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朱自清从远岁到扬州后,直至1916年(19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这期间除了随父到江西小住一年外,其余时间均在扬州度过。启蒙至小学阶段,朱自清跟随父母读书,上私塾,并师从扬州名师李佑青和戴子秋学习古文。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中学”,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学校品学兼优奖状。据他的级任老师李方漠先生回忆,朱自清“在那时喜看说部书,便自命为文学家”,因学习刻苦勤奋,所以校方将品学兼优奖状颁给了朱自清,这是对他学业、品格的褒扬。在扬州的十几年小学与中学生活,对朱自清的影响是直接而持久的,这使得朱自清对扬州有一种纯朴、真挚得近乎如痴如梦的亲切感,这种感情到晚年愈发强烈。扬州对于朱自清而言,不仅有着儿时生活经历的亲切关系,而且更有着对性格人品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文自修》2005,(6):F002-F002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后定居扬州,一直自称是扬州人。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中学任教,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曾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涎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相似文献   

3.
【名家档案】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华考入了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他个子不高,坐在第一排第一座。在教师们的眼中,这个脸儿圆圆、身子  相似文献   

4.
背景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出生于江苏省海州(今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父亲名鸿钧,字小坡,是个读书人。1903年,朱自清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名城,此地湖光山色,风物宜人,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培养了他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像力,这对他散文创作风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朱自清从小在私塾受传统的封建教育,后来在扬州上中学,1916年考入北大预科,1917年进入大学哲学系学习。上大学期间,他开始创作白话…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字佩弦,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生于江苏东海,祖籍浙江绍兴,因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自称“我是扬nn人”。一九一六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扬州中学),一九二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后的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20年夏到1925年夏,整整五年时间,朱自清先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第六师范学校、温州浙江第十中学、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浙江白马湖春晖中学等校任国文教师。朱自清对当官没有丝毫兴趣,对教育却情有独钟。早在北大读书期间,朱自清就开始关注教育。当年邓中夏在蔡元培、李大钊的支持下,发起组织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朱自清主动报了名,并积极参加讲演团的各项活动。即使在毕业临考的关键时刻,朱自清也是一如既往地参加。通过参加…  相似文献   

7.
教海掬英     
刘晓红 1972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市,美丽的扬子江畔。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母校靖江季市中学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词曲学家、戏曲学家、敦煌学家任中敏先生今年已九十又五的高龄了。纵观其一生学术成就,非“著述等身”“博大精深”之说不能形容之。中敏先生于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和朱自清同舍,且相处甚密。1920年北大毕业返江苏,先后在扬州、南京等地中学教书。后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教授词曲;1925年应聘到上海民智书局当编辑,两年间  相似文献   

9.
李婷婷 《考试》2011,(4):4-5
自1902年仪董学堂发端至今,江苏省扬州中学已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曾汇聚和培养了无数英才,胡乔木、朱自清及43位院士等杰出人士都是学校的校友。卫刚校长曾经是扬州中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来扬州中学工作,到成为校长,在这所学校前后时间相加,已经接近三十年。如何使百年名校永葆青春,再创辉煌?对教育,对扬州中学的发展,卫校长自然有他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郑子瑜小传     
郑子瑜,新加坡籍华人学者、作家。1916年3月18日出生于漳州新行街一个家道中落的文人家庭,是清代诗人郑开禧的后裔。五岁时进龙溪县立第二小学,会考得第一名,免费进入省立第八中学(后改名龙溪中学,今漳州一中)。高中未毕业即考入集美学校特别师范班学习,兼任教学工作,毕业后又进入教育厅委托厦门大学开办的中学教师进修班。二十来岁离开家乡到南洋谋生,后定居新加坡。  相似文献   

11.
去年11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诞生90周年纪念日。朱自清先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扬州度过的。1921年,他曾被聘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的前身)的教务主任,从事中学教育活动。为纪念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爱国民主主义战士,扬州市教育局组织市区各校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先贤、教育后代的活动。首先由扬州师院吴周文副教授于11月5日向各校的语文教师、班主任等作了题为“知识分子的楷模——朱自清”的报告,继而各校掀起了“读自清文  相似文献   

12.
杨志冲     
《中学历史教学》2012,(8):F0002-F0002
杨志冲,男,1963年9月22日出身,江苏启东人,1986年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长期担任江苏省南通中学文科历史教师。担任过江苏省南通中学历史学科组长、教科处副主任、教务处副主任、学生处主任,挂职南通市第三中学副校长,是南通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05年参加江苏省高考历史命题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冯志远,是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人,他1949年考入名牌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市市南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小学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月,初名笃才学堂。学校坐落在古城扬州的文昌中路南侧,与东圈门文化街区毗邻,和朱自清故居隔墙相望,是扬州成立最早的公办学校之一。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15.
“怀念前贤,激励后昆;继往开来,团结奋进”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最近为母校九十华诞的题词。总书记的母校,是江苏省扬州中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古老中学。学校始于1902年的仪董学堂,系古城扬州创办的第一所官立中学,后历两淮中学堂、扬州府中学堂、淮扬合一中学、两淮师范学堂、江苏省立第五师范、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江苏省立扬州中学,相延至江苏省扬州中学,至今已越过了整整90个春秋。江泽民同志就是扬州中学1944届的校友。江泽民同志自幼生活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他的祖父是医生,精于琴棋书画;父母皆宽厚仁怀,喜爱诗词。著名烈士江上青是他的叔父,也是他的养父。抗日战争初期,江泽民13岁时高小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扬州中学。当年,这所  相似文献   

16.
德国实行小学四年毕业分流制,学生小学毕业后根据志愿和成绩,分流到三类教育目标不同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三类学校合而为一的则是综合中学。主体中学为期五年,毕业后,大部分进入职业学校为就业做准备。实科中学为期六年,毕业后经过补习和考试,可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大部分则接受职业教育。文理中学九年毕业后,可直接升入大学深造。  相似文献   

17.
柔石文集     
《学苑教育》2012,(10):F0002-F0002
柔石 柔石(1902-1931)浙江宁海人,原名赵平福。从小家贫,打工多年。1918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后在一所小学担任小学教师,并开始从事创作。1925年初到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并常听鲁迅先生的课,就在这一年在北大学习世界语,从此热心世运。1926年回到浙江后,先后在镇海中学、宁海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东海县人。幼年曾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一九一六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后曾在江苏、浙江的一些中学任教。朱自清上大学时就开始写新诗,中学任教时期也未间断诗歌创作。一九二四年出版了诗文集《踪迹》。他诗歌的内容多写小资产阶级的失意,也有觉醒了的知识青年对光明的呼唤。一九二五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转向散文。一九二八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研究》2012,(7):114-114
<正>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小学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月,初名笃才学堂。学校坐落在古城扬州的文昌中路南侧,与东圈门文化街区毗邻,和朱自清故居隔墙相望,是扬州成立最早的公办学校之一。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20.
蒋正林     
蒋正林,1964年11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沛县人,中共党员,先后任职于牡丹区第二小学、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1982年6月毕业于单县师范,分配到原菏泽第二小学任教,1984年11月任副校长,1998年8月任校长,1999年6月调任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任校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