题,且进行了有深度的思考,教学研究氖围空前浓厚;再次,教师通过“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综合素质逐渐提高;最后,教师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诠释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信息技术课堂焕发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已经开始了,从实施以来。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这次新课改包含了很多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所以,它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深入细致地学习,还要将这许多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培养合格的人才。下面就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胡敏 《考试周刊》2011,(87):146-147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步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作为参与者之一,我经历了一个多学期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体验到了信息技术课程艰难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郭旭 《考试周刊》2011,(13):172-17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就要转变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作有效地探索与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作者根据教学经历来谈一些认识,以和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已经纳入高中教学大纲,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类型入手,提出了一些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如何上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大微 《考试周刊》2009,(47):28-28
信息技术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现阶段尚处于探索和完善时期,加上初中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参差有别,课程设置不完全一样,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起点难以平衡,这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困难。如何上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这个问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下面我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诸多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在教育资源、教学模式、教育观念、教学研究等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变,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还存在误区和偏差。本文从多方面深入论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指出其误区和偏差,深入剖析其成因,并且在实地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及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秋季福州市高中进入新课程实验,到2009年9月已完成了第一轮课改实验。回顾三年来的新课程实验,有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下面就福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三年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期望对进一步促进本市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好几年,新课程赋予信息技术课程不同的地位,也带来了不同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重视教材而不唯教材,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利用网络,拓展视野,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出多元的评价,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科技的推广,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多方面知识,从而认识社会的发展水平;另外,还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形成崭新的技能。本文旨在从方法的分类、适合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等三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相似文献   

2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信息技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信息技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