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小燕 《中学教育》2006,(11):21-21
我在师徒结队,帮助教师设计课堂教案时,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为了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我提出在教案中安排一些诸如“奖励学生小红花”、“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课上采访听课老师”的环节,但却遭到教师的反对和怀疑,担心这样会有表演作秀之嫌。对此。我不禁陷入深深的困惑:教师的疑虑不无道理,应当承认,当前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表演作秀的现象的确存在,令人反感。但老师们在课堂上稍有异举就被斥之为表演作秀,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何为表演?  相似文献   

2.
上学期,我上过一节接待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后.我整理课堂实录时发现:学生的表现的确很精彩,而作为教师的自己却不太“出彩”。是什么在牵引着课堂?是什么在激励着学生?学生的精彩从哪里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为,余老师得过很多很多奖。一直以为,余老师有很多人为他颁奖。曾听余老师戏谑:“我这一生给别人颁过的奖很多,但自己却没得过什么奖。”先生的一句玩笑话让我感慨万端。今天,在先生从教四十周年  相似文献   

4.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某低年级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画一幅画。下课时,这位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交上来的是一张白纸,于是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我画的是牛吃草。”“那么草呢?”“被牛吃完了。”“牛呢?”“牛吃完草走了。”这位学生虽然有恶作剧之嫌,但他的回答却不能不让我们惊叹那异于常人的想像和思维。笑话没有下文,也不知文中的那位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位学生的,但我想,这位学生如果能得以正确的引导,将来成为一位可造之才也未必没有可能。 传统的教学中,具有这种思维的学生却往往因为他们的非传统性,被众多老师视为“…  相似文献   

5.
当教师28年后的今天,一种认识越来越清晰,虽然我工作的角色可能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却有一种永远不能变的角色,这就是首先当好一名学生。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不仅包括自觉地向老教师、向书本、向社会、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更应该包括一种更高层面的角色和策略的换位思考:●先会学而后才能会教。●备课的过程是不是可以改成模拟学习的过程。●为什么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正确的化身?有意识出点错作为学生的“靶子”是不是一个更实际、更仿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常常是一种展示,是一个“扬长”的过程,对不少学生来说,学…  相似文献   

6.
一天,我们幼儿园玩“公共汽车”的角色游戏。小男孩争着扮演司机角色,女孩们对售票员“情有独钟”。望着孩子们举得高高的小手和充满渴望的眼神,让我感到左右为难。这时,俊彤小朋友说:“老师,选我吧!我爸爸是司机,我经常看我爸爸开车。”顺顺说:“选我!我知道手里握着的是方向盘,脚底踩的是刹车。”……看着孩子们纷纷推销自己,我灵机一动,何不顺水推舟,让孩子们竞争“上岗”呢?于是,游戏在竞争中开始了,艺蕊说:“老师,我当售票员,因为别人都夸我长得可爱,说话好听,乘客们一定会喜欢我的。”茜茜说;“我会主动为晕车的乘客捶背。”家宁说:“…  相似文献   

7.
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课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些天真无邪的天使们?我思索着、思索着。给孩子一“个红色”的课堂“红色”:热情、充满激情。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造就的。我常常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只要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课的老师都会有这种感受:窦老师一上课,学生的眼睛就发亮,听课老…  相似文献   

8.
有老师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其中有一句“光是每星期的改作文,就让我累死了”.我脱口说了句:“谁让你改作文的?”说出这句话,就有点后悔,这下我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来解释这个问题了.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师很兴奋,他认为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啊,谁规定过语文老师一定要“批作文”“改作文”的?但是,更多的老师会认为这简直大逆不道,如同谋反:学生作文,怎么能不改呢?可是,这么多年的“批改”,有没有进步?为什么学生还是那么怕写作文?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在收音机上听了这样一个笑话:说有一位教师讲课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他满以为学生听得十分投入,但抬眼一看,却发现学生大都前栽后仰、昏昏欲睡,前排一名学生正在打瞌睡,而且睡态可掬,他双眼紧闭、口水长流,还频频点头。教师大怒, 一拍桌子揪起这位学生质问:“你在做什么?”学生一下惊醒,急忙回话: “我在听课。”师问:“听课?那你不停点头做什么?”生答:“老师,您讲得太对了,我表示赞成呀。”师问:“那你闭眼做什么?”生答:“您讲得太美了,我闭眼想象您讲的那个美境呀。”师又问:“那你长的口水做何解释?”生答: “那是您讲得太好了,我听得津津有味了。”师大悦,说:“哦,好,继续听。”于是,教师很欣慰地继续讲,学生很放心地继续打瞌睡。听了这个笑话,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则笑话,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课堂教学中,讲,究竟有没有必要?讲,怎样做好其中的取舍?讲,怎样才能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0.
如今,不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越大,尤其是进入中学后,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一些学生在校常一言不发,你不找他谈话,他一年都不和你说一句话,有时教师偶尔问一句,他甚至会冒出一句失礼的话:“烦死了!”。学生为何越大越“不懂事”了?学生越大,教师就越不了解他了?是他们人长大了,见多识广了,不屑于与教师交流,还是两代人之间真的有了“代沟”?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我们先看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都和学生说了些什么。据我所知,教师或班主任和学生谈话,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许多教师和班主任谈话的“必…  相似文献   

11.
【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其后发现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老师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41。”师“:41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21,这个小朋友却折出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折。”生3“:虽然他没有按要求折,但我觉得他挺有创造…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传统数学复习课堂的弊端,让课堂充满活 力,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笔者在复习课中进行“角色翻转”的 尝试,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扮演“教师”,交给他们特定的有挑战 性的任务:讲解某一类型习题或某一专题,让学生主动去看书,精心备课,站在讲台上接受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检阅,从而实现 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 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教师观点 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教师 唐燕: 原来我一直对“学生评教”不太以为然,认为学生不能评出个什么道道,特别是小学生,可学校的一次“评教”活动,让我有了新的认识。那一次,“评教”问卷中有这样一题:“你最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人无完人,这位老师肯定也有不足之处,你能帮助指出来吗?”  相似文献   

14.
一桶道德     
流行了一句很长远的话“要让学生拥有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几乎是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是什么原因,让这句红红火火的校园流行语熄了火?我想是因为教学手段的改变使其然。从桶里倒进杯里的教学观现在不时髦了,再提桶与杯的关系,一定有不随潮流的感觉。实际上,教师桶里知识的多少与学生杯里水的多少并不成正比,有些教师的桶里水不是很多,但学生的水却要用大桶来装了。时代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造水者。要救活关于桶与杯的这句名言,我想要改一改其中的几字就可,即:要让学生拥有一杯道德,老师要有一桶道德。时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正被“大吹…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对教师隐喻的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最近,我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邀请,对四所中学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主题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师的职业发展”。由于自己在前一段有很多使用参与式方法培训教师的经历(如在甘肃省组织工作小组进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培训课程,编写教材等),效果还不错,因此这次也着意采取了参与式方法。首先,我请教师们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思考下列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 我在干什么?我起到了什么作用?我希望起到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7.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8.
教师呈现上面三组算式,让学生口算。 师: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每一组算式中的商相等。 生:我发现,每组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发生了变化,而商没有变。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一般情况下,被除数和除数变了,商也会变,但黑板上的每组算式中的商却没有变,这是为什么呢? 生:我觉得这几组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有规律。  相似文献   

19.
作为物理教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听到学生这样说:"物理课我很容易听懂,可一做题目却发现很多都不会."或者有的说"自己练习了不少物理题,可一旦碰到新题依旧不知所措."每次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都会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吗?",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而已,但是却暗暗提示了作为物理老师的我.学生听懂知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主动学到新知 ,学会学习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上 ,却并非易事。这里面有很多具体问题 ,而主要是胆识问题 ,有些老师不是不想放手 ,而是不敢放手。笔者曾听一所农村小学的王老师上的一节数学课 ( 9的乘法口诀 ) ,给了我不少启示。上课伊始 ,教师不是按照教材编排让学生做“每次加 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9”的准备题 ,而是指名回答 :“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并要求学生根据这句口诀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乘法算式。然后问 :6、7、8的乘法口诀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