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中国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我国城市不同居住地带构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社区,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状况、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组织化程度、经费来源、场地设施和体育活动的满意度均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综合性社区、单位社区的体育基础条件、经费投入和体育活动状况优于传统街坊社区和边缘社区,综合社区、单位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活动的满意度高于其它社区.缺少时间,缺乏兴趣,缺少场地设施等.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成绩·问题·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咨询等方法,对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社区体育在管理体制改革、政策法规制定、组织建设、资源配置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政策法规落实、管理机构设置、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指导员培养的数量与结构、组织建设的类型与组织化水平、经费筹措的渠道与社会化运作、工作评估的方式与指标体系建立以及与社会中介机构的合作等方面尚存一些问题。从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高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改善社区体育经费的筹集与运作方式,优化指导员队伍结构建立体质测定长效机制,加快社区体育工作的法制化进程,重视民俗体育项目推广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在制定社区体育发展规划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家庭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安徽省家庭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家庭体育意识差,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低,家庭拥有体育人口个数不均衡,体育消费水平低等。建议: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和国民体质测试点的建设,充分发挥家庭中体育人口的作用,加大宣传的力度和范围等。  相似文献   

4.
街头体育一般指在街头进行的,以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两种形式出现的体育活动。文章阐述了它的类型,分析了街头体育兴起的三大原因,并预测了街头体育将更加普及、将会走向小城镇甚至深入农村、将不断走向有组织化的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以贵州省为例,对经济欠发达省份全国体育先进县的全民健身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一定比例的居民对体育功能还存在错误认识、体育消费能力较低、体育人口匮乏、活动组织化程度较低、提出了扩大宣传、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增加场地设施、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2000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40岁后身体机能呈下降趋势,青少年体质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精神压力增加,身体活动时间减少,加上膳食结构不尽合理,休息睡眠不足,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等。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重视并切实贯彻落实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有关规定,抓好青少年儿童体格、体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各发育敏感期的教育,从而有效增强青少年体质。中年人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长健康寿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的一项体育制度。是国家鼓励我国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每个青少年儿童都有义务遵照国家这一体育制度,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积极锻炼身体。按道理《国家体育锻烁标准》应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特别是1982年修改过的现行《标准》,在修改时已充分考虑到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无论是项目的设置还是标准的高低,都有很高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几乎所有学校只要通过努力都  相似文献   

8.
在公共服务背景下,为促进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化发展,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能力,提高市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的组织化程度,承接各级行政部门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分析法等,力图从公共服务视角出发,根据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化的具体实践,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化道路,提出继续加快政府职能社会化,形成合力,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化改革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化建设体系;争取企业的支持,拓宽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化的供给主体和融资渠道;继续利用学校优势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加大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力度;以传播媒体为窗口,以节庆活动为展示,大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等发展对策,以期为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作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21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元镇在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礼堂作了关于"我的体育生涯和体育主张"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体育学院院长李吉慧教授主持,副校长常乃军教授及在校研究生、部分师生听取了报告。卢教授在报告中,以诙谐风趣的语言与在场的师生分享了他和体育的不解之缘,强调要从保障青少年儿童体育权利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体育形成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为现代体育于18世纪之际在西欧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在哲学和思想观念上由以上帝即神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近代实验科学体系的形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现代国家与公民意识的出现,以及体育活动自身的组织化、规范化趋势,是现代体育赖以形成和发展的5个必要前提。对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科学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体育进一步实现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