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类为了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不知觉间便衍生出许多适应社会的活动,诸如学习、生产、交朋结友等。昆虫也一样,它们虽然与人类大小各异、外貌截然不同,但从行为、生态的角度来看,竟然跟人类世界曾出现过的一些社会活动的名词有不少类似的地方。蓝海策略"蓝海"相对于"红海",是人类世界前一阵子与商业经营有关的热门话题。在商业上,所谓的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伟 《生态文化》2011,(1):6-7,43
文化人类学认为,人类文明在经历了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后,正向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制度的总和。在生态危机逐渐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主要威胁的今天,专家们预言:生态文化将成为本世纪人类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也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杨觅 《生态文化》2007,(6):37-38
文明,是对动物本能生存方式的超越。 文明,人类经历了长期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作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只有把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一切活动既有利于企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在汲取国内外生态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就的总结和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治国理念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区分为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地球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对社会文明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生态文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成为了中重中之重。新时期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与生态文明理念的推行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以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特色为主题,详细论述了习近平生态思想中的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色,并以此来展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我国所要坚持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兰珍 《生态文化》2007,(6):18-20,2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2,(3):4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任何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文化研究,均无意义,不会有生命力。中国社会发展至今天,与世界先进国家一样,关注社会现实文化问题成为国家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追求文明进步的社会生活既是人类与国人生命历程的一个向往,也是当今世界和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关注社会现实文化问题不是历史学  相似文献   

9.
生态困境直接催生了生态批评思想的问世,迫使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反思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生态批评认为,生态问题不仅出现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同时也发生在精神领域里,人的生态与人的心态密切相关,生态问题的解决首先有赖于人类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生态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因素,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推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别于西方生态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生态文明理论,如果说西方生态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在理论上的重点主要在于关注人类生态价值观上的变革的话,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中国人民将走向生态文明.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杨通进 《生态文化》2011,(1):4-5,35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生态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强调入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这种经济不是把财富的获取建立在破坏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而是在生态系绕的极限之内组织人类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党的十七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类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规律的历史性把握,  相似文献   

14.
一、环境议题是国际传播的核心问题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涉及环境问题的重要事件容易成为受到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新闻事件,其影响往往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李连华 《职业圈》2013,(24):103-103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样的中国梦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反映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生态梦文明梦是中国的文化沉淀与传播。一个企业的创建、生存、发展,是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工作,是一代一代人血和汗水的结晶。是一代一代人的梦想。如何才能让企业长久生存,健康发展,承载数辈人的梦想?企业梦就是将我们企业文化继承下来,传播下去。生态文明是我们国家倡导的主题,是正能量的传播,是国家的各个部门,每一位公民应该自觉接受并倡导的主题,也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企业的生态文明应该与企业的发展自然结合,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最终演变为企业的文化,并传承和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16.
生态道德是人类为保护自身的生存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内涵包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生态文明"一词越来越成为了全世界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对当代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未来的生存发展问题都密切相连。我国的生态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国家前进壮大的重大阻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不能再是一种口号,而是全体中国人民所迫切需要付诸行动的强烈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以来,根据我国特色的国情、特色的发展阶段,制定并施行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治国方略。他的生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闪耀着时代的曙光,必将引领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潮流。本文从不同深度,宏观上以习近平生态思想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影响入手,具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以及国家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全面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思想对中华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文明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目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正确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观,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但在向世界推介阐释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话语的国际表达不充分而引发西方误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就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甚至招致西方质疑等多重挑战。为破解这一困境,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需实现两大转向:一是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的价值取向,转向中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价值取向;二是从各国传统的利己政治诉求,转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诉求。而与之相适应,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也亟待创新,包括重建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主体性,重构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强势框架,以及重视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20.
重点导读     
正1中国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挑战、转向与创新当前,中国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观,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但在向世界推介阐释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话语的国际表达不充分而引发西方误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就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而招致西方质疑等多重挑战。为破解这一困境,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需实现两大转向:一是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