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张之江先生国术言论集》为史料基础,对中央国术馆时期张之江武术思想的国民意识进行考察。面对国民的身份屈辱、国民的文化自卑、国民的三病困扰,张之江积极筹建中央国术馆,希望以国术振奋民族精神,以国术实现强种救国。总结张之江国术救国实践得出:国民意识重塑需要由“重文轻武”向“文武兼济”转变,以根植勇武意识;需要由“术德失衡”向“德艺双馨”转变,以培养尚德意识;需要由“西学东渐”向“中西交融”转变,以提升主体意识;需要由“门户之见”向“破除畛域”转变,以塑造家国意识。张之江武术思想的国民意识关注国术对国民身体的锻造、思想的启迪,可以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强化国民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夯实文化自信的自觉意识,重塑德才兼备的价值意识,凝聚休戚与共的爱国意识提供历史镜鉴与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2.
曹恭  品帅 《武当》2013,(5):37-38
一、不战而胜1928年9月,姜容樵老师在南京中央国术馆进行全国国术(武术)考试的前夕,在《中央国术馆周刊》发表了《写给参加国考(武术考试)的同志们》一文,后来又发表了《考试写真》,文中详细记载其中"国考"最优胜者是朱国福,但姗姗来迟的陈子正服装背后书写了"河北陈子正"五个字样,上台的人见了皆不战而退,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为之惊叹,就亲笔为陈子正题写了"鹰爪王"白题匣。(见张之江先生真迹——题图和下图)  相似文献   

3.
张之江,河北省南皮县人,自幼爱好武术,辛亥革命以后,积极倡导恢复和发展我国武术。他曾于1928年创办中央国术馆,任中央国术馆馆长,并兼任中央国术馆体育研究会董事长、重庆青年会露天国术学校名誉校长,教育部体育运动委员会委员及中央国术体育专科学校校长等职。著有《恢复民族体育与抗战最后胜利》、《国术教学宣传提纲》等文章及大量有关提倡发展武术的言论。在张之江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先后有24个省、市,300多个县(市)  相似文献   

4.
张之江是西北军著名将领,中国近代武术主要倡导人和奠基人.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后又创办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举办过两次国术国考.他倡导国术,弘扬民族尚武精神;摒弃门户之见,强调泛学博通;提倡"术德并重,文武兼修";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术的推广、普及和国际传播.张之江的尚武强身以及"术德并重,文武兼修"的思想给当今增强青少年体质和武术体制改革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志泉 《武当》2005,(6):59-61
远离国术馆未曾受"三请"李景林是远离中国国术馆的。这在李景林推荐张之江的前文中已详述。李景林的历史事实证明,他对中央国术馆除促进作用外,毫无关系。"中央国术馆"的组织结构文件中,根本没有李景林。张之江的女儿先后两次在《武魂》发表建馆情况,第一次是正确的,第二次却毫无根据地加上李景林,这是错误的。吴玉昆、张文广、蒋浩泉、袁贤群等教授及何福生,还有李和生先生,他们都是中央国术馆毕业的,笔者曾先后请教,他们先后都是同样回答:李景林根本不是中央国术馆的副馆长。"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开幕前夕,张  相似文献   

6.
1929年,由中央国术馆正副馆长张之江、李景林等发起在杭州举行国术游艺大会。张之江和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共同出任名誉会长,李景林任会长兼评判委员长,浙江省民政厅长朱家骅、教育厅长陈布雷任副会长。为力求评判公正,国术游艺大会同时成立由孙禄堂、刘百川、杜心五等29位著名武术家组  相似文献   

7.
吴志泉 《武当》2005,(5):38-40
倡建国术馆又荐张之江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后,下半年特派邵力子到上海,请李景林建立"中央国术馆"并任馆长。李景林不愿意,建议由张之江担任,并请邵力子代为致谢蒋介石。1928年3 月24日,"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建立, 张之江任馆长。对此,有以下七点说明。1、1927年,国内战争与政局混乱,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后,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做,特别是对付共产党,蒋介石绝不会主动考虑建立一个与军政无关的"中央国术馆"。2、李景林在上海奔走呼吁了一  相似文献   

8.
十大武术形象事件之一 健身强种,自卫卫国 中央国术馆宣告成立 1928年3月,国术研究馆在南京成立,张之江任馆长。  相似文献   

9.
言真 《精武》2007,(5):15-15
中央国术馆创办之初,张之江馆长为探索柔道技艺,于1930年决定赴日本考察。他到达东京时,日本新闻界报导了张之江访问日本的消息,登门拜访张之江者络绎不绝,其中有慕名而来的友好人士,也有要求较艺的日本武士,张之江对这些人,一律热情接待,但较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国术歌》由民国时期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作词,上海国立音乐院副教授杜庭修作曲。该曲载记于1932年12月南京仁声印书局初版(1933年1月再版,2月三版),杜庭修编辑的《仁声歌集》(图1)。摘录如下:国术历史民族同,刚毅文明,运动备全能。六艺兼文武,学博而道弘。尚廉耻,重义勇。武装和平,国运兴隆,击技(技击)集大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