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历史……当这些被冠以"微"字头的网络产品还方兴未艾之时,近两年来"微广播剧"又大张旗鼓登场了。微广播剧与传统广播剧是什么关系?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剧,还是广播剧的新形式,或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产品?微广播剧的基本特点、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是什么?本文拟从与传统广播剧、与微博等网络产品的对比中对微广播剧作一些概念层面上的初步分析和梳理。这不是对已有的"微广播剧"做经验和实践上的理论总结,因为一则作品太少,二则这些作品之中有些作品算不算微广播剧还有待商榷;而是对微广播剧作学理和逻辑上的分析和正名,目的是期望对微广播剧的创作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2.
广播剧作为广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平台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凭借其强伴随性及可听性,受到诸多受众喜爱。那么,面对海量的文学作品,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广播剧?本文从广播剧主体及其独特的创作要求入手,对广播剧内容创作的社会性、地域性、典型性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代表作品的举例解读,阐述一部优秀广播剧作品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叶坚 《视听纵横》2006,(2):97-99
广播剧的结构,与电影、电视剧和其他戏剧艺术相比较,有其特殊性,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唯物辩证法来考察这个特殊性,分析出这个特殊性在广播剧创作中的特殊意义,将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对广播剧的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一、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规律,看广播剧结构中使  相似文献   

4.
罗诗 《声屏世界》2011,(10):26-26
目前.不少电台制作广播剧把评奖作为首要目标,其结果是,广播剧质量上乘,但在题材和内容上却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如何使广播剧创作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呢?在广播剧创作中注入新闻报道理念,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首先。广播剧可以将具有新闻影响力的人物和时间作为创作题材,发现、寻找和利用新闻事件中的信息点.并通过广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广播剧有很大的发展。从今年《全国广播剧展览月》播出的一些广播剧来看,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赢得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但目前应该提出来的一点是,以改编为来源的广播剧剧本远远多于创作剧本。为了丰富广播剧品种,使广播剧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我认为应当增加创作剧本的产量。但是,如果仅靠电台的广播剧工作者来创作是不能满足需求的,从全国各电台的实际情况看来,大都人力不足,编制不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媒体的发展和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为背景,将广播剧的性质分为广播媒介属性和广播艺术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坚持正确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向,更新创作理念是广播剧振兴的现实基础;探索和创新广播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振兴广播剧的必由之路;而树立精品意识,是广播剧振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广播剧导演需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还要对剧本进行能动诠释,为此需对广播剧的表现风格进行准确把握,用声音创造丰富多彩的广播剧目。本文先对广播剧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发挥广播剧导演的作用,创造多彩的世界,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2009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上,众多职业广播剧制作人提出,中国缺少广播剧的原创剧本。原因在于广播剧的专业作家很少,目前,全国只有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等几所高校设有广播剧专业写作的课程。剧本荒是造成广播剧举步维艰的现状的一个因素。笔者涉足广播剧领域近10年,先后创作了多部广播剧,  相似文献   

9.
新小说派是上世纪50年代中叶在法国崛起的一个新的小说创作流派,这一流派内的几位代表作家都创作过一改传统线性叙述故事发展的模式、形式独特、结构新颖、给人印象多义化的广播剧,这种取得超出国界成就的广播剧新形式,对我们的广播剧创作有现实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易虹 《记者摇篮》2007,(6):41-41
广播剧是广播事业独有的艺术形式,而儿童广播剧是整个广播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社会对儿童成长教育的关注,儿童广播剧的制作越来越受到各地广播电台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一些好的儿童广播剧的诞生,大家对儿童广播剧创作的艺术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采用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演绎主题思想,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和审美情趣。近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剧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力求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突破。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广播剧创作,尤其是地方广播媒体的广播剧创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12.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一部剧的完成,从策划、构思、剧本初稿到编辑修改,从导演到演员演播,从音乐创作、音效到后期合成,从播出到宣传推广到听众反馈,需要各个环节多个工种去集体完成。创作一部广播剧难,创作一部好的广播剧更难,而要将一部广播剧成功推向市场,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3.
广播剧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表达方式,它可以运用语言以及音响等多种方式来唤起听众的想象力,塑造广播剧的人物形象,传达广播剧所要传达的主题。广播剧的导演是广播剧二度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广播剧剧本的解释者,这就对广播剧导演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何准确地把握广播剧剧本的核心精神,如何更好地塑造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成为广大广播剧导演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1996年1月,中宣部决定从第五届起,将广播剧纳入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至今已整整十年。岁月匆匆,回首十年来所走过的广播剧创作之路,作为一个亲历者、参与者,笔者感慨顿多。广播剧作为广播特有的艺术品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曾影响和熏陶了一代代广播听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视的崛起,广播受到冷落, 广播剧一度陷入低谷。一些地方的广播剧队伍散了,广播剧播出的时间撤了。广播剧进入“五个一工程”奖评比之后,极大地激发了广播剧的创作,广播剧开始复苏。全国各广播电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广播剧。福建电台借了这股东风,也创作了一大批广播剧。其中多部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广播剧奖,成绩斐然。福建电台的获奖名次位居全国电台前五名。作为广播剧创作的小省,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 实属不易。今天回首往事,其艰辛与欢乐历历在目。此时,我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以献给这个不寻常的日子。 1996年1月,当中宣部将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评奖的文件下达时,对我来说,是一片的茫然。福建电台虽然曾创作过不少广播剧,但已多年不生产,更不用说获奖了。“五个一工程”奖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主旋律题材应该是怎样的呢?其艺术的标准将如何把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1995年,福建省出了一个典型人物-温端生,他是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的一位骨科医生,因热心助人而积劳猝死,其事迹十分感人。福建电台因报道他的事迹而获得福建广播新闻奖一等奖。时任分管广播剧创作的陈坦汶副台长认  相似文献   

15.
张慧娟 《中国广播》2012,(11):67-69
目前我国广播剧已有长足发展,但在产量、质量、剧创作单位及专门的创作人员数量等方面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阶段还明显存在种类单一、缺乏新意,题材陈旧、缺乏创意,播出时间有限等瓶颈。今后还需要加强广播剧专业机构及人才队伍建设,开发新的广播剧作品,注重广播剧品牌建设,联合新媒体,拓宽传播途径等.  相似文献   

16.
宋梅珍 《中国广播》2012,(10):40-42
本文围绕地级电台如何把方言广播剧打造成国内外客家人喜爱的品牌节目进行深入探辛斤,以“制造平民式快乐”为理念,坚持本土化,凸显客家特色;坚持常态化、栏目化;尝试方言广播剧的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17.
江俐 《中国广播》2012,(12):55-58
广播剧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广播剧创作要遵循自身的创作规律,要注意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塑造人物追求精炼;还要强化语言、音响、音乐三位一体的独特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广播剧在我国已有了半百之岁,因断续之故,尚未有人总结出符合我国情况的比较科学、比较完整、较为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当今的广播剧创作。程式未定,谈它创新,似乎不甚妥贴事业的发展,新人的出视,创作队伍的组建,在广播剧地中开朵朵朵新花,正是这一批广播剧工作者中的闯将,提供了实例,我们才大胆地探索广播剧之新,写出这篇东西,望同行指教。  相似文献   

19.
广播剧是最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品种之一,然而经过了六十年代初、中期和八十年代初、中期两次高潮之后,广播剧的生产走进了低谷,许多电台广播剧的生产出现了减产甚至停产。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关心和重视广播剧,广播剧也获得了参加国家级评奖的权利,但广播剧的生产并没有得到如期的恢复,广播剧仍然困顿在低谷中而不能走向人们所希望的高潮,这是为什么?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子。广播剧剧本来源的枯竭,是广播剧困顿的致命原因。广播剧生产的本子来源有三:一是作家、剧作家创作,二是编辑改编,三是编辑自己创作。先说一,广播剧由…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纪事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召开广播剧创作座谈会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于春节前在乌鲁木齐召开广播剧创作座谈会,近二十名专业和业余剧作者出席了历时三天的会议,就新疆广播剧的创作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