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丛凤英 《职业技术》2006,(10):157-157
超高速加工(High spttd Cutting,简称HSC)的概念是在本世纪的20年代由德国人Saloman最早提出的。并于1931年申请了专利。而真正将HSC技术应用于实践则是在80年代初。到了80年代中期开始将HSC技术应用于机床制造业。可见,从对超高速加工概念的提出到研究,并应用于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加工过程中,实践验证超高速加工技术首先被机械产品制造行业所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自救的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  相似文献   

3.
浅析中国品牌战略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且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开始认识看到了品牌的重要性。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认识到应该在品牌策略上做一些研究。今天中国的品牌策略已经进入了一个优势品牌淘汰劣势品牌的快速发展时期了。但是,中国仍然落后于很多国家,品牌开始变成了经济实力、技术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所以,中国需要一些关于如何将国内产品品牌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9、2010两年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战胜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商业银行除通过直接贷款外,还通过发行银行理财产品通过信托公司认购本行信贷资产等方式,将表内资产转移至表外,为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通道。本文通过对2009、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情况的分析,以及对银行监管政策走向的研究分析,对未来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信托工具发展业务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信托行业应把握机遇,在产品研发创设、投资能力及投资品牌培养、市场渠道建立等方面有所作为,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在银信合作业务规模和效益方面都能更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超高速加工(High spttd Cutting,简称HSC)的概念是在本世纪的20年代由德国人Saloman最早提出的,并于1931年申请了专利.而真正将HSC技术应用于实践则是在80年代初.到了80年代中期开始将HSC技术应用于机床制造业.可见,从对超高速加工概念的提出到研究,并应用于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加工过程中,实践验证超高速加工技术首先被机械产品制造行业所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巴金是最富有成就、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1931年开始,在上海《时报》连载的长篇小说《家》以其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一道共同构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巅峰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从1931年日本法西斯策划“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远东战略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的评述。 一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如何解除日本侵略的威胁,这是当时苏联党和国家领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也是整个30年代及40年代初期苏联远东战略的核心问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既是为了解块日本的所谓“生命线”问题,也是为了取得进而吞并全中国和北进苏联的前沿阵地。苏联当时认为“日本侵入中国东北,造成了对苏联远东疆界的直接威胁”“孕育着反苏战争”,于是开始把远东安全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将借贷模型与Hotelling模型相结合,可以分析信贷市场的两个重要特征对商业银行竞争行为的影响。一方面,信贷市场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不但对两者之间的策略性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银行之间也形成了信息不对称差异,从而使银行在进行战略选择时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另一方面,与非金融企业一样,信贷市场的消费者对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具有不同的消费者偏好,据此商业银行将采用不同的竞争策略。与非金融企业Hotelling模型均衡解不同,新模型的子博弈均衡表明,当银行对甄别能力的投资较少,并且对贷款申请人的资信状况持悲观态度时,银行将选择最大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行动研究是最早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后来被一些学者引入到教育领域。30年代后期,许多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开始对行动研究产生了兴趣,一些学者对行动研究的思想作了研究和阐述,比较系统的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他将行动研究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目的、方法和步骤。到50年代,行动研究的思想开始被广泛地介绍到教育领域,柯雷(M.S.Corey)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倡导者。5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3年“热河事变”,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1934年春,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下,上海的进步电影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通过讨论银行产品的特殊性,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指出影响银行产品定价的因素,通过不同定价方法及其优缺点的分析.来探讨商业银行在不同竞争环境和面对不同客户时应实施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来的近30年,英语教学在中国得到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为了适应同他国有更好的理解交流的需要.英语教学得到迅速发展。随着30多年的发展以及深入的研究,英语课堂一直都在不断变化中。本文作者在她10多年的英语学习中,感受到了英语课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胡璐 《考试周刊》2011,(86):235-236
女性消费者正成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市场一个重要的目标客户群体。专为女性设计的金融产品正如火如茶地展开销售.女子银行也现身市场。商业银行需要深入研究女性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其进行市场细分,开发设计适合女性消费者的金融服务产品,并进行差异化的营销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水山 《教育与职业》2006,(13):101-101
在韩国新村运动初期,没有实质上的农民合作组织,农民也没有自己的银行,美其名曰的农业银行实际上还是商业银行,对农民没有多大帮助。民间高利贷加上粮食短缺,成为每年春季一些农民“迈不过的大麦岭”(当时在韩国实行稻麦轮作栽培,有些农民等不到大麦收获就饿死)。随着新村运动的深入发展,农民合作组织迅速发展,改组后农协银行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城乡居民以比其他银行高的利息存入,农民以低于其他银行的利息贷款,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也可以用于其他生活。虽然,后来农协自成体系,讲究过多利润成为一些问题,但比其他商业银行更低的利息贷给农民用于生产、生活、保险、福利,解决了农村金融难题。  相似文献   

15.
梁燕君 《上海教育》2007,(8A):29-31
北欧诸国在上世纪初还是一些落后的农业小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上世纪60年代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上世纪80年代初,高福利对北欧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北欧国家的经济也遭到沉重的打击,其国家竞争力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华人财团跨国投资背景分析饶志明东盟国家华人财团的跨国投资可追溯到五十年代初,如泰国盘谷银行集团和菲律宾中华保险集团即属于早期跨国化的例子,但直到六、七十年代,其跨国投资还只是个别现象,而且主要是在新加坡和香港这两个东南亚传统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创设...  相似文献   

17.
周红 《生物学教学》2006,31(2):51-53
1.课题分析 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生长素研究开始,50年代又确定了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60年代以来,脱落酸和乙烯也列入植物激素名单。几十年来,人们模拟这些天然植物激素的分子结构,已经人工合成并筛选出一些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有机物,并将这些具有植物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统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俪颖 《文教资料》2013,(35):143-144
作为电影的早期形态,无声电影在中国大致存在30年.从1931年到1936年,无声电影则发展到了新变和终结的阶段.同时,电影人对于有声片的探索和追求也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声音这一元素被运用于影片中,受到了国人的热切关注和喜爱.由此,在30年代电影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有声片和无声片共存.30年代是中国电影由无声到有声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影从单纯的视觉媒介发展为较综合的视听媒介.声音的运用不仅能弥补电影画面的缺陷,更能增加电影本身的听觉感染力,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视听艺术.  相似文献   

19.
自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即开始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战。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之间已经完全处于战争状态.然而国民政府仅仅在1937年8月发表了《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却始终没有对日宣战。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先以商品资本,后以货币资本大肆入侵,使传统中国一步步发生变化,而“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则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实行掠夺的一种重要方式。 从1845年第一家外国银行——丽如银行在中国设立到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的半个多世纪中,在中国,作为从事经营、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业务,充当信用中介的银行一直由外国人经营。他们通过对华投资,借款给中国政府,逐步控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