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教师哲学不只是关于教育的普遍原理和方法论,更是教师个体把最隐晦的灵魂与教育实践生活进行逻辑联结的努力.教师哲学不是哲学家的哲学,更不是哲学知识或哲学史.教师哲学是一种平民的、个体的、实践的、反思的哲学,在于追求教师的平民化哲学思想和教师的平民化自我人格.教师就是哲学家是教师哲学内涵的最好表达.  相似文献   

2.
杜威是哲学家,亦是教育哲学家,本身也是教师,是有高度理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师。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对其教育教学实践切身体悟的结晶,可以说是其个人教育哲学的表达。既有高度的教育理论素养又有教育实践智慧和教育理想追求是杜威对好教师形象的表达。从教育理论素养上讲,好教师应形成个人的教育哲学;从教育实践智慧上讲,好教师应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理智兴趣;从教育理想追求上讲,好教师应努力培养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3.
教师个体的教育哲学是具有独立性、实践性、反思性和引导性的教育哲学,帮助教师加强教育信念并深刻理解教育本质,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时,运用哲学的思维去反思和审视教育经历,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职业自我认同感、体现教师的专业化,也表现出内生性的品格修养,最终可以让教师在自己的生命经历中体现生命价值。学习教育理论,增强教育信念;反思教学实践,做教育问题的研究者;双重交往互动,重构教育生态场域,这是形成教师个体教育哲学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师实践论纲——从比较哲学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实践是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十分关注的问题.对"实践"意义的理解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过程.从比较哲学角度观照,教师实践不仅是技术地实践,它是向善的,这种实践具有情感元素、道德元素、理论元素和行动元素,具有总体性.教师实践是培养社会人的教育实践,是政治实践、历史的实践、文化的实践、全球化与地方化互动的实践、具体情境下的实践和专业化的实践,具有多维性的重要特点.教师实践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还是教育理论探索不可离开的沃土.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哲学家——兼论教师通向哲学家之可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教师与哲学家具有同一性:他们的哲学思考是“我”的思考,而不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复述;他们的思考对象是现实问题而不是作为理解现实问题的哲学理论;他们思考的工具是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生活语言而不是哲学术语。教师与哲学家的差别仅仅在于:哲学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与相应的理论成果。教师与哲学家的界限更多地是人为的,其本质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其后果是教师丧失了哲学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阻断了教师通向哲学家的可能。为此,教师应具有哲学的自觉,对教育实践生活充满热忱,对他人的思考具有宽容的心态。即可以通过一种平民的、个体的、实践的、反思的自由思想与自我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智慧,从而使自己通向哲学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是教师通过理性思考而建构的关于教育的相对系统的和理论化的个人基本观念体系,它具有多种复合性特征.在实践意义上,教师个人教育哲学不仅有助于教师健康和有尊严地生活,而且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哲学是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体性、反思性和实践性品格的哲学,是教师以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为基础,在个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反思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感悟教育真相而形成的属于个人的教育智慧、信念与信仰。教师的哲学是教师的为师之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哲学。教师的哲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了解。教师哲学的生成隐含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之中、哲学史的发展之中、哲学智慧的形成之中,"由理入道"、"由技进道"、"顿悟成道"是形成教师的哲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哲学是一门不断地用哲学思维方法对教育实践及其已有教育实践理论进行审问、慎思、明辨、重构和致用的学问.增强教育哲学这门学科的自我批判意识和自我更新能力从而构建出并守护住教育乌托邦--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是教育哲学的使命.教师的教育哲学理念的培养正需要理想的教育哲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教育哲学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实践·实践哲学与教育",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实践哲学与教育哲学、实践哲学与教师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丰富了对教育实践的哲学理解。  相似文献   

10.
"教育哲学"有不同的用法,它可以指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可以指个人或教育机构对教育的基本看法。尽管多数专门的教育哲学工作者认为教育哲学是一般的,但其实他们所阐述的教育哲学也都是具体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哲学是无原则的相对主义,教育哲学的价值在于阐发和宣传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Beginning in earnest in the late 1990s,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devo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active learning,” leading to a robust literature on the topic in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anwhile, during largely the same period, political theorists discovered the radical philosophy of Giorgio Agamben, which soon after began to ripple through more radical forms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While both the SoTL works on active learning and writings of “Agambenian” philosophers of education have offered new insights into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active learning has not yet received a systematic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and the community of Agambenia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has not yet been systematized. This article addresses both gaps, first through an outline of existing Agambenian approaches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second by theorizing active learning as a form of “destituent potential.” The systematic reflection on the three threads of Agambenia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whatever, potentiality, and study—offers an introduction to less familiar readers, and the second section offers a model for how philosophical concepts can become theoretical tools for SoT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2.
Sean Steel 《Interchange》2018,49(4):417-431
This article conc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 assessments that are aligned with “competencies-based” teach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challenge of offering authentic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education theory,” or “education foundations” courses for student–teachers who are enrolled in a professional degree and on the way towards certification. Briefly, administrative and accreditation concerns with developing and demonstrating core “competencies” when teaching is considered strictly as a “profession” do not align with more ancient understandings of teaching as a “way of life”—especially when that life is led in some relation to philosophy, or “the pursuit of wisdom.”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isjunc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nceptualizations of teaching; it encourages readers to think about how this disjunction problematizes their pedagogy as “philosophers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作为教育现代化“人”的要素,其现代化同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性过程。借鉴哲学本体论层面的研究,可以从工具性存在、关系性存在、精神性存在等三个角度理解教师职业存在的本质。教师教育观经历了第一代以“教师培训”为核心、第二代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正在向第三代以“教师学习”为核心逐步转变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应当遵循情意原理、强化内隐属性、遵从同构迁移等三个过程性原则,以促进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是指教师个人对教育、所教的学科、教学、教师与学生等关键词的独立思考与个性回答。特级教师之所以是特级教师,不仅因为他们课上得好,而且因为他们拥有个人的教育哲学。通过呈现特级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具体样态,探讨特级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形成的过程,则能够让我们洞悉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创建的一般路径,即增进职业认同,奠个人教育哲学之基;坚持研究创新,绘个人教育哲学之图;秉承自知无知,拓个人教育哲学之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70年代,英美教育哲学的主流是“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在50年代异军突起,60年代盛极一时,70年代日渐式微。分析教育哲学与分析哲学存在“血缘”关系:分析教育哲学的特征与分析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息息相关,分析教育哲学遭受诟病与分析哲学受到批评息息相关,分析教育哲学的涨落与分析哲学的兴衰势呈呼应。这种“血缘”关系是影响分析教育哲学涨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教育哲学之潮在教育哲学领域涌过之后,并非遗产全无。分析教育哲学或改头换面,或新瓶旧酒,对现代教育哲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哲学,教师的教育活动必然受一定哲学观的支配,为此,教师必须学习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有助于反思教育实践及其理念,明了教育价值和方向,生成和创造教育智慧。教师学习教育哲学,一方面需要学习哲学理论,增强哲学素养,锤炼哲学思维;另一方面需要深入教育实践,体验教育生活,反思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给数学教师带来了教育观念的震撼,但也带来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内心世界的错乱,这些都来自于数学教师教育哲学的缺失或不足,教育哲学从最深层次、最根本性的角度,帮助数学教师分析认识数学教育的本质,教育哲学为教育提供了价值判断,使数学教师获得教育评价观对新课程实施的内在意义,教育哲学提供了思考教育问题的思维方法,给为数学教师以改变数学课堂只注重形式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9.
1917年,杜威在他的一篇名为《哲学复兴的需要》的文章中写道:“当哲学不再是处理哲学家们的问题的手段时,而是成为由哲学家们发展出来的处理人类问题的方法时,哲学就得以复兴了.”在这篇论文中,我论述教育哲学也是如此,因为教育哲学应当聚焦在教育问题上,而不是哲学问题上.当然,教育哲学应当以哲学专长来面对教育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学术任务,而且是一个政治任务,特别是在一个教育作为公共利益的观念遭遇压力的时代,在一个教育日益被看成个人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时代,尤为如此.我在文中阐述了在我看来教育哲学家能有所贡献的五个领域.它们不仅为未来的教育哲学工作提供了一个议程,而且为转向存在主义的教育哲学建构了一个论述.这个转向包括在所有教育中都含有我所认为的“美丽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