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合院”与中国人“亲人天伦”融为—体,与中国人儿女恋情化成一片,与中国人心目中最深最重的情愫不可分割,是最动人、牵情的“诗意”性建筑空间,也是中国入世与自然和谐共存并导向入世深醇友情的最具“诗意”的建筑空间。“四合院”中保藏着每个人奋斗的遗痕,是励志的空间设置,又是守志的预留空间。当代中国实施“四合院原则”也有利于“中国式养老”。  相似文献   

2.
本文“人格”之“格”,乃“规范”义,其近义词有品格、操守、素质、基准等;人,国人、中国人。故“人格”即是“中国人(必备)的品格(操守)”意。  相似文献   

3.
积累前言今年,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树立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这抹“中国红”就是新鲜出炉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这部不足60秒的片子里,59位中国人先后登场,涵盖了诸多行业的精英人物,有媒体把出场的人物归了类,诸如“让世界思考的中国人”、“让世界沉醉的中国人”、“让世界重视的中国人”,等等。其中姚明、郭晶晶、邓亚萍、郎平等成为了“让世界激动的中国人”的代表人物,下面让我们一睹其风采。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最高梦想,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与“中国梦”的联系深厚紧密。本文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梦”的引航人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要求实现每一个人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和弘扬新时代民族精神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德”涵义不同于现代的“法”“德”涵义,中国古代“法”“德”概念的演变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反映,是古代中国人生存状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传统“化”之观念的本土心理学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化”与“人”几乎一开始就是密不可分的;“德化”与“自化”是人之化的作用机制,“化”体现了中国儒家积极的人生观;中国传统“化”之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更有重要的本土心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体”与“身体”是当下中国人体文化研究中频繁使用的一对概念,它们的含义常常被混淆。“人体”与“身体”的概念既涉及人的赤裸状态,又涉及人的服饰状态。但“身体”泛指万物之体,“人体”则特指人之身,且“人”通“仁义”之“仁”。“身体文化”是西学中的热门研究,“人体文化”则可以让人引起对艺术与科学更多的关注。“人体文化”与“身体文化”概念在中国学术界的出现、发展,内涵虽有区别,但两者的理论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现实观照的结果,这是“中国梦”产生的内在逻辑。“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的时代和民族使命。作为世界图景存在的“中国梦”,要想转变为客观存在,必须植根于中国人民伟大的实践中。“中国梦”的终极价值追求不仅要改变中国人的存在状态,更要追求人的本真存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9.
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的完整头盖骨。这个划时代的考古发现,当时就轰动了人类学界和考古界。但是,日本从来就对“北京人”怀有攫夺之念。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科学界人士非常关心“北京人”化石的安全,最后决定将中国“北京人”化石运往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存放,等战后再归还中国。  相似文献   

10.
阿城 《学习之友》2014,(8):60-61
有玩笑说,中国文化只剩下了个“吃”。如果以为这个“吃”是为了中国人的胃,那就错了。这个“吃”,是为中国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即所谓的“色、香、味”。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同并阐述了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从“对立统一”的哲学高度分析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问题,指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肩负的神圣文化使命,并具体探讨了“做人”-“做现代人”-“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的素质建构及其培养问题,这一素质建构框架吸收了陈鹤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旨趣;但把“现代中国人”改为“中国现代人”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突出了“现代人”与“传统人”的价值冲突,吸收了阿列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的合理内核,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阐发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四有新人“为指导思想,结合新时代精神进行理论再整合,强调当代中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只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使新旧接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2.
吴双 《神州学人》2014,(11):28-31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制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中国创造”走了多远。  相似文献   

13.
1910年,丁悚先生发表了漫画《中国最近之悲观》,画面上一位中国人坐在写有“中华货”、“中国出品”、“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上,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艰难前行。画面上的中国人两眼迷茫,势单力薄,无比悲观。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机,但却明令不能砍本国的树木,只准进口中国等国家的木材。虽然他们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5%,而中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3%。法国人说,“人头马”、“路易十二”这些酒太贵了,我们喝不起,让中国人去喝吧。于是这些价格昂贵的洋酒,果然在中国市场上销得不错;美国人说,在经济上,我们是“第一世界”,中国是“第三世界”,但在吃喝上,我们是“第三世界”,中国是“第一世界”。看了以上信息,怎能不令稍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忧虑!我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愿望。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成为荬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梦”方面,高校应以德为先培育“筑梦人”,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和社会的双向互补、共同发展,成为加快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习惯于把动物的某些生物特性与人的道德观念相比附 ,赋之以人的某种品德。这种“禽兽比德”观照方式 ,实质上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自然价值观的一种具体表现。“羔羊主义”是一个典型实例 ,人们在羔羊身上比附“善群”“好仁”“死义”“知礼”等多种美德。  相似文献   

17.
宣扬“德先生”和“赛先生”,弘扬人的文学和思想解放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爆发后,给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平等自由的思想和“人”的理念在中国的盛行使中国女性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是同男人一样平等的个体,而不是依附于男人的寄生物。因此一个个受过新思想的女性纷纷冲破旧家庭、旧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0年春天 ,包含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及比较文学”7个学科招收博士生。还建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江苏省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该“一级学科”现有教授48人(含在部处工作的中文学科人员) ,其中55岁以下的30人 ;副教授32人 ,其中45岁以下的2…  相似文献   

19.
在前面两期文章中,我们先后讨论了当代文艺美学对于“物”的审美关系,对“历史”的审美姿态。今天,我们的讨论话题是,20世纪中国文学对“人”自身的审美新发现。人们常说:“文学是人学。”但是,稍微比较一下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人”的审美把握,就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别。中国古代文学(主要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的人格成长,受家庭影响最大,而家庭的观念又被社会上的风习和制度所支配。这里仅从家庭与个人这个关系面来看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中国人常说“自己”叫“自家”,研究中国社会的学者也认为中国是一个以“家”为中心的家族社会,所以家族的观念左右着个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