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精品意识,多做精品节目不但是广大电视同行的共识,更是广大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提出的要求。一、精心策划。早期的策划工作也就是创作的开始,题材的筛选,节目的定位,创作的角度,作品的表现手法都需要在这个阶段确定。因为一个好的策划是一部成功的电视作品的必要前  相似文献   

2.
郑凌 《视听纵横》2004,(2):44-46
“策划”这个词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计划和策略。不管你是否承认,在现代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策划已经成为报道准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越来越多的报道依靠成功的策划获得轰动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媒体本性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3.
精品策划三题王永福王洪鹤“策划”一说,据认为源于《孙子兵法》中的“谋攻”。借用到新闻领域,其实也就是运筹、谋略、设计、构想、制定方案之类的意思。实践证明,抓住策划,精品就有了抓手,策划得好,精品就呼之欲出。综合策划:服务大局,坚持正确导向,是培育精品...  相似文献   

4.
曾玲 《新闻爱好者》2001,(11):39-40
近年来,策划在新闻采访中使用得越来越频繁。一篇新闻作品,如果有了策划意识,就会写得有新意,有深度,能够引起人们关注,使人从中有所启迪。策划意识,说白了,就是要多琢磨。那么,策划意识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应该在“新、深、人”字上下工夫。新闻贵在“新”。所谓“新”,就是选题新、角度新、观点新。今年4月份,正值花开时分,笔者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组镜头:郑州郊区的某果园中,果农们正在给果树进行人工授粉,为的是今年争取获得大丰收。同样的题材,出现在4月份的中国青年报上,则是另一个主题。由中青报记者王…  相似文献   

5.
策划意识在节目制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精品战略的实施,视听节目的策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节目主创人员中列为第一位的就是策划人。而最早的策划人主要是处于决策地位的各级领导。随着策划意识深入节目制作,越来越多的导演、编辑是以策划人身份出现。策划的作用已逐渐引起广播电视人士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策划的含义、分类以及在精品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等等。一、宣传策划的含义及分类(一)策划的含义各种词典对“策划”一词的解释大体一致,《汉语大词典》将它解释为:谋划、计谋。按词典的解释应该将策划分解成两层意思:一是“策”,即谋,有打算、设计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张敬智 《记者摇篮》2009,(12):67-6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节目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节目样式真可谓花样百出。这样的现实带来电视行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节目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占一席之位,无疑要拿出优秀的节目来。而电视节目的前期策划是产生精品电视节目的首要环节。可以说,前期节目策划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节目未来的生存能力,前期策划是电视作品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7.
邯郸晚报在中学生中招聘小记者,这一活动从1996年开始,已连续搞了三年,年年红红火火,至今已有200多名中学生先后加入到邯郸晚报小记者的行列。招聘小记者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一张地市级晚报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其中策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好“点”。“点”即策划的切入点。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一张报纸要吸引更多的读者,必须多出精品,而策划越来越为各家老总们视为出精品的看家招术。一张报纸,一个版面没有策划是万万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既是组织者的一种思考,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既是一种战略,同时也是一种战术,既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从2002年起,我们提出报纸宣传“亮点工程”口号,用策划使报纸出新出彩出精品。所谓“亮点工程”,即值班总编辑每月值班时必须保证报纸有一至两个具有创意性的策划,且策划能使报纸出新出彩出精品。近三年里,我们先后成功策划了“马年六论”、  相似文献   

9.
常听电视同行们说:现在的观众越来越“挑剔”,节目越来越难办了。感叹之余,流露出一丝茫然。笔者虽有同感,但我以为“挑剔”和“难办”正反映了电视发展的规律,表明了观众、时代,党和政府对电视精品、名牌的呼唤与要求。 首先,观众呼唤精品、名牌。 “一套节目看到底,有像频道就一个”的历史已成为永久的过去,电视由单一到丰富,由“粗放”到  相似文献   

10.
实施精品战略促进阶段性转移王於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精神产品的生产,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出版工作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着力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多出好作品、不出坏作品”。实施精品战略,多出好书,不出坏书。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从接受美学的批评角度,反观电视艺术创作策划——制作——传播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审美活动显示出这样的审美特征从“隐含的读者”的“期待视野”出发,电视艺术策划要具有前瞻性,找准看点;为构建作品的“召唤性”结构,电视艺术制作要充分重视“留白”的艺术性;由于期待视野被融合的程度不同,电视艺术传播要有针对性,正确看待收视率。  相似文献   

12.
对一张报纸来说,精品是一件获奖作品,一个优秀的版面,还可以是一个出色的策划、一期亮丽的特刊。近年来,新疆塔城日报社坚持“贴近大众、服务群众、追求出众”办报理念,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精品:首获中国新闻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画册式特刊新鲜出炉、“漫‘话’访惠聚”栏目获新疆新闻奖……笔者一直在采编一线,这一个个精品的打造都曾亲身参与,本文从新闻作品、新闻栏目、新闻版面、新闻策划四个方面浅谈如何打造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水平一般化的栏目和为数不少的平庸之作充斥在我们的节目,并且挥之不去的时候,我们从心中自然而然地会流露出一种心声:呼唤精品。条分缕析之余,我们的思索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精品的特点、精品的营造与精品工程上来了。一、时代呼唤精品  1、社会发展需要多出精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上层建筑的发展与之相适应。因此,多出精品是时代的呼唤。江泽民总书记说,“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电视必须适应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因为电视是满足人…  相似文献   

14.
“创精品、出精品”是我们电视人叫得最响,也是叫得最久的话题。然而,每年岁末年初掰起手指算一算,精品少又成为电视人感叹的话题。电视艺术往往是一项令人颇感遗憾的艺术,许多介乎精品的作品没有雕琢成精品,每每令电视人捶胸顿足好一阵惋惜。艺术就是艺术,差“一毛子”就难成精品是很自然的事,也正因为如此,电视人才有“出精品难”的诸多感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注重树主品牌,以赢得顾客青睐,我们电视台实施精品战略,是以“精品”来征服观众。因此,呼唤精品,这不仅是观众的期盼,时代的需要,更是从艺人、电视人神圣的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加速运转,加强电视新闻宣传质量内部管理,已成为电视事业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不断优化新闻质量内部管理体系,取得了节目生产和精品生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一、强化节目生产策划,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节目是全台其它各类栏目的龙头,因此,新闻节目生产必须吃透“两头”,准确把握时代、社会和受众脉搏,以达到让“两头”放心、满意的综合效果。为此,我们在节目生产的总体策划中,重视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宣传制度,台领导班子用主要精力参与节…  相似文献   

16.
精品出版论纲方鸣一、“多出好作品”是中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个永恒主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着力提高出版物质量,多出好作品,不出坏作品”。在这份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中,突出地强调要“多出好作品”,这是党对于出版工作的一贯要求和深切嘱...  相似文献   

17.
“精品意识”、“精品工程”、“多出精品”在出版工作实行由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实现优质高效为主的阶段性转移以来,成了颇为时髦而且喊得相当响亮的词语。然而何谓“精品”?其标准是什么?很多人基本上是人云亦云.其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口喊精品,做法依旧.甚至把追求形式上的高档豪华当作了精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创制精品谈     
时代呼唤精品,社会需要精品,受众希望有精品,广播电视工作者在奋力追求精品.多出精品,应做的工作很多,最重要的应在如何提高质量,建立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精品机制上下功夫.创作精品的关键丁关根同志指出:“精品就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一件精品是由许多因素合成的,关键是把握三个重要环节:即选题、创意和艺术表现。(一)把握选题出精品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开始.制定选题,要增强四个意识:一要增强策划意识.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要有预见…  相似文献   

19.
广播文艺精品的策划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声屏世界》2001,(2):54-56
精品策划 策划实际上是把战略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设想化作具体的构想与实施方案。策划在精品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台愈加重视策划的作用,纷纷建立了以策划为核心的专门的创优机构,依靠集体智慧,来实施精品创优工程。精品策划主要做以下几项工作:即筛选题材、提炼主题、选择最恰当的表现形式、精选素材等。 筛选素材是最繁琐的工作,现在很多编辑常常感到想要做的题材很多,但真正能成为精品的题材却很少。有时编辑真有一点江郎才尽,举步维艰的感觉。我认为,其实选材并不难,从策划的角度上说,选材主要看所选取的…  相似文献   

20.
王崧  王岱 《声屏世界》2002,(9):24-26
当下的中国电视领域,“策划”一词已频繁地出现在许多电视节目的创作人员名单中,且常常放在显著的位置上。难怪电视界前辈感慨地说,电视制作已由“编导中心”转向了“策划中心”。具体到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同样成为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经常实践,成为一种常态存在。在《新闻调查》《时空连线》节目组里,策划已成为一个固定工种。策划不仅在一期节目中负担先期“思维引擎”作用,而且成为贯穿该期新闻节目始终的“智慧线”。本文以《时空连线》为例探讨新闻节目的策划方法。应对新闻大战的策划创新是策划的核心。在今天这个鲜有独家新闻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