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对美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问责制进行了评介,大都得出正面的结论,如"让社会各方共同关注学校教育,从而让学校以更低的成本培养出更合格的学生,为社会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同时,建议我国积极借鉴国外教育问责制的经验,推进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问责制:历史变迁及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政策的话语一直被"问责制"所主导,它是指人们必须使学校、家长和学生为达到高标准而负起责任.本文重点探讨美国教育问责制的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美国教育问责制的六个重要特色:建立全国性的教育目标和标准、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完善学生学业评估系统、强调成绩报告和责任追究、重视法律的制定和重新授权以及倡导责任共享.  相似文献   

3.
高中阶段的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部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不仅关系到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更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效果,在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应该把人文主义教育放在德育教育的首要位置,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新形势下的新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墨 《成人教育》2014,(8):32-35
杜威教育思想是在美国急需具备技工知识和职业准备人才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教育就是经验持续不断的改造。针对当时美国传统学校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与"教育的本质"。通过评析杜威主要教育思想,我国当前教育针对学生评价方面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尊重和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等,有利于未来回答"钱学森之问"——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问责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教育问责制迅速发展,推动了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在阐明教育问责制涵义的基础上,介绍美国教育问责制产生的背景、分析美国教育问责制的经验,包括关注教育结果、重视责任共担、强调权责对等、要求信息流通和引入市场机制等,认为我国应实施教育责任管理、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公开教育信息等。  相似文献   

6.
唐志伟 《教育与职业》2012,(30):176-177
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审美教育的作用。第二课堂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感的必要手段,能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学校在塑造合格的"社会人"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塑造人的心理结构而努力,多角度、多方面地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7.
李树峰 《教育科学》2006,22(3):50-54
校长问责制是在借鉴美国教育问责制和我国行政问责制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校长负责制权责不等根源的探索实践中构建出来的一种范式。它指的是校长以调动教职工潜能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目的、以履行对公众的教育承诺为己任、以追求效能为宗旨、全面接受责任追究的监督体制。它与我国中小学正在实施的校长负责制是互补和兼容的。  相似文献   

8.
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是美国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色,教育工作设计了许多社会能力培养课程,这些生动灵活、联系实际的课程对培养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基本能力和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们对美国学校教育中的社会能力培养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培养是一项社会工程。如何提高学生以现代公民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综合素质,发挥学校教育在现代公民意识培养中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让学校小公民具有社会大意识,是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责任。笔者认为,公民素质培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培养重点,在中小学阶段,公民素质培养更应注霹量公民行为的养成和知行合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韩润娟 《考试周刊》2012,(56):133-133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生活。"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让学生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生活的技能,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教育离不开生活,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朱小石 《中国德育》2007,2(4):19-21
当前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需要把美育融入德育。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使学生获得思想濡染和人格塑造。美育融入德育,要使学生由“技巧人”转变为“审美人”,由“感性人”转变为“理性人”,由“庸俗人”转变为“高雅人”。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本质与公民教育密切相连。学校理当是培养公民的场所,也就是具有爱、社群意识和民主特征的共同体。学校应是爱的家园,关爱学生并被学生理解和接纳,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有能力关爱他人、充满爱和可爱的人,具备创造民主正义世界的内在动力;学校应是一个道德的、关心每一个人需要的和分享其传统的社群,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公民美德;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尽可能地为所有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条件,让学生协商与对话,积极参与改善学校和周边社区环境,才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民主的经验与能力,成长为民主社会的未来主体。  相似文献   

13.
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差,学生管理难度大,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新形势下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既要用传统的德育方法,也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德育的新方法。本文结合实际介绍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几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发展性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发展性教育观念下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则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关键。本文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就培养高中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实践策略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文利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110-11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要加强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将学生培养成为关心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为此,开展STS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社会意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观察、接触和了解社会。本文将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对如何渗透STS教育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学困生转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有密切的关系。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干扰、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误区、个人因素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对学困生成因进行分析,将有利于在此基础上探讨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干预策略,从而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为科学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一种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主导性,通过管理改革、使班级成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要动员和组织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组织班级、校级、县(区)级家长委员会和校外辅导员队伍,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委、农委、关工委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建构起上下一致,校内外一体的教育工作网络。这一网络的建构,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乃至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一大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学校公民教育不仅要讲授和传递公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共生活的空间,通过公共生活的交互性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当代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私己生活"向现代的"公共生活"转型,这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学校公民教育应当依托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型,为学生建构出公共生活的实践平台。在具体的教育策略上,学校公民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公共生活策略,主要包括学校领域内的民主管理策略、社团自治策略,以及学校领域之外的"小社区"生活策略和"大社会"生活策略等,来培育和锻炼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民行动能力,提升学校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